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昊男
5月22日至28日是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主题为“践行新时尚 分类志愿行”。记者获悉,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朝阳区在垃圾源头减量、精准投放、循环利用、长效机制、基层治理5个方面寻求新突破,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截至目前,共创建341个示范小区(村)、76个示范商务楼宇、729家示范单位、2个示范商务街区。
完善三级回收体系,提升回收利用水平
加强政策引导,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基层治理体系。制发《社区(村)垃圾分类工作指引》《街乡垃圾分类指导意见》,为社区(村)、街乡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并创新性建立街乡奖励机制,通过“考核成绩+资金拨付”的双重激励作用,激发街乡工作干劲,加强考评“指挥棒”作用。
以便民、高效为原则,朝阳区建立完善“点-站-中心”三级回收体系,优化可回收物全流程管理。比如,积极落实备案工作机制,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规范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截至2024年4月,已完成17家企业,70个经营场所备案工作。强化数据全流程监管,将可回收物中转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接入朝阳区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可回收物精准追踪、智能溯源。加强可回收物中转站及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安全管理,开展月检查、月通报和季度大排查,切实筑牢可回收物体系安全生产防线。
把推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作为促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抓手,2024年,朝阳区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全流程管理,确定了实施区域、回收主体、支持政策,通过畅通低值可回收物“投、收、运、处、利”全链条,逐步建立完善的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和运行机制。
借力科技创新 43个街乡“垃圾去哪”全知道
前端投放、中端转运、末端处理……借力科技创新,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变得更加智慧和聪明了。例如,东坝地区悦和园等小区在前端投放环节设置智能值守系统,通过智能监控远程即可指导居民分类,实现“守桶自由”。
东风地区石佛营东里社区128号院小区等设置智能分类站点,通过应用智能化设备、智慧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三化”模式,让居民投放垃圾时,可以方便快捷完成注册登记、计量称重、积分兑换等,大大提高了居民参与率,也为日后精细化分析谋判提供数据支持。
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持续。目前,43个街乡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系统均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289辆直收直运车辆、199辆直运清运车辆和4座生活垃圾处理厂已100%接入市级系统,244座密闭式清洁站计量称重数据实现应接尽接,8座可回收物中转站和分拣中心接入区精细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回收量和运行情况。
开发“可回收物交投点数据填报”小程序,逐步实现全区1000余个交投点回收量监测,有害垃圾数据也已接入精细化管理系统。
“撬动”居民参与热情,效果实现“1+1>2”
全民齐动手,共治聚合力,朝阳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整合多方力量,动员全区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酒仙桥南路社区整合“五色”垃圾分类志愿体系,吸引多元化各级力量,近千余人投入到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中,形成“党建引领、社会发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1+1>2”的效果。
朝阳区还组织开展“周四垃圾减量日”“小家电回收”“大件垃圾集中投放日”等宣传活动千余场,精准入户宣传近100万户次。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带动家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做实、做深、做活。如今,这项“新时尚”迎来推行四周年,垃圾分类逐步成为居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好习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