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刘辉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中国式教育的著名口号,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什么是起跑线?起跑线在哪里?这些问题让很多家长,乃至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很迷茫。
为什么说这是一句“中国式教育”的口号,在我看来,在教育市场化和教育资源失衡的背景下提出来这句口号,存在一定的商业炒作成分,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产物,为的是吸引家长加大在早教、幼教乃至胎教中的投入。他们宣传的“少年成才”,无疑是在为“望子成龙”的家长思想上再套上一幅沉重的枷锁。
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我觉得,孩子的起跑线首先应该在父母的陪伴中。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安全的成长环境,需要的是在什么年龄干好什么事,在家庭的关怀下塑造好孩子的性格、品行和情感观。我无意吐槽“早教”现象,但也绝不赞成以扼杀孩子天性、剥夺孩子童趣为代价的所谓“启蒙”教育,以此为代价只是让孩子从小就身陷“不能”的泥潭,严重影响孩子求学上进和立足社会的自信心。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身体素质差等社会问题,究其根本是孩子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既是对每个家长的提醒,更是对中国教育的警示。
我在工作中发现一个现象:年龄小的孩子笑容多,年龄大的孩子笑容少。很多人觉得这种现象无需大惊小怪,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好的情绪决定人的专注程度,负面情绪影响人的工作效率。这不仅是心理学家的实验课题,也是我们的亲身体验。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曾经提出过“不要让中国教育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述,这是专家在对比中西方教育之后,给家长提出的希望和建议。他认为中国家长在陪伴孩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绝不是鼓励家长把孩子过早地推到“题海”之中,绝不是让孩子牺牲睡觉、游戏时间,做一些儿童“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个误区,而且是个“雷区”“灾区”。
我们深知,“起跑线”不是“终点线”,我们没有能力陪跑孩子全程,但我们一定要给孩子留下成长空间。我们不愿看到孩子一站在“起跑线”上,就朝着输掉一生的方向奔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05: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