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家门口的“医”靠③丨引进来+走出去 打造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河南样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03 11:24:00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着力解决患者异地就医、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公布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其中河南省获批12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并累计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21.3亿元,着力解决河南高端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患者赴京沪等地就医比例较高问题。7月21日起,大河网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推出《家门口的“医”靠》策划报道,实地探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展现其在提高诊疗水平、服务患者就医等方面的行动举措和建设成效,助力健康河南建设。

大河网讯 “我们是算着复查时间,专门来郑大一附院挂了朴英善主任的门诊号。以前我姐复查只能坐高铁到北京,路途远不方便,现在不出省就可以找北京专家看病!”7月12日,在郑大一附院国际医学部候诊区,带着姐姐王阳(化名)来看病的程女士说。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很多像程女士这样的家庭从中受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第二批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确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北京天坛医院在平台、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达2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该项目建设,优质的医疗资源来到家门口,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

家门口的“医”靠③丨引进来+走出去 打造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河南样板”

变化丨“家门口看大病,河南的患者不用往北京、上海跑了”

“现在走路怎么样?”“来,往前走两步。”“好,转身。”“恢复得很不错!”7月13日,在郑大一附院国际医学部,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朴英善正在为前来就诊的病人王阳(化名)做详细的检查。“神经科讲究的是定位判断,检查是很重要的。神经疾病分类也比较细,我专攻的是运动障碍性疾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情况至关重要。”朴英善告诉记者。

这是朴英善第二次来郑大一附院坐诊,慕名而来的病人很多,王阳就是其中之一。

王阳今年56岁,5年前出现下肢抽筋、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只能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辗转很多医院也没有确定病因,一直靠药物维持。今年3月,程女士得知朴英善主任在郑大一附院坐诊,就立即带着王阳从商丘赶来郑州看病。经过问诊、查体、基因检测等检查,朴英善确定王阳患的是与基因相关的早发型遗传性帕金森病,随后给出了药物调整的治疗方案。

“通过近4个月的治疗,我姐的病情大有好转,不仅可以正常走路了,整个人的状态也好了很多,现在都能在家照顾孙子了。”程女士高兴地说。

家门口的“医”靠③丨引进来+走出去 打造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河南样板”

河南是人口大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人数较多,以脑血管病为例,全省患者人数多达147万,发病率高于326/100000。神经疾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成,不仅有助于提高河南省区域内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能力,也一定程度解决了人口大省“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郑大一附院出门诊时,遇到很多河南及周边省份的患者,他们不用再跑到北京、上海去看病,大大节约了看病就医的成本,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朴英善说。

引进丨“把优质资源引进来,提升疑难重症诊治能力”

和朴英善一样,近年北京天坛医院先后有多位专家来郑大一附院坐诊。2021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李佑祥教授在郑大一附院常态化开展工作;2022年,李菁晶、陈启东、张忠、孟凡刚、穆士卿、温淼等多位专家长期派驻郑大一附院,在脑血管病、认知、神经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重症等亚专科领域开展工作。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需要“输出医院真心干,依托医院真心学”,形成干与学的“双向奔赴”。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北京天坛医院与河南省政府、郑大一附院三方通力合作,以“四引”为要求,即引管理、引人才、引平台、引技术,做到“四个输出”。在管理方面,成立过渡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北京天坛医院书记管仲军、院长王拥军,郑大一附院书记王成增担任组长;在人才方面,北京天坛医院专家派驻实行长期派驻和流动派驻相结合;在平台方面,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联合申报,力争每年获批10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技术方面,用2~3年时间实现疑难病种和核心技术清单的全覆盖。

借助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两个国家级的平台优势,河南省建设并完善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国家卫健委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脑血管病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家门口的“医”靠③丨引进来+走出去 打造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河南样板”

北京天坛医院的专家将先进的技术带到河南,把丰富的经验留了下来。“通过将北京天坛医院的优质资源引进来,进而提升我们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对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对人才层次提升的能力,最后用在患者身上,使百姓的健康水平得到更好的保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教研室主任许予明说。

布局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医院,布局建设神经外科亚专科”

许予明介绍,2019年至2022年,在北京天坛医院专家指导下,郑大一附院开展了高精度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应用、难治性强迫症的DBS(脑起搏器)治疗、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脑转移瘤3项新技术,同时郑大一附院独立开展了包括自主神经三维立体定量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皮肤生物标志物用于路易体痴呆诊断与鉴别诊断等17项新技术。

据介绍,全省有超过3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未单独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比例不足30%。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后,郑大一附院将神经学科亚专业分组不断细化,建立了脑血管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癫痫等亚专科门诊。同时,将神经外科分为颅底肿瘤、脑胶质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功能神经外科病等八个亚专业。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说:“通过对标对表国际国内一流医院一流学科,此次布局的神经外科亚专科建设,完善了神经外科诊疗领域,建立了专科疾病医疗团队,明确了技术发展的方向,提高了精准诊疗服务。”

在队列及数据库建设方面,2021年起,郑大一附院牵头开展了区域内41家医疗单位的社区健康队列建设,探讨颈动脉狭窄成因、疾病负担、卒中影响等;建立了覆盖近100家医疗机构的格式化电子病历,与国家中心实现对接;建设完成57万人河南省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随访队列;建设急性缺血性卒中队列和生物样本库20000余人;覆盖全省80多家三级医院的静脉溶栓数据库、院内缺血性卒中数据库、颈动脉狭窄数据库等。

家门口的“医”靠③丨引进来+走出去 打造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河南样板”

目标丨“造福河南人民,打造区域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郑大一附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数据统计显示,郑大一附院神经疾病相关专科2021年神经疾病专科门诊量392502人次,同比增长27.84%;2022年神经疾病专科门诊量434596人次,同比增长10.72%。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成效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苟建军说:“近几年,河南省转往北京天坛医院的患者由之前的每年800余人降低至现在不足100人。外省来郑大一附院治疗的患者比例逐年升高,由建设前的1%提升至现在的5%以上。”

“郑大一附院将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需求为指引,把学科发展、医疗科研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通过开展学科亚专业设置、学科后备带头人遴选、医师专业方向确定与培养、医疗技术业务能力提升等工作,保障项目建成后专科迁移到位、人员调动到位。”苟建军说。

苟建军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工作,发挥区域内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区域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力争2025年投入使用,造福河南人民,带动周边地区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银新玉 张黎光 安艳鸽

文字/出镜:张家祺

影像/制作:李思豫

海报:韩雨松

编辑:孙振恒审核 :姜秋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3 15: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门口的“医”靠⑥丨“双向奔赴”提升诊疗水平 奋力守护群众呼吸健康
...术推广与交流平台。在疾病预防方面,推进区域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与防治网络体系,通过基地医院网络及纵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
2023-08-25 12:56:00
家门口的“医”靠⑧丨发挥“国家队”优势 合力打造脑病中医药防治网络
...国已累计公布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其中河南省获批12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并累计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21.3亿元,着力解决河南高端医疗资源相对薄弱
2023-09-13 12:19:00
第29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河南)科普论坛商丘站启动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河南省肿瘤医院专家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市民义诊。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将超声仪搬到义诊现场为市民检查身体。本报融媒体记者 谢海芳 摄癌症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
2023-04-17 03:17:00
金口碑医生|张自立:打通卒中绿色通道 多学科联动救治患者
...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助力。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中心与泰丰生物联合策划举办的2023年仁心仁医•健康中原——“点赞金口碑医生”宣传推介活动在全省拉开帷
2023-11-09 22:19:00
德馨技精映初心丨步履不停的“脑病卫士”
...,支撑学科快速发展。希望通过团队努力,带动区域神经疾病防治水平提升,让更多基层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障。”(刘高雅/文 魏凯/视频 刘昱渤/海报)编辑:陈梦伊审核 :郭同欢
2025-08-15 22:33:00
安徽省罕见病专科联盟亨廷顿病诊疗中心正式成立
...三级管理模式,探索性的打造罕见病诊疗体系建设的创新样板。“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被放弃。我们期待以‘安徽经验’为全国罕见病防治贡献智慧,让更多‘隐形’患者被看见、被干预。”中国科
2025-03-24 11:36:00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顺利通过“三级卒中中心”认证
映象网讯(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亮 通讯员许恒)7月14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急诊急救三大中心和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达标单位名单的通
2023-07-15 19:35:00
打造心血管疾病防治“湖北样板”
本文转自:健康报打造心血管疾病防治“湖北样板”——访湖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主任、湖北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黄恺本报记者 刘欣茹通讯员 王紫
2023-02-27 07:15:00
提升慢病管理意识 第三届“人民健康之星”科普行动走进洛阳
...济医疗共同参与的第三届“人民健康之星”科普行动走进河南洛阳。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洛阳市中医院、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多名专家为近百名居民提供
2023-07-06 17:1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石榴籽紧抱,育人更育心——枣庄校园共绘民族团结教育生动图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靖亚如 王函石榴花红,籽籽同心。近年来,枣庄市多所学校以石榴为媒、以教育为桥,用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
2025-09-05 22:09:00
峄城总工会启动“微家暖新”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动项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韩微9月5日,峄城区召开了服务职工创新实践与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峄城区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晁夫利针对峄城区工会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发布
2025-09-05 22:09:00
枣庄市医学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召开
为交流呼吸内镜技术与呼吸慢病管理的新理念、新进展,推动相关临床技术的规范应用与科研创新,近日,由枣庄市医学会主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承办的枣庄市医学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呼吸慢病管理论坛召开
2025-09-05 22:09:00
9月5日又有大咖将到滕州市康复医院进行带教会诊
(通讯员 屈会心)
2025-09-05 22:10:00
滕州市康复医院眼视光中心教师节专属活动开始啦
活动时间:2023年9月6日 - 9月30日 优惠对象:全体教师及家属(含退休教师) 核心优惠:🔹 进口品牌镜片7折 蔡司
2025-09-05 22:11:00
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重症医学分会学术会议在滕州中心人民医院举行
为推动枣庄地区重症医学服务能力提升,近日,由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承办的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医学质量
2025-09-05 22:11:00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召开月度联谊会
为加强多方协同,筑牢门诊服务与安全防线,9月2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召开门诊第三方(司乘、保洁、保安、导服)主管人员及各楼层负责人月度联谊会
2025-09-05 22:11:00
从山顶到山脚,枣庄唯一一个民族村的共富之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靖亚如 王函在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的北部山区,有一个名叫米山顶的小村庄。这里曾是群山环抱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
2025-09-05 22:11:00
峄城区召开深化“府检联动”工作机制新闻发布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韩微2025年1月,峄城区人民政府与峄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
2025-09-05 22:12:00
滕州中心人民医院在山东省第十次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会议上荣获佳绩
近日,山东省医学会第十次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团队联合康复医学科完成的案例荣获“感控之鉴”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
2025-09-05 22:12:00
夏津“初心广场榜样公园”:既是红色阵地也是居民休闲好去处
“自打这公园建好,我每天早晚都会来溜一圈,看看党史故事,跟老伙计们打打太极,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家住夏津县“初心广场榜样公园”附近聚鑫园小区的王传斌
2025-09-05 22:12:00
杨琴 龙晓雪:以赛促教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在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国际性3D打印造型技术大赛。 黄忠贵 摄一方面,教赛互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是创新竞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9-05 22:29:00
贵州师范大学课题组:推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设立课程开发专项基金,支持高校开发与贵州特色资源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鼓励跨学科合作,完善教育生态体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025-09-05 22:29:00
贵州旅游大家谈丨贵财现代康旅产业学院副院长王超:告别浅尝辄止,让康养旅游走得更远
今年暑期,贵州给全国各地的避暑游客带来了徐徐清凉,贵州已然成为避暑胜地。随着人们对康养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贵州旅游时更加追求康养方面体验
2025-09-05 22:29:00
“我”与这座城的一天
晨曦中的六盘水(黄瑶 摄)晨曦微露,城市从沉睡中缓缓苏醒。柔和的光线穿透薄雾,洒落在错落的楼宇间,为城市勾勒出温暖的轮廓
2025-09-05 2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