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平寨村:
人闲田不闲 务农兴家园
“前几天,村里对今年全村的种植业进行了简单的盘点:全村1000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平均亩产干谷子820公斤,比去年增产80多公斤;大蒜和毛豆亩均纯收入17000多元,增长了12%,又是一个丰收年。”12月12日上午,兴义市马岭街道平寨村党支部书记刘远春说起这个好消息时,神采飞扬。
据悉,平寨村的村民在街道办面向市场的引导和农服中心技术指导下,1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早包谷、蔬菜等,探索“增粮增钱”奔向富裕路子。
“近几年来,市民的消费观念悄然地发生变化。煮饭的米要好吃的,蔬菜不新鲜、香料不好就上不了桌面。对此,我们就引导农民种优质水稻,栽培大众餐桌上顿顿都离不开的好菜。一来满足消费者吃好的愿望,二来村民家头有粮心头不慌,手中有钱花销不愁,实现‘双赢’。”马岭街道办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颜思学说。
去年,街道办农服中心的农技人员走进平寨,培训和指导村民应用现代高新科技,栽培水稻优质品种,建立了500亩粮食高产示范基地。经市里的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干谷子780多公斤。今年,农技人员引进“泰优808”优质高产品种,再次进村培训指导,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面积扩容到1000亩。9月,经省里的专家实地测产,最高亩产达909.5公斤,平均亩产超过840多公斤,与上年相比,亩均增产了10%。
“一茬接一茬,人闲田不闲。”平寨村民割完水稻就栽红皮大蒜,大蒜卖完就种毛豆。今年,这两茬投入少、利润多的蔬菜,盘得好的,每亩纯收入超过了2万元,差一点的一亩也有15000多元。
平寨村的村民会种、会管、还会销售。全村650多户人家2700余人,种植稻菜的累计纯收入达到了2800万元,人均10300元,占总收入的34%,呈现良好发展的好势头。
四组的村民查仕华说:“我家两个在2亩5分田头栽优质水稻,收了42袋干谷子有3000来斤,自己有600斤就够吃了,剩余的大米卖3.5元一斤。栽一茬红皮大蒜、一茬毛豆。加上8亩多土地的租金,今年的纯收入将近8万块钱,日子倒是好过了,可担心又来了,到我们种不得地的时候,谁人来种地呀。”
查仕华的担忧,早已被村里的当家记在心里,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已注册了‘云上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确立了云上旅游‘一个’中心,农产品育苗、生态蔬菜‘两个’基地,324国道、马普公路、兴马大道‘三个’产业发展轴,共享农庄、生态农业、精品水果、优质水稻和红皮大蒜‘四个’经济发展片区。让‘有一技之长、想做事、会做事、能够做好事’的村民,选择到适合自身的岗位,发挥应有的才能,在农旅一体化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时髦点叫‘村里搭台,农民唱戏,一个蓝图绘到底。’”村党支部书记刘远春说。
“平寨村通过因地制宜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立足土地,振兴家园,可持续发展、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的路子”。马岭街道办主任李梅丽说,今年,马岭街道已经把“平寨一年三熟‘菜—稻—菜’种植模式”复制到马岭、光明、瓦戛、龙井4个村(社区),400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2600多亩田地里,种植一茬好粮,栽了两茬好菜,累计产好粮189.8万公斤,纯收入3120多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6%。村民家中有存粮,银行有存款,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通讯员 雷文明
栏目: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只争朝夕抓落实 凝心聚力促发展
值班总编 杨涓 编辑 董海韵 校对 田倩 版式 刘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6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