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周国利
每当我看到别人吃雪糕,就会猛然想起五十年前发生三分钱的故事。当时为了吃一只雪糕,我用掉了不该用的三分钱,被平日极少动怒的父亲毫不留情的教训了一顿。往事宛如昨日,历历在目。转眼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十一年了,而那三分钱的事会让我铭记一辈子。
我父亲是财务出身,一辈子对账目、对数字特别在意,决不允许在自己的身上出任何差错,同时在家里也教导我们姊妹八个都要认真做到。这背后是他做人的原则和诚信的坚守。解放初期财校毕业的父亲,从普通的财务人员,一步步走到农场主要负责人的岗位,直到离休,我们都没有听到过他在工作上出现任何疏漏和差错。农场的老职工还给他起了两个特别的外号:“秀才”和“活字典”。一是因为他读书多,出口成章,能写会算,心算比普通人打算盘都快,对经手的每一笔财务账单都一清二楚。二是由于他深入基层,对农场的情况了解非常详细。关于农场的土地面积、分布、产量、产值、各生产单位的人口等数字,几乎是张口就来,准确无误,哪个职工都问不倒他。
父亲工作上的精细和认真态度,同样也应用在家庭里。对待亲朋好友们,他总是既讲究原则又宽以待人,决不贪、不占一点点的小便宜。农场距离父亲的老家村子有十几公里路程,一年四季,总有同村、熟悉或不熟悉的老乡赶着马车、骑着自行车,来找他办事。事无巨细,甚至就是来买几斤酱油醋盐等日常用品,父亲都要留下吃饭,热心接待。
时间常了,我们家人也都习以为常。父亲还经常派我和弟弟代劳,给人家去供销社买酱油买醋。有一年夏天,家里又来了一对父子,赶着马车没有直接去供销社就先来到我家,为的是能够吃午饭。父亲下了班还没端上碗,就马上热心接待,让母亲炒鸡蛋、煮面招待他们。吃完饭,父亲仍然热情不减地陪人家说话,交代我和弟弟两人提一个大壶,去供销社替他们买五斤酱油。那个老乡小心翼翼地从腰带里数出五毛钱给了我。
正是三伏酷暑的正午时分,我和弟弟跑得一身汗水,买了酱油,还剩余三分钱。出了供销社,正好遇到一个卖冰棍的老汉,大声吆喝:牛奶冰棍,三分一根!实在抵挡不住诱惑,我就把这三分钱买一根冰棍,与弟弟你一口我一口地吃掉了。回到家,老乡接过酱油,顺口问几斤酱油,一算,说:应该还剩三分钱吧?不等我回答,弟弟马上接嘴炫耀道:我们俩三分钱买了根冰棍吃,可冰、可甜了!听到此话,父亲不由分说,拉住我就扇了一大巴掌,大声呵斥起来。
父亲的性格一向比较理性温和,从来没有见他对孩子们发脾气,动手打人更是闻所未闻。这一回为了三分钱,我挨了父亲一顿狠揍,一生中算起来是绝无仅有的。
当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父母亲的一段对话。母亲为白天三分钱的事有点埋怨:老乡经常来家里,我们款待吃饭,孩子们去给他买酱油,三伏天的,孩子花三分钱买根冰棍,值得那么生气,非要打一顿吗?父亲马上就顶回去道:这不是三分钱的事,做人,一分一厘都不能出错。我们不能让别人指着脊梁骨说一句不是,孩子们必须从小形成这种规矩。
父亲一辈子做到了一分钱都不能出错,洁身自好的坚守,令我们自愧不如。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我们懂得了做人一生要清清白白、规规矩矩。这三分钱的事,给了我特别深刻的教训。回顾我这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电力工人,却也少不了涉及集体财务、资产以及个人加薪、奖金的事,每次面临这些事时,我都不由自主想起这段三分钱的往事,想起父亲的话:做人,一分一厘都不能出错,我们不能让别人指着脊梁骨说一句不是。我自己多半辈子都以父亲为榜样去努力做到,也争取把清廉做人的作风传给后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