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傍晚青龙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16:08:00 来源:江西手机报

江西手机报讯 (杨玉珍)傍晚的青龙山,美丽的棱线忽隐忽现,绵延着伸向天边,站在此处远眺,鄱湖渔火,匡庐云烟尽收眼底。清脆的鸟鸣声在林间跳跃,树梢上飘过的一阵风浪,惊起了树林深处的小动物,一眨眼就蹿出好远去了。

这里是位于庐山北麓,昌九大道上15公里处的一个村庄,村子的入口处有一座山峦,山名叫青龙山,又名仙姑岭,因大小九条山脉与主峰相连而得名。

上山有一条石头小路,坡势陡峭,两旁叶浓树密,林中各种灌木、藤蔓相互纠缠,林中之幽静如无人之境。20分钟后到达山顶,放眼望去是叠翠的山岚,主峰巍峨,腹地幽深。一轮夕阳悬挂在远处的山头,带着最后一丝余热穿过如游龙的交通要道,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之中。

晚风吹到这里的时候,房檐的风铃在高墙上轻轻款摆,带来一种原始的宁静和安详。砖红色的高墙下,是一座院门紧闭的房屋,有碑刻记载这里原来始建于东晋年间,历经岁月和战火洗礼,多次损毁又重建,现在已经是经过了第十一次修缮建成。门外左侧悬挂着一口高高的铜钟,暮色里它像一个忠诚的战士守护着这座山林的寒来暑往,也眺望着山下日新月异的变化。

晚风轻拂,带来一种大自然的温柔和宽厚,把内心沉积已久的悲喜一扫而空。这时一个女人从旁边的屋子走来,双目低垂,神色淡然,灰色的僧袍被风吹起一角,一头略微发白的短发让她面部的皱纹显得木讷,和门楣上泛白破旧的对联一样暗淡,脸上似乎印刻着风雨刮过的痕迹。

没等我先开口,女子面带微笑,用一串流利的星子话跟我攀谈起来,听着却像是神秘的偈语,我问她:

“您一直住在这里吗?”

“有20年了”

“您多大年龄了?”

“你猜猜看”

“六十多了吧!”

“不是,我才五十一”

我止语了。女人的眼里没有山下人凌厉的样子,眼里也少了一份光彩,给人一种超出年龄的老态。夕阳从远处开始,掉落在一座又一座山峦里,暮色越来越沉。她给我端来了一杯她自己种的绿茶。开始娓娓诉说起来,原来女子姓潘,是山下附近的村民,因从小感念于青龙山的守护,几年前就离开村里到山上来了。

潘大姐把我带到房子后面,墙角堆放着几块破旧残碑,我俯身细看,碑文记载此殿建于晋朝,明清时期有过最兴盛的景象,曾建起过能容纳几百人的殿宇,有多个高僧在此地参悟修行,后来圆寂在这座山上。后来几经兴废,中间有将近百年时间大殿只剩下几块破砖烂瓦。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这里也曾被入侵。

潘大姐说,爷爷以前是民兵,日本兵进村看到民兵就杀,很多青壮年跑的跑逃的逃,有一天夜里,爷爷守着村里十几个年纪较大的相邻,躲在村里,天刚蒙蒙亮时,爷爷起来小便,突然发现田埂上走来一队日本兵,爷爷赶紧叫醒大家往山上跑,沙沙的声音引起了日本兵们的注意,端起机枪就往上山的路扫射,好在村民们都熟悉地形,很快就四散开来,躲进了丛林深处,所幸没有任何伤亡。

“战争年代像爷爷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谁也不知道有多少英勇的战士在这里跟敌人搏斗过,也有不少人牺牲在了这里。”说着说着潘大姐眼睛就泛红了。

战争中这座房屋也没有幸免,陪着烈士的遗骸在这里倒下,留下片片瓦砾与青山相伴。从此青龙山多承载了一份红色记忆,只是地处偏远,慢慢就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但总有一些人,忘不了青龙山作为一座守护家乡的神山一样的存在,他们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渴望用自己的双手竭力恢复它原本的模样,2012年初夏,几个村民倡议重修殿宇,于是各村村民都踊跃参与,纷纷解囊,当月便开始了重建工作,开山修路,埋线接电,经过几番努力,青龙山再一次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款款向世人展露着自己苍老原始的面容。

看着潘大姐忙碌的身影,禅房被她打扫得一尘不染,空气里弥漫着清冷的庄严,她独自敲响的罄跋声从这里飞出,坡上的那口铜钟发出的浑厚钟声在这山间流转,像一个巨人在山顶俯瞰四野。

初夏的傍晚,阴晴都是转瞬的事,一阵雷雨袭来,我只得和潘大姐挥手告别,临走的时候潘大姐还在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座山海拔有六百多米,山路不好走,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平时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对这座山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年总要到山上来走走看看,通往山下的就这一条山路,有时候刮风下雨,山路坑坑洼洼的,我都劝她们不要再上来!”

下山的时候果然下起了细雨,那一路,我被风雨裹挟着,深一脚浅一脚下了山,那一路山间空无一人,也无鸟兽,当然山下也无雷雨。只是山下车水马龙的景象和山上潘大姐的面容,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像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切换了画面,她们之间只是隔着一条山路而已。

山下是一个4A级标准的研学旅行项目,主要以研学旅行为主,也是大学生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的拓展培训以及周末亲子游的绝佳地方,慢慢地就打造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游,吸引了周边省市县的游客纷至沓来,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里紧邻昌九快速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村民们朴实无华,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耕耘着这片土地,一茬接一茬的游人来了又去了,但我不知道的是,当他们望着头顶上绵延起伏的青龙山,是否会有人记起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义金:“五品共育”擦亮青龙“土特产”金字招牌
...县,生产的都山人参、都山党参、金丝黄芩、燕山黄芪、青龙山杏仁、青龙小枸杞、老岭柴胡、都山葛根,被称为“燕山八味”,在中医药界享有盛誉。“菌”是食用菌。青龙食用菌栽培规模稳定在
2024-12-28 12:47:00
...文转自:通辽日报□本报记者 杜强通辽市消防救援支队青龙山街特勤站于2008年组建,现有消防救援人员45人,是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的“拳头”和“尖刀”, 担负着辖区420平方公里,
2024-01-25 07:06:00
“一个蛋也不能少!” 十堰青龙山近万枚恐龙蛋化石首次实现“身份证ID”
...”记者11月4日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
2025-11-05 08:53:00
龙腾虎跃除旧岁 多姿多彩庆新春——青龙山社区庆新春系列活动
...祥和的新春氛围,让广大居民充分感受到传统“年味”,青龙山社区开展活动一《迎新春 送春联》—青龙山社区新春送福字对联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幸福
2024-02-26 15:59:00
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三期项目主体完工,预计5月竣工
...媒体记者 翁红 周贤林 郧阳区融媒记者 郝周)连日来,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三期项目正抓紧施工,预计5月将竣工交付。2月21日,记者在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的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三期项
2025-02-22 16:28:00
宁夏青龙山330千伏变电站1号主变扩建工程顺利启动投运
...自:宁夏新闻网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祁瀛涛)“报告,青龙山1号主变及三侧断路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保护均已正常投入,申请青龙山1号主变进入24小时试运行……”12月16日21时19
2022-12-16 22:44:00
假期将过半,快乐不减半!青龙山地质公园邀您来打卡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时苗苗)10月2日,秋雨洗涤后的青龙山地质公园,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在恐龙广场上人潮涌动,砸金蛋等活动火热进行,迎来阵阵欢笑声!今年中秋、国庆喜相逢
2023-10-02 22:06:00
郧阳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三期项目加快推进
...记者 李安清 通讯员 赵应龙 樊璟玉)今年以来,郧阳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全力推进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已经初步装修完毕,即将进入精装修阶段。项目施工质量过硬,
2025-06-24 15:47:00
越野跑穿越青龙山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昨天,2024年UTO助力首百越野训练赛—青龙野韵站在江宁汤山青龙山举行。250余位越野跑者相聚青龙山脚下,品味青龙野韵,体会越野趣味。 通讯员 吕珂 南京日报
2024-05-05 07: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