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位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二者都雄才大略,开疆扩土积极进取,为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者的出现,对于处在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乱世中的北周、后周这两个领土都算比较大的国家来说就像开了挂一般,福气倍增。虽然两位帝王都在征战途中英年早逝,但不同的是,周武帝时一举统一了北方而周世宗时却功亏一篑。
一、北周武帝宇文邕——少年即有帝王相
公元543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在同州出生。公元555年,年仅12岁的宇文邕就被封为辅城郡公。公元557年北周建立后,宇文邕更是升任大将军镇守同州。公元560年被权臣宇文护拥立为帝,史称周武帝。公元572年,宇文邕一举铲除权臣宇文护,开启了自己的光辉时刻。公元576年,领兵讨伐北齐。公元577年攻入邺城,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78年,宇文邕在率军北伐突厥途中病倒,不久后逝世,享年35岁。
二、后周世宗柴荣——壮年即把功名扬
公元921年,柴荣出生于河北邢州尧山,祖上为地方望族,后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公元947年后汉建立后,跟随郭威被授予左监门卫大将军。公元951年后周建立后,被授予皇子身份。公元953年,加封为晋王。公元954年继位,史称周世宗,走上了人生巅峰。同年在高平击败十万北汉、契丹联军,一扫后晋以来中原王朝面对契丹的颓势。公元955年派大将向训、王景攻打后蜀,拿下秦州、成州、阶州、凤州。公元956年起三度亲征南唐,至公元958年拿下南唐江北十四州,逼南唐主李璟改称"江南国主"。公元959年,领兵北伐契丹,连克宁州、鄚州、瀛州、易州、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一说草桥关),欲乘胜拿下幽州时病倒,不久后逝世,享年38岁。
三、为何北汉能在周世宗统一时偏安一隅?
说到宇文邕和柴荣,两人的人生充满着许多相似:两者都是"周国"皇帝,雄才大略锐意进取。都很体恤民众,减免税赋,同时以身作则,勤俭节约。都推行改革虚心求谏(政治上打击贪污、腐败等失职行为,军事上整顿军队以提高战斗力),都沉重打击了佛教以提高编户齐民数量、扩张兵源和增加财政收入(北周武帝宇文邕、后周世宗柴荣由此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唐武宗李炎一道并称为"三武一宗")。都在作战时勇猛向前,带领部下冲锋陷阵(宇文邕"登城搏战"、"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柴荣"临矢石,冒锋刃,必以身先,与士伍分甘共苦"),也都因此开疆扩土(北周消灭北齐;后周夺取后蜀四州,拿下南唐江北之地,夺下契丹四州三关)。最终都因为勤政而积劳成疾在北伐途中英年早逝(宇文邕逝世时年仅35,柴荣逝世时年仅38),使得政权不久后改朝换代(北周被杨坚夺取建立隋朝,后周被赵匡胤夺取建立北宋),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同样是在北方,为何周武帝能一举扫平北方而北汉却在周世宗的攻势中幸存下来?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最直观的原因:辽对北汉的支持
北汉之所以能在周世宗的攻势下幸存下来,主要得益于辽朝的庇护,高平之战后柴荣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两月有余,就在即将攻破之际辽军在忻州石岭关击败后周将领符彦卿所部,斩前锋史彦超从而迫使周世宗退兵,解了太原之围。甚至到北宋建立后的公元977年,辽朝还因为北汉歉收而对其进行大规模粮食援助,由此看来,为了将北汉作为对中原王朝的牵制,辽国大力援助北汉而使其能在周世宗的攻势下生存下来。
2、政治原因:地方势力尾大不掉
从更深层次来说,"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后期直至五代十国期间藩镇割据造成中央集权被破坏的趋势也给了北汉以生存的土壤。相比于南北朝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出现为后来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相互牵制、互相监督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的延续使得地方藩镇势力尾大不掉,北汉也在这种环境下更能得以幸存。
3、经济原因:安史之乱后南方比北方更繁华
北汉之所以能得以幸存,除了政治原因外还得益于"安史之乱"后第二次经济重心南移,使南方人口和经济开始超过北方。比起地缘位置重要而经济实力逊色的北汉,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淮南更能引起周世宗的征伐兴趣(例如周世宗三次亲征拿下南唐江北十四州)。
4、文化原因:分裂主义盛行
而在文化上,周武帝所处的南北朝时期,由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而使民族融合加快,北方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隔膜越来越小,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反,周世宗所处的时期,则是自"安史之乱"后到北宋建立前将领专政、藩镇割据活跃的两百年,两百年来华北地区藩镇前赴后继的独立,不仅造成了彼此之间的仇恨,还形成了一种"占山为王"的分裂主义思想,因此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北汉割据一方的形势。
5、地理原因:北汉易守难攻
此外,从地理的角度上来说,北汉所处的地区正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即便北宋攻下北汉后通过"拔龙角"、火烧水淹的方式摧毁了晋阳城而建立太原城取而代之(防御力跟晋阳城相比已被削弱),即便是这座弱化版的太原城,依旧能在北宋末年金军南下攻宋时坚守近260天,足以证明晋阳一带地形的易守难攻。
北汉
四、总结
虽然说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原因最后导致了周世宗大一统事业的功亏一篑,这并不能说明周世宗在谋略上不如周武帝,因为两者各自推动了两个盛世的到来:周武帝为开放繁荣、八方来朝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周世宗则是直接推动了中国历史上商业最繁荣的时代:宋朝。他们的功绩虽然被后人所掩盖了,却不容忽视他们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4 1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