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被任何历史学家所称道的王朝,即使是中学历史课本中也很少提到,那就是晋朝。又被称为地国不正朝代典范。
从晋朝以前,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但是追其缘由,无非就是天道不公激怒了天下人民,人民在苦难中,人民终于揭竿而起了。但晋朝却是谋朝篡位窃国者天下第一人,在华夏历史上开创了极为严酷的先河,加之后来五胡乱华的出现,使晋朝声誉跌至低谷。
为什么曹魏家族能奠定天下三分之一疆土而不能镇压一个小司马家就真的因为晚辈无能而葬送祖国?曹魏政权历史中,有位帝王为向司马家复辟政权而最后命丧刀割,这便是曹魏刚烈之君曹髦。
三国历史上发生过一件改变三国进程、决定曹操命运的着名事件——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件事发生后,汉家天下虽被保全却真正掌握在曹操手里,借这天子诏之机,曹操东征西讨变成替国杀贼。至曹丕时,曹魏功业已成,接替汉献帝是早晚之事。
1
史上荀彧虽表示要挟天子以号令天下,但说到底只是曲线救国而已,在曹魏想代替汉时,他却成为第一位落马忠臣。可是东汉灭亡是大势所趋,曹丕成为魏朝皇帝,这时汉献帝终于松了一口气,再也不是那傀儡一样任劳任怨的帝王。
但其间也埋下了隐患——曹丕上位历程过多地借助司马懿。司马懿之父为保汉室,差一点就命丧曹操屠刀下,但司马懿身为忠臣后,却是谋国之首。
2
曹丕临终前,司马懿当上辅政大臣后,曹睿登基对司马懿采取边重用边抵防的方式,曹睿死后曹芳继承皇位,这时司马懿虽然拥有辅政大臣之名,却已经没有实权。
身为政治敌人的司马懿知道被清除是迟早的事,在赢得时间、凝聚实力之余,更刻意装病瘫痪敌人。249年少帝曹芳到高平局陵拜祭魏明帝时,都城出现权利真空,筹备多年的司马懿起兵不久就攻占了这座城。
经过这一战,曹魏权力中枢完全被司马家占领,曹操怎么想都没想到,他的子孙竟堕落成汉献帝那样的傀儡遭际。司马懿为肃清曹氏宗族,从此更一口气连杀5000余人。
3
高平局陵之事发生后,司马氏代魏国的步伐逐渐加快,司马氏废黜曹芳,选曹髦为工具人。其中的原因还要从曹芳诛杀司马师兄弟的最终失败谈起。
公元254年蜀汉又以姜维为首向北进军,司马师率军上书。这个时候毫无疑问正是曹芳收复政权的最好时机,很多大臣经过商量,决定首先夺取司马昭统率的部队,然后再用来攻打司马师。
事至曹芳反而出岔,因内心非常害怕,在紧要关头不敢下旨,导致事败,继而事传司马氏耳。
由于郭太后和司马家的关系密切,于是司马师想当然地拿到了废掉曹芳的诏书。后来曹芳废,司马师选后,选曹髦。
说到曹髦即位,仍是郭太后执意要做最后决断。在此以前,曾随家人被移居邺城并生活在司马家监控下。
他虽是曹魏最后一位皇帝,但却颇具祖父曹丕之风,且个性很强,自幼对司马家擅权专政表示非常不满,也给其日后所做一切埋下祸根。
1
公元254年份,在这一年里,他当选为王位继承人,和寻常人狂喜不一样的是,他却表现得十分平静从容,由此可以看出,他内心城府很深。
为博取百官之心,入洛阳时当着群臣武将跪拜,并特地下车还礼。问其原委时,他只回了一句,自己现在是臣子了,在人前,自然是回拜。
“我现在还是人臣,理应归拜的。”
就是这种恭谦的态度使他登上了皇位,众臣无不显示出欢欣的神情。但这无法改变现状,这时朝堂中司马家势力已是四处弥漫。世人只知道司马不知道国君,曹髦是一个傀儡国君,但在这一情况下,还想重操旧业成就父辈事业,便开始收编人心。
2
魏国朝堂虽已被司马家众人潜入筛子之中,却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司马家倾心,为赢得这些众人的欢心,才开始充当起一个出色的帝王。
他登基后不久便下令四方观察各方面风俗,拨乱反正此案,还率先做出了降低后宫吃穿用度的榜样;此后又数次下诏,对许多阵亡将士及饱经战火创伤之地,予以安抚与慰问。
“遣侍持节分事于四方,观其俗而劳事,察其冤而失职。”
一套意志,关涉百姓,臣子和军队,收买民心的工具是不言自明的。据史料中记载他签发的这种安抚性质诏书比前几任君主大很多。
但他这番作为却瞒不过司马家爪牙们,从这里一上来,备感危机感的司马一族却决定着手加快接替魏朝。
3
司马家要想达到完全占领魏国朝堂,淮南在那个时候就是绕不过去的一颗钉,须知在这之前,司马家一直都没有染指淮南,在此也成为能攻击司马家势力的惟一势力。
225年淮南举兵征讨,几乎就在同一时期司马师死后,司马家陷入少有的权力真空之中。曹髦当即决定动手。他首先下令司马昭不得回许昌,以剥夺司马昭继承王位的可能性,然后下令部分军队回师洛阳以分化司马氏集团。
然而,这支部队的首长早已拜入司马家门下,非但不听命令,还与他人说服司马昭率兵回洛阳,洛阳形势也因此很快被司马昭稳住。
曹髦知道他的计划失败了,他只好继续笼络司马昭以控制局势。经过这件事,司马家对朝廷大权却掌握得比较牢固。两年后,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从淮南再次起兵反叛,这是该地区第三次反叛。
司马昭亲率大军进行压制,因为上次曹髦做了些什么,这一次司马昭就决定把他领过来。很快诸葛诞败亡,这次败亡也完全使曹髦丧失了在外力帮助下重夺政权的可能性。
几年的心血都被毁了,不甘于当傀儡皇帝的曹髦毅然背水一战亲率大军征讨司马昭。260年五月初七,曹髦登上战车,向司马家族发动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
他率麾下奴仆和侍卫数百人,锣鼓齐起,众向相府进发。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曹髦早就知道他一定是败北了,但是他还是不会让司马家那么容易地就把权拿走了。
当他率众来到皇宫四周的时候,贾充迅速率领数千人挡住曹髦的去路,在起义者曹髦的面前连言语恐吓都没有,一时之间数千起义者竟有溃散之势。从古到今臣子都不可以弑君,所以曹髦才会如此无畏,可偏偏贾充却是天下大军的领袖。
他见大军大有败绩之势,急命部下以长戈杀曹髦,于君臣观念根深蒂固之时,无疑犯了十恶不赦之罪,人神共愤。这件事迅速在朝野引起震动。曹髦虽身死,但给后世晋朝留下了影响。
弑君之举虽加速取代魏国,但曹髦之死直接造成当时司马家内分崩离析之势,而此后150多年间晋朝帝王政治上也是被动挨打。
司马昭在政治方面的失误,说到底还是对曹髦认识不足,在历史上傀儡皇帝多像汉献帝,少有像曹髦那样有骨,因此在曹髦突然哗变的情况下,司马昭毫无防备,弑君只是为保司马家而急于求成。
3。关于曹髦
曹髦无疑是个很刚强的国君,他为人处世很有智慧。攻打相府时,他本人不过数百人,但在贼兵面前,却能借助其天子威严震慑众多将士,司马昭兄弟也不例外。
这一举措反而也抹杀了曹氏一族和司马一族的最后缓和空间,曹髦败亡为情在所难免,则幽禁中他已不合时宜,则这时留给曹髦只有被害这样一条出路。
曹髦在政治方面还是有所未成熟之处,但一个人却不能抗拒历史进程,不甘于大业被夺,这一结果或许就是自己所希望的吧,起码可以面对列祖列宗在九泉之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