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现代人的肥胖危机,始于胎儿时期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30 09:49:00 来源:新京报

12岁的小林,在医院测得体重503斤,惊呆了父母。小林的妈妈还记得手术那天“切下的胃超级大。”

对北京友谊医院减重及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来说,四五百斤的肥胖症患者近年来已不罕见,走进门诊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在妇产医院,超重肥胖女性是颇受关注的群体,她们更可能生出“巨大儿”,巨大儿则是小胖墩的前身。

北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王琛常对患者开玩笑地说,肥胖是环境的产物。肥胖俨然成为新型“流行病”。数据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预计到2030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将达65.3%。

我们如何应对体重危机?

超半数成年人的体重危机

每天早起后,陈微的习惯动作是灌一杯凉白开、冲进厕所、排空肚子后脱光衣服,上秤记录体重。

几个月前,28岁的陈微体重达到了68公斤,测得BMI为25.6,属于超重。为了减肥,她尝试了健身、节食、吃药等办法,也去过减重门诊。在减下10斤后,她的体重进入正常范畴。

仅从体重这个维度看,陈微跨越了那条几乎将我国成年人一分为二的分割线——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这意味着超过一半成年人超重。

“超重和肥胖是我们现在关注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重大慢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这是我国面临的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今年4月,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肥胖,几乎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新型“流行病”。

《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2022年,全球有超10亿肥胖人群。自1990年以来,成年人肥胖症人数增加了一倍多,5-19岁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人数增加了三倍。

肥胖趋势有增无减。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或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肥胖“高速路”,从胎儿时期开始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胖了?

“肥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系。随着社会安定,农业能供给充足的食品,工业发展让体力劳动减少,自1980年开始,肥胖逐渐抬头。当时不认为这是健康问题,直到2000年左右,世卫组织才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这之后的20多年,肥胖率没有下降,与此同时,超加工食品(如软饮料、薯片和饼干)越来越多。”王琛说。

毫无疑问,几十年中,中国人动得更少、吃得更好了。

中疾控营养与健康所今年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1991年-2018年调查对象的蛋白质供能比、脂肪供能比、BMI呈上升趋势。其中,蛋白质供能比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从1991年的12.29%和24.83%上升到2018年的13.11%和34.89%,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自1991年的62.02%下降至2018年的51.41%。

环境中也隐藏着“致胖因子”。有研究提出,中国城市社区密度和设施可达性更高,居民步行距离缩短,超重概率越大;老年女性前往商场购物导致BMI增加,可能由于商场内供应更多高热量食品等。

一代人的肥胖,延续到下一代。

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李光辉的诊室里,孕前BMI超过28(肥胖)的患者十分常见,她们不仅是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的高发群体,也更易生产巨大儿(大于等于8斤)。这些胖嘟嘟的婴儿,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走上了体重增长的“高速路”。

“子宫内的环境对子代未来的健康非常重要。孕期营养过剩,不仅会造成胎儿过大,还会导致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几率高于普通人。这就像启动了一个发胖的程序,孩子今后就沿着这个轨迹走,有的很快出现胰岛素抵抗,食欲特别好,吃嘛嘛香。随着年龄增长,如果不注意饮食和运动,超重肥胖的表现会越来越明显,一些小孩甚至会出现血糖、血脂问题。”李光辉解释。

在北京友谊医院,一位半年前做完减重手术的女性告诉记者,她的孩子正是典型的巨大儿,出生时11斤、从小肥胖,今年13岁的男孩,体重已达220斤。复诊时,她向自己的主刀医生、减重及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咨询了小孩的减重手术问题。

现代人的肥胖危机,始于胎儿时期

张鹏给患者解答疑问。新京报记者 戴轩 摄

节食、服药、切胃,何以减重?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关于减肥的段子和经验分享层出不穷,减肥几乎已成为一场全民运动。

而从专业角度来说,减肥并不是没有门槛和风险的行为。张鹏告诉记者,从健康角度考虑,所有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体重,在不同体重和健康区间,则有各自对应的减肥策略。

在正常体重区间,人们应当通过适当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证每日6-8小时高质量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体重管理。一方面减少脂肪量、增加肌肉量,另一方面预防未来发生肥胖;BMI24-28为超重,此时通常多出了10-20斤体重,目标是把多余体重减掉,需要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有效减重,包括每日减少约400千卡饮食热量摄入等;BMI28以上为肥胖,属于疾病范畴,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的减重门诊进行医学治疗。

如果是轻度肥胖(BMI介于28-32.5),通常需要科学应用减重药物;中度肥胖(BMI介于32.5-40),意味着多余体重至少有40斤,通常需要进行微创减重手术治疗;重度及以上程度(BMI>40)的肥胖人士,多余体重超过100斤,减重手术几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12岁的小林在门诊测得的体重是503斤,这个数字惊呆了所有人。此前,由于超过了家庭用秤的极限,父母从未得知孩子的准确体重。

小林的妈妈告诉记者,从7岁上学后,小林就像吹了气一样发胖起来,他们尝试了节食、运动、拔罐等方法,都没能控制住他暴涨的体重。2022年,一家人来到北京就诊,张鹏给出手术建议后,他们纠结了一番。

接受手术,小林的妈妈称为“两害相权取其轻”。肥胖已严重影响小林的生活,他无法平躺着睡觉,必须半倚着枕头或床头,否则会喘不上气;白天上课总是困倦不已,学习成绩明显下滑,老师只能让他离开教室走两步清醒清醒。由于血糖、尿酸等多项指标不合格,术前小林住院调整了20多天,呼吸科、麻醉科参与会诊。手术那天,小林的妈妈记得“切下来的胃真是超级大啊。”

嗜睡是严重超胖群体的常见症状。张鹏的患者中有的甚至开着车睡着,导致车祸。此外,肥胖还是猝死、窒息、中风的高危因素。

当医生给出手术的建议后,很多患者和家属会陷入疑虑。在普通人眼中,肥胖不是病,他们更倾向于采取控制饮食等更温和的办法,认为“动刀子”显得有些激进、对健康有损。

“对这部分人来说,肥胖已严重影响身体机能和生命安全,其他各种方法无法奏效,手术是唯一的选择,术后患者获益巨大,并不是大家认为的伤害身体的方法。”张鹏解释背后的逻辑,“如果采取最常见的节食,即便每天制造1200大卡的热量缺口,算上脂肪和水,一天大概减去370克体重,这是“黄金期”的降幅;人体在2-4周之后会适应新的热量环境,进入节能模式,采取同样的节食强度,减重的速度会迅速下降;前期减去的10-20斤,对于几百斤的患者没有什么意义,恢复原有生活习惯后,大多人会迅速反弹,随着代谢降低,可能变得比减重前更胖。且在减重期间,减掉的不仅是脂肪,还有一部分肌肉,体重反弹时却往往以脂肪为主,如此循环几轮,体重越来越大,体脂比越来越高,反倒给身体带来更大伤害,增加患糖尿病、脂肪肝的风险。”

另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减肥的时间窗口。张鹏介绍,随着小胖墩越来越多,该门诊有3%的手术患者是未成年人。肥胖可严重影响孩子的第二性征和生殖系统发育,表现在女孩子不来月经、男孩子睾丸发育受阻。“如果孩子已经200多斤,这辈子可能躲不过减重手术,如果年龄、指标、心理条件合适,越早做获益越大。”

肥胖女性妊娠后,情况更加复杂。

李光辉告诉记者,孕期肥胖和糖尿病增加了巨大儿的风险,但孕期只能控制体重,不能减肥。过度限制能量可能产生酮体,这类物质可能影响孩子的脑部发育。而孕期妈妈的体重增加不仅要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母体液体增加、脂肪积累及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脐带及羊水的生长也需要营养支持,因此肥胖孕妇孕期体重也要适度增长,不建议减肥。这就让孕妇陷入两难。

现代人的肥胖危机,始于胎儿时期

北京妇产医院举行营养周活动,李光辉为市民提供咨询。受访者供图

理想的做法是孕前减重,但这意味着女性要在孕前获知这些信息。此外,备孕期减肥不同于普通减肥,要考虑饮食营养结构的需求,以免孕期恢复正常饮食后经历体重反弹,这些需要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

既不肥胖、又未怀孕,单纯想减重的普通人,也有需要留意的误区。王琛说,药物、保健品、代餐及特殊减肥法是普通人自行减肥最容易踩的坑,错误减肥带来的健康风险可能大于肥胖本身。

肥胖趋势,何时逆转?

2024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成人和青少年肥胖发出了两版食养指南,这是国家层面的“减肥食谱”。

在去年发布的《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十项服务举措》则提出,要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饮食、处方或者相关建议,帮助其通过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来控制肥胖等危险因素,恢复和保持健康状态。

李光辉介绍,随着妇幼机构营养门诊的建立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在北京,巨大儿的发生率由十年前的7%左右下降到5%左右。与之相比,中小城市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这与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遗传都有关系。前阵子我去内蒙古的一家地市级医院,他们巨大儿发生率有9%左右;在一些小县城,奶奶抱着刚出生8斤重的孙子,还觉得是营养充分,特别自豪。”

减肥与人们的观念息息相关。在体重管理的问题上,女性比男性反应更迅速。

2023年8月,《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期刊发表的一篇中国研究团队的论文显示,对全国243个城市超过157万成年人数据分析发现,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如男性超重比例为41.1%,女性为27.7%。中国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历来高于男性,该研究表明这一趋势在过去十年发生了逆转。

张鹏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肥胖率呈现X型,即越有钱、有闲的群体,肥胖越少。中国的女性目前已接近X型,男性则是平行状态,即越有钱、有闲,胖子越多。

“肥胖是全球性的问题,现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肥胖率开始下降了。从历史经验看,我们经历这个过程还需要二三十年,需要关注度和认知。”王琛说。当然,也不宜过度关注,现在,走进他门诊的人超过一半是单纯身材焦虑的年轻女性,曾有身高170厘米、体重50公斤的女孩对他说,自己太胖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12: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孩子在哪几个阶段易发胖?如何预防?
...18~21年的生长发育期,有四个容易发生肥胖的敏感期。胎儿期两种极端的营养状况,均会导致以后容易发生肥胖。第一种:营养不良导致的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这类胎儿出生时可表现为三种状
2023-07-26 08:34:00
多方面带你了解,为什么肥胖会导致不孕不育?
...微博有个话题热搜#专家称肥胖是不孕不育的直接诱因#。现代人由于日常生活中过量摄入高糖饮料、高油高盐等食物造成肥胖率节节攀升,并从而引起各种并发疾病。对于女性来讲,高糖饮料会导
2024-04-12 15:00:00
儿童如何健康减重?成年人常用减肥法并不适合
...体重的工作刻不容缓。 生命最初的1000天!肥胖危机始于胎儿时期大家都知道,青少年肥胖会给未来成年后的健康埋下隐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儿童的肥胖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研究显
2024-07-16 09:50:00
孕妇过于肥胖影响胎儿智商,孕期不同阶段应该怎么吃,跟我来……
...入的营养越多,肚子里的宝宝吸收得越多,其实不一定,胎儿在前期每个月长多少是能够算出来的。那么孕期体重增长多少合适呢?通过孕期体重增长指数BMI(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数)可以来
2024-05-29 09:35:00
脱离大脑的“知识肥胖”
...存用的仓库。所以,我有时候想:为什么古代人会显得比现代人更有思想呢?也许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需要像现代人这样大量阅读,从而能为大脑保留余白,并在不受任何干扰的余白地带,气定神
2023-09-16 08:11:00
...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对孕妇自身的健康造成威胁,更对胎儿的发育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妊娠期肥胖具体是如何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健康的?首先,妊娠期肥胖可能增加胎儿出生时的体重。研
2024-06-04 00:38:00
孕妈肥胖危害多,管理孕期体重是关键
...压、血糖升高,甚至演变为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胎儿加速发育,最终分娩时出现难产。很多孕妈这时会问:“有这么夸张吗?我就是想吃好点儿,让孩子也能多吸收点儿营养。” 不要不
2023-11-02 08:38:00
给父亲的提醒:肚子大要重视,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
...认证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功效,使千年安神智慧精准对接现代人的深睡需求。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表明,酸枣仁油软胶囊具有延长慢波睡眠(深睡眠)的可靠效果。 3、科学运动,激活
2025-06-12 11:15:00
代谢危机下,减又二酯油如何破解传统食用油困局?
当“肥胖”“三高”成为现代人的标签,代谢综合征构建起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超重率和肥胖率已达到50.7%,而“三高”人群更是高达3亿,由此引发的慢性病,每年
2025-08-15 11:0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今日寒露,健康养生注意这些→
大河网讯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天气由凉转寒,露水渐浓,昼夜温差增大。此时养生应注重“防燥、保暖”,以顺应自然规律,增强体质
2025-10-08 21:07:00
今天8时41分,福州正式进入……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今天8时41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
2025-10-08 09:37:00
本草茶饮飘香武当,健康理念“圈粉”中外游客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柴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武当山景区内外,数家以“本草茶饮”为特色的体验店,以其独特的健康理念与清新口感
2025-10-07 17:40:00
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介入治疗技术怎么样?
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手术与放化疗之外,微创、精准的介入治疗
2025-10-07 18:04:00
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中西汇通,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观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西方医学虽然占据主流地位,但中医药学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独特价值与临床潜力,仍有待深入挖掘。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
2025-10-07 18:05:00
素颜霜选对不浪费!五大高性价比品牌,学生党也能入
在日常美妆护理中,众多女性正受困于素颜霜选择难题:早八通勤想快速提亮却怕假面感;敏感肌换季泛红时,既想遮盖瑕疵又担忧成分刺激
2025-10-07 18:05:00
痔疮膏怎么选?2025年痔疮护理膏7款权威推荐:细分场景精准适配
《2025 中国肛周健康消费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痔疮患病人群突破 6.1 亿,25-50 岁群体占比 85%,细分场景痛点显著
2025-10-06 23:03:00
四川友谊医院:为不同病情患者制定更贴合实情的诊疗方案
针对肺癌、宫颈癌治疗“分期不同、需求各异”的痛点,四川友谊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托多学科协作、尖端设备与个性化方案
2025-10-06 23:04:00
津力达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助力糖尿病的“防”与“控”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攀升,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明确推荐津力达颗粒用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
2025-10-06 23:06:00
节日餐桌鲜味足 时令蔬菜扎堆上市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养生美味上餐桌、“药食同源”受青睐、火锅食材花样多。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厦门各种秋季时令蔬菜丰富“菜篮子”
2025-10-06 08:50:00
节日饮食“三注意” 吃得开心又健康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国庆中秋佳节,正是亲朋好友欢聚好时光。无论外出就餐还是居家团聚,市疾控中心提醒:节日饮食“三注意”
2025-10-05 08:34:00
假期作息不规律 当心麦粒肿找上门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陈芳)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过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接诊量增多
2025-10-05 08:34:00
“火烧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别再纠结方的圆的!这个假期跟着美食游河北
“驴肉火烧必须是方的!”沧州球迷的呐喊声响彻沧州体育馆“地球可以是方的,但是驴肉火烧必须是圆的”保定球迷则亮出巨型条幅坚定回应10月4日晚“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的赛场上球
2025-10-05 18:1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麻油月饼 老手艺做出年轻味
10月3日,张家口市裕兴长糕点店的生产车间内,糕点师傅们正在制作麻油月饼。 河北日报记者 刘雅静摄“来五包麻油月饼,每包里各种馅儿都来一个
2025-10-05 08:36:00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患者增多 医生提醒:享美食也要有节制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各大医院获悉,假期以来,各医院急诊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急性胃肠炎患者增多尤为明显
2025-10-04 0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