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21:5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这是现在网上对孔子一脉后裔的点评。应该说,孔子一脉能够历经两千多年而不倒和汉武帝定下的“废除百家,独尊儒术”有一点的关系,儒家成为中国封建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从此以后,孔子的的地位不断提高,到最后是衍圣公和万世师表,但遗憾的是,从汉武帝开始,孔子一脉没有出现一个名相贤臣,忠烈捐躯之人,每当王朝末世第一个投降的就是他们,为的就是保住那块衍圣公牌子,在这一点上,孔家人很有政治头脑。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虽然职位不大,但很多特权,被称为“朝廷文官之首”,在宋朝相当于八品官,在元朝相当于三品,到了明朝更是相当于一品官。实际是就是朝廷养的一个思想象征,而实际上,无论是皇帝还是读书人对儒家观感都一般,四书五经不过是当官的敲门砖,一旦考上了,这些书他们的绝对不会再看一眼。而唐宋明清四朝的历代名臣也没有一个是真正儒家教育出来的。而历朝开国皇帝更是没有。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衍圣公”为了自身的富贵不会忠于任何一个王朝。在明朝,被崇祯供奉了十几年的衍圣公在清军刚打进来就投降,剃发令刚下来就上书《上剃头奏稿》来表示臣服。历代“衍生公”膝盖和骨头都比较软。孔令贻是孔子七十六代嫡孙。公元1877年,也就是光绪三年,只有五岁的孔令贻当上了衍圣公,由于年龄太小,孔府实权掌握在母亲手里。(也学慈禧垂帘听政)既然承袭了爵位,就必须去朝廷报备和任命,在孔府孔令贻其岁的时候,其母向朝廷奏请,想让衍圣公去京城拜见皇帝。慈禧太后当即驳回没有同意,说是孩子太小。实在是没有必要。但孔府不放心啊,毕竟朝廷没盖章承认。直到孔令贻16岁的时候,其母第二次奏请,朝廷方才同意。母亲彭氏与孔令贻一起进京,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接见,送给他亲笔题写的"福"字、"寿"字,蟒袍、笔、墨等等,孔令贻倍感皇恩浩荡,连连上折谢恩。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就在甲午海战刚刚结束是时候,孔令贻送给慈禧白银两千两,为老太后的寿辰贡献绵薄之力。慈禧下旨意:孔令贻赏戴双眼花翎。衍圣公孔令贻赶紧上折子谢恩:我就是一个庸才!何德何能?获得皇太后如此赏赉,孔令贻说的真对,你就是一个庸才。衍圣公孔令贻给慈禧拍马屁,结果就是割让台湾,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但这和衍圣公何干?那是朝廷的事情,儒家没有学好。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口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一路西逃,孔令贻赶紧给老佛爷上折子,希望慈禧老太后保重身体,不要操劳过度,歌舞升平的好日子会来的。衍圣公孔令贻这边给老佛爷上折子,那边就敲锣打鼓地把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画像迎进孔府供奉起来,当然里面还有大英帝国爱德华七世国王的宝像。衍圣公一点都不排外,紧跟时代步伐,知道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英吉利和德意志。气得国学大师,孔门子弟章太炎发文号召“山东士民为义和团,无为衍圣公”!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宣统皇帝逊位,君主专制也寿终正寝,衍圣公彻底地失去了根基和“血脉”。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衍圣公孔令贻顿时方寸,感觉有点懵,他的政治经验和水平显然不知所措。历朝历代的祖宗都没有这样的经验。过去的换个王朝,一个新王朝的皇帝登基,衍圣公府“上劝进表”就行,但现在的问题是,连皇帝都没有了,怎么办。但孔令贻知道,谁说的算就依附谁,他立即给大总统袁世凯上贺电:"共和政成、国是大定,中华转运,民国开基;世界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给慈禧太后上寿的是他,把德国和英国国王让进衍圣公也是他,现在给袁世凯祝贺还是他,原因无非就是让民国政府继续承认衍圣公的地位,袁世凯为了收揽人心,规定衍圣公每年由政府发放两千元银元俸禄,还额外拨给祭祀费一万两千元。孔令贻十分不满,钱给少了,袁世凯对此厌恶之极。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公元1916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聘请孔令贻为理事长,孔令贻立即强烈要求袁大总统登基,表示袁总统的君主立宪才是人心所向。袁世凯即将登基,他"不胜鼓舞欢呼",认为此举"慰四海元元之望"、"宏百年丕丕之基"。袁世凯为了争取支持。决定加封衍圣公为郡王。消息传来,孔府上下都沸腾了,接连唱了两天大戏,孔子后代已经当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如今晋升为王爵,真是可喜可贺。然而,仅仅八十多天,孔令贻又当回了衍圣公。公元1918年,张勋进京复辟,大清朝又回来了。孔令贻又是上表"日月同光,普天同庆",但表章还没上呢,大清就又亡了。此后徐世昌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孔令贻又是表达庆贺,继续讨好北洋政府。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公元1920年,孔令贻因背疽在首都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大总统徐世昌派人致祭,拨给治丧费三千元,他是孔林里埋葬的最后一位衍圣公。也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位衍圣公。此后孔令贻的儿子孔德成继任所谓“衍圣公”。民国政府始终按月给予工资2000银元(蒋介石月薪才800),这笔钱随着孔德成到台湾继续发放,直到2008年孔德成去世。台湾方面才下令,“衍圣公”后裔不再有“工资”不再有纳税人抚养,这2000多年的无偿饭票才算结束。堪称世界之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世凯是如何打消慈禧联姻的念头呢
...当户对之说。尤其是官宦家庭,更是经常进行政治联姻。袁世凯作为晚清政坛的一颗新星,自然备受朝廷关注。这不,慈禧就看中了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想要与袁世凯联姻。但大家都知道,袁克文
2024-01-13 20:21:00
慈禧为什么要向十一国列强宣战?
...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以及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等人,在大商人,同时又是全国铁路大臣的盛怀宣的穿针引线之下,搞了一个“东南互保”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
2023-08-17 16:54:00
张勋为什么如此忠于慈禧?
...所以得到苏元春的赏识,不久便被提拔为参将。1895年,袁世凯受清廷之命督练新军。袁世凯久闻张勋之名,将他招至麾下。先是给了他一个管带(类似于营长)的职务,后来由于张勋在小站练
2023-08-16 20:50:00
光绪二十五年前,东南数省的督抚们已决定与列强开战
...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随着朝廷与列强矛盾的持续扩大,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决定与诸强翻脸,发出
2023-08-01 16:28:00
张之洞晚年入京为何备受打击
...三年,慈禧太后下达懿旨:召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入京,入职中枢。放眼此时的清朝,张之洞和袁世凯大概是最具实力和声望的实权人物。此时的光绪皇帝病重、慈禧太后老迈,在这样
2023-05-18 14:00:00
光绪夺权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
...那些人。当时有两个人,光绪应该提早就笼络他们,就是袁世凯和荣禄。其实可喜的是,这两个人并不反对变法,甚至一开始是积极支持变法的。尤其是袁世凯,一开始甚至是变法最积极的力量之一
2023-04-25 13:58:00
慈禧太后去世后,权力归谁了
...方将军与督抚,朝廷对其约束力非常弱;二是北洋集团的袁世凯,由于慈禧不在,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当然,这都是咸丰慈禧夫妇时期埋下的伏笔,当时太平天国崛起,富庶之地大片丧失。八旗、绿
2024-06-05 21:01:00
慈禧给袁世凯出难题,袁世凯一招轻松化解,慈禧大加赞赏
...百姓看看皇家威风,太后风范。等一众人马到了保定府,袁世凯携众文武早早在此接驾,崭新的火轮车,齐刷刷的洋乐队,威风凛凛的新军,让慈禧老佛爷心里美滋滋的,夸赞袁世凯这小猴崽子会办
2022-12-22 16:06:00
...,挤不出眼泪也得找点清水补上点。慈禧暂时清算不了,袁世凯就倒霉了,光绪想杀他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10年的时间里天天想着砍了他。所以,他从瀛台涵元殿出来的第一道圣
2024-06-25 1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