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21:5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这是现在网上对孔子一脉后裔的点评。应该说,孔子一脉能够历经两千多年而不倒和汉武帝定下的“废除百家,独尊儒术”有一点的关系,儒家成为中国封建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从此以后,孔子的的地位不断提高,到最后是衍圣公和万世师表,但遗憾的是,从汉武帝开始,孔子一脉没有出现一个名相贤臣,忠烈捐躯之人,每当王朝末世第一个投降的就是他们,为的就是保住那块衍圣公牌子,在这一点上,孔家人很有政治头脑。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虽然职位不大,但很多特权,被称为“朝廷文官之首”,在宋朝相当于八品官,在元朝相当于三品,到了明朝更是相当于一品官。实际是就是朝廷养的一个思想象征,而实际上,无论是皇帝还是读书人对儒家观感都一般,四书五经不过是当官的敲门砖,一旦考上了,这些书他们的绝对不会再看一眼。而唐宋明清四朝的历代名臣也没有一个是真正儒家教育出来的。而历朝开国皇帝更是没有。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衍圣公”为了自身的富贵不会忠于任何一个王朝。在明朝,被崇祯供奉了十几年的衍圣公在清军刚打进来就投降,剃发令刚下来就上书《上剃头奏稿》来表示臣服。历代“衍生公”膝盖和骨头都比较软。孔令贻是孔子七十六代嫡孙。公元1877年,也就是光绪三年,只有五岁的孔令贻当上了衍圣公,由于年龄太小,孔府实权掌握在母亲手里。(也学慈禧垂帘听政)既然承袭了爵位,就必须去朝廷报备和任命,在孔府孔令贻其岁的时候,其母向朝廷奏请,想让衍圣公去京城拜见皇帝。慈禧太后当即驳回没有同意,说是孩子太小。实在是没有必要。但孔府不放心啊,毕竟朝廷没盖章承认。直到孔令贻16岁的时候,其母第二次奏请,朝廷方才同意。母亲彭氏与孔令贻一起进京,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接见,送给他亲笔题写的"福"字、"寿"字,蟒袍、笔、墨等等,孔令贻倍感皇恩浩荡,连连上折谢恩。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就在甲午海战刚刚结束是时候,孔令贻送给慈禧白银两千两,为老太后的寿辰贡献绵薄之力。慈禧下旨意:孔令贻赏戴双眼花翎。衍圣公孔令贻赶紧上折子谢恩:我就是一个庸才!何德何能?获得皇太后如此赏赉,孔令贻说的真对,你就是一个庸才。衍圣公孔令贻给慈禧拍马屁,结果就是割让台湾,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但这和衍圣公何干?那是朝廷的事情,儒家没有学好。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口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一路西逃,孔令贻赶紧给老佛爷上折子,希望慈禧老太后保重身体,不要操劳过度,歌舞升平的好日子会来的。衍圣公孔令贻这边给老佛爷上折子,那边就敲锣打鼓地把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画像迎进孔府供奉起来,当然里面还有大英帝国爱德华七世国王的宝像。衍圣公一点都不排外,紧跟时代步伐,知道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英吉利和德意志。气得国学大师,孔门子弟章太炎发文号召“山东士民为义和团,无为衍圣公”!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宣统皇帝逊位,君主专制也寿终正寝,衍圣公彻底地失去了根基和“血脉”。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衍圣公孔令贻顿时方寸,感觉有点懵,他的政治经验和水平显然不知所措。历朝历代的祖宗都没有这样的经验。过去的换个王朝,一个新王朝的皇帝登基,衍圣公府“上劝进表”就行,但现在的问题是,连皇帝都没有了,怎么办。但孔令贻知道,谁说的算就依附谁,他立即给大总统袁世凯上贺电:"共和政成、国是大定,中华转运,民国开基;世界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给慈禧太后上寿的是他,把德国和英国国王让进衍圣公也是他,现在给袁世凯祝贺还是他,原因无非就是让民国政府继续承认衍圣公的地位,袁世凯为了收揽人心,规定衍圣公每年由政府发放两千元银元俸禄,还额外拨给祭祀费一万两千元。孔令贻十分不满,钱给少了,袁世凯对此厌恶之极。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公元1916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聘请孔令贻为理事长,孔令贻立即强烈要求袁大总统登基,表示袁总统的君主立宪才是人心所向。袁世凯即将登基,他"不胜鼓舞欢呼",认为此举"慰四海元元之望"、"宏百年丕丕之基"。袁世凯为了争取支持。决定加封衍圣公为郡王。消息传来,孔府上下都沸腾了,接连唱了两天大戏,孔子后代已经当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如今晋升为王爵,真是可喜可贺。然而,仅仅八十多天,孔令贻又当回了衍圣公。公元1918年,张勋进京复辟,大清朝又回来了。孔令贻又是上表"日月同光,普天同庆",但表章还没上呢,大清就又亡了。此后徐世昌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孔令贻又是表达庆贺,继续讨好北洋政府。

聊聊末代衍圣公孔令贻的行为操守

公元1920年,孔令贻因背疽在首都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大总统徐世昌派人致祭,拨给治丧费三千元,他是孔林里埋葬的最后一位衍圣公。也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位衍圣公。此后孔令贻的儿子孔德成继任所谓“衍圣公”。民国政府始终按月给予工资2000银元(蒋介石月薪才800),这笔钱随着孔德成到台湾继续发放,直到2008年孔德成去世。台湾方面才下令,“衍圣公”后裔不再有“工资”不再有纳税人抚养,这2000多年的无偿饭票才算结束。堪称世界之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世凯是如何打消慈禧联姻的念头呢
...当户对之说。尤其是官宦家庭,更是经常进行政治联姻。袁世凯作为晚清政坛的一颗新星,自然备受朝廷关注。这不,慈禧就看中了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想要与袁世凯联姻。但大家都知道,袁克文
2024-01-13 20:21:00
慈禧为什么要向十一国列强宣战?
...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以及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等人,在大商人,同时又是全国铁路大臣的盛怀宣的穿针引线之下,搞了一个“东南互保”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
2023-08-17 16:54:00
张勋为什么如此忠于慈禧?
...所以得到苏元春的赏识,不久便被提拔为参将。1895年,袁世凯受清廷之命督练新军。袁世凯久闻张勋之名,将他招至麾下。先是给了他一个管带(类似于营长)的职务,后来由于张勋在小站练
2023-08-16 20:50:00
光绪二十五年前,东南数省的督抚们已决定与列强开战
...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随着朝廷与列强矛盾的持续扩大,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决定与诸强翻脸,发出
2023-08-01 16:28:00
张之洞晚年入京为何备受打击
...三年,慈禧太后下达懿旨:召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入京,入职中枢。放眼此时的清朝,张之洞和袁世凯大概是最具实力和声望的实权人物。此时的光绪皇帝病重、慈禧太后老迈,在这样
2023-05-18 14:00:00
光绪夺权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
...那些人。当时有两个人,光绪应该提早就笼络他们,就是袁世凯和荣禄。其实可喜的是,这两个人并不反对变法,甚至一开始是积极支持变法的。尤其是袁世凯,一开始甚至是变法最积极的力量之一
2023-04-25 13:58:00
慈禧太后去世后,权力归谁了
...方将军与督抚,朝廷对其约束力非常弱;二是北洋集团的袁世凯,由于慈禧不在,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当然,这都是咸丰慈禧夫妇时期埋下的伏笔,当时太平天国崛起,富庶之地大片丧失。八旗、绿
2024-06-05 21:01:00
慈禧给袁世凯出难题,袁世凯一招轻松化解,慈禧大加赞赏
...百姓看看皇家威风,太后风范。等一众人马到了保定府,袁世凯携众文武早早在此接驾,崭新的火轮车,齐刷刷的洋乐队,威风凛凛的新军,让慈禧老佛爷心里美滋滋的,夸赞袁世凯这小猴崽子会办
2022-12-22 16:06:00
...,挤不出眼泪也得找点清水补上点。慈禧暂时清算不了,袁世凯就倒霉了,光绪想杀他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10年的时间里天天想着砍了他。所以,他从瀛台涵元殿出来的第一道圣
2024-06-25 1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