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阜南七旬老人自办农耕文化馆留住乡愁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09 11:17: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犁子、靶、耩、牛套,那是纺车、织布机、木叉……”4月7日,陈亚东向前来“淮颍农耕文化展馆”参观的阜南县鹿城镇前进社区工作人员、留守儿童及关工志愿者饶有兴趣地介绍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些物品逐渐消失,将这些物品收集起来以留住乡愁。”4月8日,七旬老党员陈亚东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他收藏了200余件农耕老物件; 以及票证、集邮、烟标等3000多件民俗物品。

阜南七旬老人自办农耕文化馆留住乡愁

据了解,陈亚东今年73岁,共产党员,阜南县鹿城镇南关社区居民。今年4月初,他利用原南关社区办公场所一楼闲置的四间约80平方米的房屋,创办了“淮颍农耕文化展馆”,将自己多年前共收集的犁、靶、耩、织布机、独轮车、磨盘、石磙、纺车、粮食茓子、风箱、坯模等近200多件农民生产生活用品,以及票证、集邮、门券、烟标、钱币等3000多件民俗物品在这此展出。

阜南七旬老人自办农耕文化馆留住乡愁

10多年前,陈亚东特别留心收集当地那些农耕器具,虽然这些东西不是太值钱,如果毁坏或完全消失了,这段历史就很难再回忆。 “这些物件记录着农耕文化,反映了以前劳动者的生活和智慧。” 陈亚东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他建农耕文化馆的目的就是把农耕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离乡的人记得住乡愁。

阜南七旬老人自办农耕文化馆留住乡愁

为了让这些农耕器具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今年3月底,陈亚东积极协调鹿城镇南关社区,对原南关社区办公场所一楼闲置的四间约80平方米的房屋进行改造,将自己多年收藏的200多件农耕老物件,以及3000多件民俗物品进行摆放展出,免费向群众开放。“我们不能忘记以前的艰苦岁月,现在富裕了,更要传承农耕社会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陈亚东说。

大皖新闻记者 王振宇 通讯员 田鋆生 摄影报道

编辑 陶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9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济宁兖州七旬老人自愿捐赠遗体,让生命与爱延续
...合科科长陆航,区卫健局派驻新驿镇第一书记任庆友,区文化馆派驻新驿镇第一书记徐月强一行来到新驿镇杨营村走访慰问栾清和老人,并现场为老人办理遗体捐赠手续。一行人详细了解了老人的生
2023-08-02 15:39:00
感动海南 | 古稀老人大半生时间守护着雨林乡愁 传承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也有意愿将这门技艺传授给年轻人。近年来,在东方市文化馆的帮助下,符那庆每年都会带着徒弟开展船型屋营造技艺培训班,并在黎族传统节日“山栏节”上展示船型屋营造技艺。不仅如此,符
2024-03-23 12:24:00
沪郊涌现多家村史馆,记录与传承文脉和乡愁
...过兆昌桥、途经城隍庙,沿章堰泾一路向西数十米,章堰文化馆映入眼帘。那里原是章家老宅和村史馆,残破严重,唯有外墙风貌保留较好。设计师在固定和保护的基础上,用白色清水混凝土新建部
2023-07-06 10:23:00
...化等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在中心村范围内还有一个农耕文化馆,馆内摆放的犁耙、织布机、纺车等农家物件,仿佛让人看到了男耕女织的鲜活场景。不仅有农耕和手工业元素,中心村里的文化大舞
2023-02-24 16:34:00
村村有好戏|杨庄集镇民俗文化馆:留住乡愁 留住记忆
...新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庄,新村有一个亮点——民俗文化馆。在唐店新村民俗馆,一件件快要从生活中消失的老物件,也在这里聚集、可见。戏曲大舞台,纺棉花的纺车,耕地用的牛拉犁耙车,
2023-09-21 20:59:00
寻梦家乡的影视人
...中,让更多人认识浦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他正配合县文化馆拍摄制作关于浦城剪纸的宣传片,为了拍摄制作出更好的作品,前期,他也向“剪花嫂”们请教剪纸的基本技巧并自己尝试剪纸。“很
2023-12-08 03:23:00
...弹奏两小时、在教室里跟老师们挥毫泼墨……10日起,省文化馆利用场馆的闲置时间,在周末晚上开出免费“艺术自习室”。上周预约通道开放后,短短数日就基本约满。预约成功的市民中,“主
2024-03-11 07:44:00
海沧区:创新传承蜈蚣阁技艺 留住美好乡愁
...)搭架、装饰、制作龙头龙尾、校棚……近日,在海沧区文化馆的教室里,“90后”蜈蚣阁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佳元,正在为20组亲子家庭讲解蜈蚣阁制作流程和戏服知识,随后,他带
2023-08-13 08:19:00
文化馆抓住“年轻的心”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浙江文化馆抓住“年轻的心”▲浙江省文化馆组织的文化艺术培训 浙江省文化馆供图 本报驻浙江实习记者 周传人“每周都很期待来这里,因为没人打扰,可以尽情弹
2024-04-18 01:1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