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南京丨西瓜界的“天花板” 农民增收的好品种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5-17 07:50:00 来源:南京日报

省农科院历时8年选育的苏蜜518落地江宁横溪,今年每亩净收益保守估计2万元

西瓜界的“天花板” 农民增收的好品种

编者按

加快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城乡融合、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南京是省会城市、特大城市,科教资源富集,人才资源丰富。近年来南京不断发挥科教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国家农创园、国家农高区,集聚创新资源,并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金陵科技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即日起,本报推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南京”栏目,聚焦稻米、果蔬、特色经济作物等农业科技新品种落地南京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南京丨西瓜界的“天花板” 农民增收的好品种

西瓜种植大户夏世兵正在对苏蜜518进行田间管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摄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南京丨西瓜界的“天花板” 农民增收的好品种

苏蜜518。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供图

初夏时节,甜甜的西瓜陆续上市。5月15日上午8点,江宁区横溪街道西瓜种植大户夏世兵照例又钻进了自家大棚,整枝、疏果、追肥……穿梭在藤蔓间,看着眼前绿油油、足球大小的西瓜,他的脸上难掩笑意。

“这个西瓜品种叫苏蜜518,比8424肉质更细嫩,水分更足,是‘天花板’级别的高品质品种。”夏世兵顺手从瓜藤上摘下一个西瓜,现场切开,邀请大家尝一尝。记者咬上一口,只觉肉质细嫩,鲜甜多汁。“怎么样,很有童年的味道吧?尝过的人都说好!”夏世兵笑着说。

令瓜农们称赞有加的苏蜜518,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创新团队历时8年研发出的西瓜新品种。

提到西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8424,它是新疆农科院在1984年优质西瓜品系中选育出的品系为24号的早熟西瓜良种,后定名为“8424”西瓜,84代表年份,24是实验组代码。由于皮薄、汁多、甘甜、爽口,加上个头适中,8424一直深受市民喜爱,在江苏的瓜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口感好、瓤红、高产、早熟、耐运输、耐低温……近年来市场和产业对西瓜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这对研发团队不断提出新要求。”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团队负责人徐锦华告诉记者,8424瓜瓤较粉,果肉纤维相对较粗,且针对低温弱光的抗性不够稳定,为此他们在2010年开启了8424升级版品种研发之路。

新品种选育工作繁琐且复杂。研发团队首先对上千份西瓜原始种质材料进行鉴定,从中挑选出表现好的育种材料,它们有的抗病能力强,有的品质高,有的产量稳定,对这些原始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自交以及连续选择等方法进一步改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成高代自交系,然后按照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

8年间,研发团队共配制600多个杂交组合,并在海南岛、东台等地建立试验基地进行田间鉴定,测试组合的适应性、丰产性和商品性,终于选择出一个综合性能最好的组合,命名为苏蜜518。“我们需要攻克的难点就是品质、抗性、产量的协调,如何在一个品种中聚合更多的优良性状是需要反复试验的过程。”徐锦华说。

在专家看来,优质西瓜要符合“三好”:好吃、好卖、好种,而苏蜜518这“三好”都符合。“苏蜜518瓤色浓粉红,纤维含量少,质地酥,汁液多,中心糖分含量在12%到13%,口感风味很不错。”徐锦华说,不仅如此,苏蜜518还耐低温、抗高温、易坐果,亩产可达6000斤—7000斤,较8424提高8%—10%,田间售价每斤比8424高0.3元—0.5元。

新品种研发成功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落地推广。2019年5月26日,省农科院与著名的“西瓜之乡”横溪街道合作成立横溪西甜瓜产业研究院,由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羊杏平领衔专家团队坐镇,试点推广苏蜜518、金瞳等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按照市场需求导向研发的苏蜜518,自此落地横溪。

苏蜜518的落地转化,不仅让市民品尝到“童年的味道”,也有力带动了乡村振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夏世兵去年试种了20亩苏蜜518,结果让他颇为惊喜,“品质好,利润高,每亩净收益1.5万元左右,比小兰西瓜高2000元—3000元,关键还不愁卖,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今年夏世兵又种了20亩苏蜜518,还请来有10多年西瓜种植经验的耿德友负责田间管理、施肥疏果,“现在距离批量上市还有一周时间,不少客户就提前下了订单。”他信心满满地说,苏蜜518今年预计亩产可达6000斤左右,每亩净收益保守估计2万元。

在省农科院的支持和夏世兵等大户的带动下,苏蜜518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苏蜜518在横溪地区种植面积超200亩,在浦口、高淳、溧水等多区也有种植。近年来,苏蜜518先后获2020年第二届江苏“好西(甜)瓜”品鉴推介会中大果型西瓜十大“好品种”、2021年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推介品种”、2021年全国蔬菜登记品种春季展示(浙江点)专家推介品种、第五届中国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推介品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通讯员罗玉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7 13: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0多万农民的螃蟹全产业链。 如何突破传统农业收益“天花板”,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答题”。立足区域特点,南京按照“全产业链打造、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强链补链
2025-03-18 07:48:00
山东:激起人才“活水”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为乡村振兴引才聚才“筑巢引凤”,为专家智力下沉和成果转化“夯基累台”。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设立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5家,省级基地213家,吸引集聚1.4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创
2023-08-17 15:00:00
...产最高31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市充分发挥全市34家涉农高校院所和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载体集聚优势,推动前沿科技成
2024-09-11 06:36:00
打破发展“天花板” 激活乡村新动能(图)
...吊瓜种植技术陆续推广。今年以来,桑梓镇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中的贡献率,“相较传统地栽方式,吊瓜各面能受阳光照射,瓜瓤甜度、口感等品质更加稳定。”桑梓镇乡
2023-04-26 05:09:00
江苏南京:走好融合发展之路 促进城乡“双向奔赴”
...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用好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和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总店,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8-11 10:22:00
激活闲置房,做好“乡村+”
...马上到顶。“村‘两委’可以直接调动的资源,已经面临天花板,仅靠出租房屋的‘租赁经济’也难以持续,我们很快意识到,一定要拉村民和社区进来,通过资产出租和服务入股,多方共同运营项
2024-05-20 04:43:00
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绩贡献
...处地一直为农民着想。”尹龙返乡创业,成立中卫市祥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耕、种、防、收四方面为当地苹果、设施蔬菜种植户提供科技
2024-01-14 07:44:00
22所高校切磋兴农之技,南农小将出“稻”制胜。“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展科技强农成果
...学古生村科技小院、广西大学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如皋水稻科技小院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此外,西南大学丹棱桔橙科技小院、福建农林大学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等13支队
2024-01-11 12:15:00
...市场,勉励企业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赢得更大市场。一条高淳老街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缩影。许昆林来到高淳老
2023-10-11 07:0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