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有家长反映,儿子由妈妈带,感觉缺乏阳刚之气。平时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在家受到批评或挨打唯唯诺诺,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受委屈不怎么反抗,就会哭,而他的妹妹却像个男孩子。怎样做才能让儿子有阳刚之气呢?听听南京市首批德育名师、南京江浦实小夏光清老师怎么说。
夏老师说,男孩不像个男的,似乎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有的男孩性格内向,说话细声细语,做事磨磨叽叽的;有的男孩被父母训斥两句,眼泪就开始哗哗淌;有的男孩什么事都不愿意去尝试,喜欢做一只“嘤嘤怪”;有的男孩一犯错就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样的现状真的让家长直挠头。
为什么男孩缺乏阳刚之气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家庭呵护过度。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孩子的要求往往容易得到满足,导致孩子本能的攻击性自然受到抑制。攻击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内驱力,是人的本能的一部分,对应的是人的力量。如,婴儿饿了会哭闹,会用所有的力量提醒父母哺乳,就是人们常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乖、懦弱、缺乏阳刚之气,正是孩子合理的攻击性受到抑制的外在表现。可见,家庭的溺爱、保护、约束过度,孩子既没有自由发展体能的物理空间,也没有自由发展情绪的心理空间,孩子“心力”不够强大,导致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二、父亲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父亲很少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忽视对孩子的陪伴,甚至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赚钱养家,完全没必要参与。如果母亲比较强势,孩子自然是害怕的,久而久之,也会形成懦弱的性格。
三、不喜欢男孩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男孩一哭,妈妈就会说:“哭哭哭,哪有男孩的样儿!”男孩和妹妹发生争执,爸爸就会指责:“当哥哥的就不能让着一点儿妹妹!”男孩在情绪产生之初总是被竭力压制、平息,殊不知他也是个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开始变得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也不再敢表达自己。
父母如何让男孩心力强大,增添一点儿“男子汉”的气质呢?夏老师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多带孩子体验男子汉的运动。《爱的语言》提出一个词:“精心时刻”,这属于爱的语言的一种。什么是精心时刻?其实可以理解为“父母陪伴孩子的每一个高质量的时刻”。父母可能没法做到全神贯注地关注孩子,但要保证陪伴孩子时,不要频繁地看手机,一定要有眼神之间的交流。
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跳绳、踢球、骑单车;双休日,带孩子体验一下“爬山、露营”等户外活动带给人的刺激感与征服感。遇到爬不上的坡,就去“征服它”;经过潺潺的小溪,敢“趟过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多安排一些男子汉的运动,带着孩子一起去磨炼。
二是多给男孩参与生活的机会。不让孩子参与生活,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其实,一个人的心量大小、眼界高低、气质强弱,都是从大大小小事情的独立处理、独立决策中养成的。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把孩子该有的人生经历还给孩子,这才叫作爱。
超市购物,可以让孩子搬一箱牛奶,“男子汉,就应该帮妈妈做点儿事!”上楼的时候,孩子不想搬,再告诉孩子:“男子汉,绝不轻言放弃!可以歇一会儿再往上搬。”实在搬不动,“妈妈和你一起抬上去!”坚持,会让孩子有成就感,也会养成分担家务的习惯。给孩子机会,就是给孩子做事的机会,也是给孩子肯定、获得自信的机会。
三是多给孩子言传身教的正向影响。男孩会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从父亲那里慢慢习得“男子汉”的气概和品行。因此,父亲一定要经常带着儿子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一起做家务。这样的角色榜样会让男孩不自觉地模仿父亲的一切言行。同时,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义,贴标签,如“你怎么就不像男孩的样子!”“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
无论父母有多忙,一定要保持家教育的完整性,避免造成父亲或母亲某一方的感情缺席。父母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到孩子。当然,当孩子抛来“缺乏阳刚之气”这一棘手问题时,父母不要针锋相对,不妨像接篮球那样,退一步再稳稳接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7 17: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