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黔东南州岑巩县周坪村:深耕制种振兴有“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2-16 12:15: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黔东南州岑巩县周坪村:深耕制种振兴有“稻”

沿河分布的一垄垄稻田,宛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龙江的岸边。静静流淌的龙江河,不仅见证了黔东南州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的沧桑历史,也滋养了这片热土的民生。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1976年水稻制种在岑巩县全面铺开,周坪村因水资源丰富和交通较为便利,种了60亩。”村党支部书记刘洪云说,稻田里种植的是袁隆平及其团队经过近十年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因产量可观,第二年增加到200多亩。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黔东南州岑巩县周坪村:深耕制种振兴有“稻”

岑巩县属亚热带温暖温润气候,雨热同季、光热同步。每到秋收时节,金黄色的稻穗铺满稻田,水稻脱粒、秸秆粉碎、种子装袋、货车转运,一派繁忙。

近年来,岑巩县依托坝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集中打造以注溪镇周坪水稻制种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龙江河沿岸、岑江公路沿线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水稻制种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杂交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

“2024年,村里用于水稻制种的耕地面积达1200亩,亩产500斤左右,共涉及100多户。”刘洪云说。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黔东南州岑巩县周坪村:深耕制种振兴有“稻”

周坪看禾选种基地被全国农技中心认定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周坪杂交水稻制种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被科技部列为第六批“国家科技示范核心区”。

随着周坪村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结合制种用工需求,带动了周坪村460人就业。

此外,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周坪村村民获得了发展产业、土地流转、务工等三重收入,综合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黔东南州岑巩县周坪村:深耕制种振兴有“稻”

与普通水稻栽培相比,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环节多、管理精细,技术要求、成本投入高。经过几十年持续制种实践和经验总结,周坪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制种能手,岑巩县水稻制种产业的开拓者陈文彪,以及将技术传授到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等国家的杨代军等。

侯佳媛是贵州省种子管理站选调生,2022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次年选派到周坪村驻村并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之余,她大力开展水稻发芽率检测、净度分析、水分检测等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帮助当地村民解决耕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黔东南州岑巩县周坪村:深耕制种振兴有“稻”

“周坪村是我梦想的田园,这里汇聚了来自种子公司、农业农村部门的制种专家,以及村里具有丰富制种经验的能手,他们都是我学习的对象。”侯佳媛说。

近年来,周坪村聚焦提升种业发展竞争力,加快补齐农机具装备短板,做大水稻产业规模,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转到以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黔东南州岑巩县周坪村:深耕制种振兴有“稻”

“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共有犁田机5台、收割机3台、无人机3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刘洪云说,周坪村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水稻制种的产量,努力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欧阳章杰 杨羽

二审 赵昆 安通

三审 熊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6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黔东南岑巩:刘寿军逆行山乡不言悔 “柚”香满山富乡邻
...箱后将继续搭乘中欧班列集中运往俄罗斯。1988年毕业于黔东南州林校的刘寿军,原本是岑巩县林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 1997年,岑巩县林业局下属的果品公司以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
2024-01-20 17:06:00
岑巩公安聚力解决“急难愁盼”暖民心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2023年春节以来,黔东南州岑巩公安忠诚履职,依托“万警进万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专项行动,扎实抓好各项安全稳定工作,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
2023-02-01 11:21:00
贵州岑巩:乡村晒秋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3年9月1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村农民在乡村广场晾晒高粱。初秋时节,贵州省岑巩县各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晾晒收获的高粱,处处呈现晒秋的
2023-09-02 00:23:00
黔东南:全力打好“汛期保卫战”
6月29日,黔东南州多地遭遇暴雨袭击,镇远、施秉、黄平、岑巩等多个县因降雨持续时间长,导致城区多处被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镇远县城被洪水淹。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面对来势汹
2024-06-30 22:32:00
贵州岑巩县:认房不认贷,“卖旧买新”最高可全额退还个人所...
...房贷款12个月间隔的限制。省内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员,来黔东南州购买新建商品房和二手商品住房,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异地贷款,不受户籍地和工作地限制。夫妻双方均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2024-02-12 19:08:00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守护“三农”有“粮方”
...不错,且很稳定!”岑巩县水稻制种面积达3.81万亩,是黔东南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水稻种植面积超过垦区耕地面积的一半。2021年,当地农发行创新使用“1+M+N”模式支持
2024-06-28 01:19:00
2月3日,农历大年初六,两辆载有112名务工人员的“黔东南州返岗就业直通车”从黄平客车站驶出,大家带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奔赴广东、浙江等地返岗就业,开启新一年的奋斗。来自黄平县
2025-02-06 16:00:00
黔东南州:减形式卸包袱 基层干事劲头足
...政检查计划为1053次,去年3720次,同比减少近72%。2025年,黔东南州着力抓实涉企行政检查监督和清理工作,将全州22个重点行政执法系统原拟开展的810项涉企行政检查精简为277项
2025-08-21 19:54:00
村里看病 屏上报销|黔东南“智慧医保”交出惠民新答卷
10月27日清晨,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草庐坪村村民费元英,踱步到村卫生室。村医闻海星打开刷脸智能设备,“来,对着摄像头看。几秒过后,25元的高血压药品费用即时结算完毕,个人账户支
2025-10-30 21:5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