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1月9日,《农民日报》刊发文章《从养殖能手到振兴“头雁”——记贵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关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带领塔山村从传统养殖迈向智慧化、公司化发展的“亿元村”实践,诠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带头人的责任担当。具体报道如下:
“老百姓不会关心村集体经济赚了多少钱,他们关心你能不能带他们赚钱。”这句朴实的话,出自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之口,也是他扎根乡土十二载,始终践行“做好村支书、当好村里人”的信念,带领村民从传统农耕走向现代化养殖、迈向“亿元村”的实践准则。

依靠直播的郑培坤带着塔山村向着“亿元村”的目标奋勇迈进。
从华中农业大学的兽医硕士,到返乡创业的“猪倌”,再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郑培坤的角色在变,但初心未改。“做好村支书,就要迎难而上,带领村民赚钱;当好村里人,就要扎根乡土,为村民解决就业。”郑培坤说。
在发展村级产业上,郑培坤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他坚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核心在于“做示范、做引领”,而非“大包大揽”。
“适度规模的种养循环模式,让老百姓深度参与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老百姓增收致富。”郑培坤认为,村集体要解决的,是产业发展中最关键、最棘手的环节——前期的核心技术攻关与后期的市场销售渠道。“村集体应该做好前期的技术和后期的销售,才能去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的主动性。”

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一角。吴祥华 摄
这种思路,让塔山村的产业走上了健康高效的轨道。村集体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通过“大产业赋能老百姓的小产业”,最终实现“老百姓增收”这唯一目标。这正是郑培坤心中“做好村支书”的职责所在。
郑培坤的理论,在塔山村结出了硕果。自2013年他返乡创业以来,塔山村已发展出生猪和肉牛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如今,全村拥有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农业公司、14个家庭农场,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超过200万元,带动全镇1300余户5000余人通过养殖持续增收。2024年,塔山村农业产业产值达7900万元,正全力向“亿元村”冲刺。

依托自身专业技术,郑培坤将村级主导产业从养猪拓展至养牛领域。
村民的信任,建立在郑培坤实实在在的赋能上。“现在养猪只要有郑书记在,我心里面就有安全感。他有技术,我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去问他,他都会教。”养殖户郑培成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这种倾囊相授、与村民共进退的担当,正是他“当好村里人”的真切写照。
“新农人不仅要懂技术、会经营,还得擅长分析预判行业发展趋势,善于把握乡村振兴政策优势和运用科技的力量。”郑培坤说。拥有高学历的郑培坤,从未停止用科技武装产业。在他的带领下,塔山村建成了黔东南地区首个西门塔尔牛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开启了“智慧养猪”模式。环境监测、精准饲喂、疫病预警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不仅将人工成本降低了60%,且饲料转化率提升了15%。

郑培坤的养牛场。
郑培坤的发展思路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从引进种猪到繁育本土黑毛猪,从追求产量到关注肉质风味,从被动等收购到主动链接商超、开设门店甚至尝试直播带货。如今,郑培坤的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养殖能手。
“原来大家口中的‘猪倌’就只是认可我猪养得好。”郑培坤说,“发展到现在,我觉得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就不简简单单只是把猪、牛养好的问题,而是怎么让我们的产业实现公司化运营,让老百姓能就业、有钱赚。”这标志着他从一名技术专家向乡村产业组织者的深刻蜕变,对“做好村支书”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郑培坤的饲料场,采用万物可发酵的技术。
目光放得更远的郑培坤,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他决心推动村级产业向公司化、集团化升级,让村民能深度参与产业链,共享更多发展红利。这意味着,村民不再是简单的养殖户,而是可以成为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不仅关乎产业发展,更关乎“当好村里人”的责任,即确保每一位乡亲在振兴路上不掉队。

岑巩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陈昆 摄
“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地创新思维观念、提升技能,同时也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并要扎实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真正实现村强民富目标。”郑培坤对未来规划清晰。这份规划里,既有“村支书”的远见,也有“村里人”的温情。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0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