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3月18日,拍摄的肇兴侗寨春色(无人机拍摄)。
这里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画卷——贵州山居;这里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这里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千百年来文化沉淀的服饰图腾——侗服银饰;这里有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追逐美好生活的父老乡亲——侗家儿女;这里有鼓楼下的基层治理——“火塘会”;这里有感党恩颂党情的质朴歌谣——《侗歌声声唱给党》……
这里是肇兴侗寨,一个让民族特色不断焕发新的光彩的地方!
3月18日,晨光初露,春意盎然,云雾在山峦间流转缭绕,将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映衬得如诗如画,描绘着古朴与时尚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3月18日,游客在肇兴侗寨寨门前的油菜花丛中游玩。
3月18日,游客在肇兴侗寨寨门前的油菜花丛中游玩。
建筑风貌: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肇兴侗寨以干栏式吊脚楼群闻名,鳞次栉比的木构建筑沿河而建,青瓦覆顶,杉木为骨,展现了侗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智慧。寨内五座鼓楼分属仁、义、礼、智、信五团,既是族群的象征,也是村民议事、歌舞表演的公共空间。风雨桥横跨溪流,桥亭相融,既承载交通功能,又成为游客休憩的网红打卡地。
3月18日,拍摄的肇兴侗寨寨门(无人机拍摄)。
3月18日,拍摄的肇兴侗寨寨门(无人机拍摄)。
3月18日,游客们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的花桥建筑展厅参观。
3月18日,拍摄的肇兴侗寨内的风雨桥横跨溪流。
3月18日,拍摄的肇兴侗寨信团鼓楼(无人机拍摄)。
3月18日,拍摄的肇兴侗寨侗楼一景。
3月18日,拍摄的肇兴侗寨侗楼一景。
文化传承:非遗瑰宝的活态演绎
侗族大歌是肇兴的灵魂。这种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们在鼓楼前即兴演唱,歌声如天籁般穿透山谷,吸引游客驻足聆听。传统节日也被注入新活力:谷雨节的“泥人狂欢”、芦笙节的舞蹈巡游、侗年节的“长桌宴”,既延续祭祀与祈福的古老仪式,又通过互动体验让游客沉浸其中。寨内还设有侗族文化展示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侗布染织、银饰锻造等技艺,让非遗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传承”。
3月18日,在肇兴侗寨的侗族村民为游客演唱侗族大歌。
3月18日,在肇兴侗寨信团鼓楼下,侗族村民为游客演唱侗族大歌。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声部合唱形式,生动展现了侗族独特的音乐文化与民族传承魅力。
3月18日,游客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的侗族芦笙乐器展区参观。
3月18日,在肇兴侗寨的大门,侗族群众正在为游客演唱侗族大歌。
产业振兴:手工艺与旅游经济的双赢
肇兴侗寨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致富产业。侗布染织是典型代表:妇女们沿用古法蓝靛染色,晾晒的侗布随风轻扬,成为街头一景;这些布料被设计成围巾、服饰等文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当地还培育了糯米粑粑、酸鱼等美食品牌,民宿与餐厅将侗家风味融入现代餐饮美学,形成“诗和远方同人间烟火”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3月18日,肇兴侗寨的传承人整理蜡染衣物。
3月18日,体验者在传承人的讲解下体验蜡染制作。
3月18日,肇兴侗寨的文化传承人用蜡刀在布上绘制图案。
3月18日,肇兴侗寨侗族村民在整理刺绣衣物。
3月18日,肇兴侗寨的传统工艺合作社工人们正专注地用蜡刀在布上绘制图案。
3月18日,肇兴侗寨侗族村民在整理蜡染衣物。
3月18日,肇兴侗寨的传统工艺合作社工人们正专注地用蜡刀在布上绘制图案。
3月18日,游客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参观。
3月18日,游客在肇兴侗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留影。
3月18日,游客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的服饰展区参观。
3月19日,肇兴侗寨内的侗族服装店里工作人员在直播销售。
3月18日,肇兴侗寨吸引不少外来游客。
3月18日,外国游客在肇兴侗寨游览。
3月18日,身穿侗族服饰的外地游客在肇兴侗寨游览。
3月18日,外地游客在肇兴侗寨一民宿旁赏春景。
近年来,肇兴侗寨文旅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4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16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刘杨 熊江睿
编辑 陈慧
二审 王纯亮
三审 杜朋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3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