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研发的一款机器人投用
桥梁主缆检测有了智能“攀登者”
本报记者 王云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9日 第 12 版)
在广东省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实验室,形似蜘蛛的“攀登者号”桥梁主缆检测机器人,依靠8个“爪子”一样的抓夹,稳稳依附在钢筋制成的模拟桥梁主缆上。研发历时5年多,这一原型机“走”出实验室,在重庆寸滩长江大桥、郭家沱长江大桥等桥梁主缆开展智能化检测。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丁宁是“攀登者号”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他介绍,“攀登者号”是沿主缆登顶桥塔的桥梁主缆检测机器人。
“过去,桥梁主缆及绳索的检测依靠人工,通常耗费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应用这款机器人,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检测任务,不仅检测效率大大提升,还能减少人工作业的风险。”丁宁说。
据了解,“攀登者号”首先解决了机器人攀爬登高的问题——它以悬索桥附属设施中的扶手绳为载体,利用两组抱靴交替开合方式攀爬,确保不坠落。经过多次技术迭代,“攀登者号”已具备变轨功能,抱靴间距可横向调整,能更好适应不同悬索桥缆索系统环境。
此外,“攀登者号”安装了9个视觉传感器,实现360度图片收集,可以通过绳索外表准确辨别桥梁缆绳是否存在破损;除了对桥梁缆绳表面进行视觉检测,“攀登者号”还安装了漏磁检测仪,能够判断缆绳内部的钢丝是否存在断裂或者锈蚀。
从基础研究到投入应用,“攀登者号”如何“爬坡过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在于明确场景的实际应用需求,以及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丁宁说。2017年,团队的“仿生攀爬式斜拉索检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批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9年,研究院同企业、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功立项“大跨度桥梁检测作业机器人”;此外,还获得了广东省重点项目支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9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