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一个鲜花电商的坚持与救赎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4-24 18:4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个鲜花电商的坚持与救赎

今年3月18日,宋宁收到了两年前的鲜花订单——自己最喜欢的野逸套餐

一个鲜花电商的坚持与救赎

王柯在花卉基地

一个鲜花电商的坚持与救赎

曾经风光一时的电商花加

今年3月18日,宋宁收到了一条来自花加的短信,停送了一年多的野逸鲜花套餐,又开始发货了。

花加曾经风光过。这家2015年成立的鲜花电商公司,几乎重塑了“每周一上班收到一束鲜花”的白领生活新方式。但它的垮掉,猝不及防。从2023年9月25日“停业整顿”的内部邮件流出,到所有业务按下暂停键,只用了半个月时间。

停业,但一切并未结束。花加创始人王柯称,花加会继续运营下去,欠大家的老订单用新订单的盈利去偿还。2024年6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花加的母公司)破产清算一案。法院处理案件流程的时间和空间,给王柯争取到一线机会。花加恢复了部分业务,那些在2023年停下的鲜花订单,又渐次在2024年、2025年启动。

重启老订单

时隔近两年重新收到鲜花

在无人在意的角落,花加的运营还在默默进行着。昔日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如今杂乱寥落——外间是办公室,里间背景板一拉,就是直播间。全公司一共四个全职员工,财务、法务、设计、运营、业务全包了出去,这就是花加现在全部的“编制”,他们每月要处理约几十万元的订单。

这与高峰期200多员工、年营业额8亿元相比,判若云泥。

这是花加被传“倒闭”的第20个月,也是花加“老订单重启”的第16个月。2023年12月底,一向排斥直播带货的王柯来到直播镜头前。他不善言辞,面对镜头甚至会紧张得搓手。“我们会用直播卖花的收益去偿还老订单。”他在直播中说。

并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话。毕竟在2023年初,花加的发货就时有延后,客户在网上投诉抱怨退款难。但2024年1月31日,花加的订阅服务号上,突然出现了一条“老订单重启计划”的推送,200个没按时送达的老订单,“上路”了。

宋宁的老订单就是在今年3月18日发货的。2018年前后,宋宁在闲鱼上收其他人订阅的、不想要的单束订单,后来觉得这样操作不太方便,2021年,她趁双十一下单了年包的野逸套餐。当时买一年送一年,相当于2400元左右就能订购两年鲜花。

一直以来,在花加的消费体验让宋宁非常满意。然而2023年9月,随着花加突然传出“倒闭”消息,她就再也没收到花了。按照花加小程序的规定,在花束配送前,如果用户不满意本周的搭配,可以选择不收。宋宁之前有几次没有收花,因此截至2023年9月,她仍有约1200元的花束没有收。

“花加出事确实(值得)惋惜。”宋宁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有一个花友群,在花加刚出事时,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有些在上海的花友甚至去公司维权。“但以我老花友的身份来说,心态比较平和,之前出事的平台也很多,我当时的想法就是,随它去吧。”直到时隔将近两年之后,再次收到老订单。“他们的花材质量都还不错,鲜花的品质与以往一样好。”宋宁说。

在社交媒体上,间或有客户晒出了自己收到的老订单鲜花,然而对于购买年包的客户来讲,这一束只是花加漫长履约的开始。按照花加的说法,目前,他们只能一轮一轮地发货,也就是说,每一个年包客户在收到一次花之后,就又要进入“大排队”中,等到下一轮再排到自己。“我都打算算了。”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评论,“虽然心里感觉有点五味杂陈,但能再次收到花,总体挺开心。希望不是套路。”

花加“出事”

2023年一度只剩一个人

花加“出事”,是在2023年9月25日。当天,一封花加内部信在网上流传,在那封信里,王柯用了“停业整顿”这样的词,引爆了员工、用户和供应商的不安,也把公众的目光,吸引到这家曾经的明星创业公司身上。

然而实际上,花加陷入困局早有端倪。不是出现在B+轮融资之后的2019年,而是在2017年他们发展最好的时候。

2017年5月,正在云南出差的王柯接到高管的电话,让他看看6·18的营销方案。“我当时觉得有点问题。但商量之后,我们都觉得这个活动如果做了,规模效应会更加明显,也会有利于后续融资。”王柯说。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这个决策的危险性。“当时公司大概融了一个亿,那一次营销我们花了四千多万。全年销售额接近八亿,但最后发现,客户并没有留下来。”

这个说法在杨伟涛那里得到了一些证实。杨伟涛2016年进入花加工作,一度任采购总监,2019年辞职自立门户种花,并成为前东家的供应商。她还记得2017年那场促销活动——当时,大量的订单致使云南仓爆仓,他们加班加点才保证了货物的发出,但等促销过后,订单却并没有太多的增加。

2020年,整个鲜花市场都在下滑,理论上,公司应该降本节流,比如砍掉几个仓库或合理裁员,以节省仓储成本和薪资支出。但王柯却再一次犹豫了。

“生鲜不是一个‘复制粘贴’的行业,从产品生产到物流、客服,有一个环节稍微跟不上,质量就会出问题,用户体验就会降下来。所以我们从产品到营销到供应链都是自己做,客服也是自己做——交给机器人不行,客户会骂你的。”王柯这样解释。

“当时我们是想优化人员、关掉大仓,整顿一下再开业。可是大家直接理解成公司倒闭了。”王柯说。他告诉北青报记者,2023年9月,公司本有一笔贷款资金即将到位,据他预估,这笔钱能让公司再维持一两年。

他决定开个会,讨论一下怎么用这笔“救命钱”。“我想着趁十一假期七天,再加上假期后的七天,先按下暂停键,把所有的仓库和渠道盘一下,看看需要多少人运营,砍掉一些不必要的仓库,精简人员,所以就发了内部邮件,说我们要停业整顿。”

这封内部邮件很快流传到了公司外面,网上各种关于花加的资讯,“标题就是内部邮件显示花加要破产。”

王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没等他想好对策,投资者、供应商和媒体的电话蜂拥而至,被欠薪的员工本身就有情绪,供应商也很紧张,纷纷找来要钱。十一假期后,员工陆续离职,又过了两天,一些供应商来堵门,到10月10日,公司只剩下王柯一人。

烧出“隐疾”

公司元气一直没能恢复

时至今日,王柯仍在复盘2017年的那次促销。在他看来,“那件事”对公司伤害很大,自那之后,公司元气大伤,一直都没能恢复。

“互联网(电商企业)都是这么干的,打折都两三折地打。当时高管说我们必须搞这个促销活动,最好能打个三折、四折。他们以前在互联网大厂,一年经手几个亿,会觉得这次打折只是花几千万而已,这点钱没什么。”王柯说。彼时,花加刚刚完成A轮融资不到一年,风头正盛,投资人也在鼓励他们花钱,“他们说,我们给你这么多钱,不是要让你放在银行里生利息。”

王柯的朋友圈里,充斥着同为创业者的成功喜报——这个融资了十几亿,那个融资了几十亿。他承认,在那种氛围中,他“没控制住”。明星公司所受到的瞩目、打折营销效果的强刺激、公司未来发展的蓝图……他“上头”了。

在各方压力的驱动和裹挟下,王柯犹犹豫豫地按下YES键,并寄希望于自己也能借助打折营销,“烧”出一片市场来。

“我其实也意识到烧钱不对,但那种压力,还有那种一下子就能把公司的业绩翻到很高的诱惑,让我犯了决策错误。”接近两年之后,再提起这个错误,王柯依旧会表现出难言的神态。他好像耻于自己的“上头”——作为公司的掌舵者,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他又希望去解释这种“上头”的不得已。

花加那场营销活动很成功,但负面效应随之而来,王柯发现,活动结束后,鲜花包月套餐的价格就很难涨起来了。

“低价套餐卖得还行,但定价稍微高一点的套餐卖得就不好。同时营销节奏带起来了,同行们都开始做,三折、四折,之后不跟着降价都不行。”2023年破产风波后,王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描述这场失败:“我们自己给自己砍了一刀,这是大家在高速发展、抢占市场的过程中,合谋犯下的错误,它属于整个行业。投资人、我自己,还有一些同行,都吃到了苦头。”

一个交代

在一片骂声中重启花加

公司骤然生变,那段时间,王柯常独自待在没水没电的公司里。

“当时我挺伤心的。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个负责的老板,最难的时候,我把房子、车子都抵押了,到处借钱,甚至包括高利贷都去借了,但是并没有换来别人的谅解和支持,甚至没有给我反应的时间。”

而失败带给他的另一重痛楚,则源于来自社会的全盘否定。“以前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你好。公司失败之后,歧视就来了。”他感觉到,以前居住的小区,邻居知道他的公司出事,都对他指指点点,而去一些部门办事时,“大家也都会觉得被执行人就是坏人。”

但丧了几个月后,他觉得,既然公司还没“死透”,那横竖还得抢救一下。“我就是觉得我得有个交代。”他说。早在2023年初,就有投资人觉得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太好,给他发消息,“你要怎么跟我们投资人交代?”

这几个字让他想了很长时间。对于创业者而言,当一个公司宣告失败,最简单直接的操作方式,就是破产清算改做新项目——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柯面对很多投资人和媒体被追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破产?

但在他看来,花加的商业模式没问题,失败只是和战略失误,以及大环境有关。作为一个轻资产公司,如果直接破产清算,那么所有未兑现的老客户的订单、供应商的货款将直接清零。“但如果我能把公司持续做下去,之前有一些合作得比较好的供应商,还会继续合作,只要我们这个运营恢复正常,以前的老订单还能慢慢还,这对所有人来说都好。”

2023年底,他决定重启花加。重启从直播开始。一开始,直播间里骂声一片,“一部分人觉得,我付了钱你不发货,你就是骗子,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能理解我们的困境,但感情上难以接受,就觉得虽然你们现在很努力,但是你们不发货就是耍流氓,没尽到应尽的责任。”王柯回忆说。

就这样硬着头皮播了两个多月,2023年12月底,第一批老订单重启了。骂声少了些,后台又冒出了零星的新订单。

慢慢地,公司订单从一周几十单又恢复到一周几百单。如今,花加每月营收有几十万,基本上能够维持一个小团队的运营。老订单重启也由以往的每期200单,慢慢增加到每期300单左右。

坚持下去

争取两三年完成老订单履约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收到老订单的客户表示,新收到的花要比之前品质差。王柯将这种感受归因于仓储物流。“我们以前有五个仓库,每个仓负责周围的500公里。晚10点以后把花从仓库运出去。当天半夜就分配到离用户最近的3公里的站点,第二天一早开始配送,在12点之前就完成了。所以客户会感觉以前收到的花新鲜度更高,盒子更整洁。”

现在,他们只剩一个仓库。订单一部分从云南直发,另一部分从广东仓发,“所以在物流过程中,可能会把盒子搞得很脏。”

曾经,花加的技术员工最多时有40多个,他们做了一套发单系统,根据客户的喜好与鲜花的成本进行算法搭配。如今这个互联网味儿十足的算法配单系统早已停用。“现在肯定比以前粗糙得多,想做也做不到。时代给了我们一巴掌,我们得接受。”王柯说。

花加的最后一次融资,停留在2019年11月,之后就没再接受过投资。当2023年危机开始显现时,投资人汪博给了王柯投一笔钱,用来偿还花加之前的部分欠账。“我看中的就是他们的优质客户。现在从零去获取成本是非常高的。”汪博说,他看中的并非鲜花电商业务,而是期待着能将花加庞大的“沉睡”用户群体激活。

汪博的意向投资只有几百万,这对于有着400多个债权人、负债近亿的花加而言杯水车薪。但王柯很重视这笔投资,“现在公章在法院,公司什么都做不了,不能贷款,企查查上还一大堆起诉,投资的意义就在于清掉一些诉讼、把公章拿回来,那我们就可以去做正常的营销了。”他说,目前,他还处在敦促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尽快与债权人沟通的阶段。

“鲜花有淡旺季,现在老订单的履约数量,取决于我们利润的多少。利润多我们就多发一点,利润少就少发一点。或者把之前赚的钱留一部分,尽量保持每周、每月都有老订单能持续发货。”王柯解释道。依照公司目前的实力,眼下只能先把比较有把握的老订单套餐履约。他预估,要想把积压订单全履约完,得两三年。“反正赚了钱就去给大家发货,三年不行五年。不管几年,只要我坚持下去,肯定能把这个事做完。”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宋宁、汪博为化名)

文/本报记者杨宝璐

供图/受访者

统筹/宋建华责任编辑:李盼(EN05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4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束邮寄而来的鲜花……曾以订阅制鲜花名声大噪的鲜花电商品牌Flowerplus花加(简称“花加”)最近在内部员工信中宣布进入停业整顿阶段,其生存危机由此呈现在大众面前。舆论的
2023-10-13 08:50:00
知名电商突然停业整顿!曾风靡一时,很多人都买过
...25日,爆出了“花加”人力部门发布的全员信,知名鲜花电商公司“花加”资金链断裂一事彻底被公开。鲜花电商“花加”宣布全员休假9月薪资无法按时支付9月25日下午,知名鲜花电商“花
2023-09-28 17:16:00
鲜花电商花加停业整顿 “贩卖浪漫”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所未有的压力……”近日有消息称,曾经红极一时的鲜花电商花加人力资源部突然发出内部全员信,宣布其进入停业整顿阶段。从站在风口上的明星企业,到困在风波里的维权对象,花加的生存危机
2023-09-28 14:24:00
花加停业,鲜花电商失去的8年 | 未来焦点
...团维权,涉案金额过万。 创立于2015年的花加曾经是鲜花电商赛道的明星公司。创始人王柯励志要将“鲜花变成中国新中产生活的一部分”,花加主打日常鲜花订阅服务,包月订花,每周配
2023-09-28 09:32:00
千亿鲜花市场,借即时零售再进化
...和商家带来更好的交付体验。但仍需指出的是,传统鲜花电商生意在供应链上仍面临诸多痛点,整个链条仍需不断完善和提高。幸福与烦恼并存的鲜花生意近年来,在“情感经济”带动下,买花已然
2023-09-01 16:31:00
头部品牌停业整顿,鲜花电商的中场战事迎来拐点?
鲜花电商行业再次迎来标志性事件,曾经4年接连斩获6轮融资的明星品牌花加,正式宣布停业整顿。梳理来看,2015年是鲜花电商赛道的发展爆发期,彼时花加等品牌相继成立,并掀起一波投资热
2023-10-07 15:19:00
一家鲜花电商,凋零在秋天里
作者 | 叶丹璇巅峰时期单月销售额曾经过亿的鲜花电商花加,没能撑过2023年。9月25日,花加在内部员工信中宣布,公司因银行账户被封,无法正常履约,进入停业整顿阶段,员工9月份的
2023-10-09 17:41:00
抖音电商女性消费增长65%,“她经济”成就美好生活
编辑/壹览君3月6日,抖音电商发布《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品类、地域、代际等多个维度,梳理了该平台上女性用户消费偏好。报告显示,抖音电商女
2024-03-07 11:55:00
青岛小伙跨越半个中国入局“互联网花海”,鲜花从采摘到发出不超36小时
...青岛小伙,便是在这“花海”中拼搏的一员。云南鲜切花电商销售火热在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的晨曦中,耿帅熟练地穿梭于冷库与分拣线之间。作为一名鲜花配货员,他的工作主要是确保鲜花从仓库准
2025-04-01 16:2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赵光辉 沈佳奇:“投物”与“投人”并重
一方面,将资金资源投向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增强“投资于人”的投资比重,确保投资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重点
2025-09-05 22:29:00
AI竞技场,河南加速度!
大河网讯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行者二号”在1500米项目中勇夺小组第一;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通过24小时巡检机器人与AI算法
2025-09-05 19:46:00
河北新闻网讯(王杨、曹莹莹)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聚焦“近零碳排”冶炼全流程,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充分释放设备效能。近日,该公司成功开发的高品质汽车用材料
2025-09-05 18:00:00
Baseus倍思强强联合Bose发布三大年度旗舰新品,高端专业音频迈入全民化时代
2025 年 9 月 5 日 14:00,全球新生活移动数码品牌 Baseus倍思举办线上新品发布会, 正式发布其年度旗舰音频新品——倍思 Inspire系列
2025-09-05 18:31:00
引领健康储鲜,澳柯玛风冷变频冷柜斩获“云鼎奖”
鲁网9月5日讯近日,奥维云网2025数字生态大会在杭州闭幕。作为家电行业极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现场汇聚了众多家电领军品牌
2025-09-05 13:38:00
周黑鸭携四大产品线矩阵破局全场景消费,构建卤味行业新范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召旭在近期举办的行业展会上,周黑鸭凭借前瞻性战略布局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品牌首次系统推出针对多元消费需求与渠道特性开发的四大产品线
2025-09-05 11:00:00
当“保温杯里泡枸杞”从段子变成日常,当“中药房下午茶”取代美式咖啡成为年轻人新宠,老字号品牌们逐渐发现:年轻人不是在买一杯饮料
2025-09-05 11:02:00
本报记者 魏 静 □ 忽 艳在国内鼓励创新、倡导在世界舞台展示中国实力产品与个人实力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凭借创新精神与卓越品质
2025-09-05 11:02:00
近日,阳光人寿秦皇岛中支在益寿园开展“银发课堂”特色活动,为老年群体送上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案例
2025-09-05 09:36:00
36氪首发|掘金“微醺”社交经济,精酿品牌「TAGSIU」获近千万 Pre-A 轮融资
作者 | 李小霞36 氪获悉,精酿品牌「TAGSIU 醍宿酿造」(下称“TAGSIU”)已完成近千万 Pre-A轮融资
2025-09-04 22:09:00
从形态突破到生态跃迁:华为三折叠的「鸿蒙时刻」
三折叠这个赛道,或许只有华为能够超越华为。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发布一年之后,三折叠这片“无人区”,仍然只有华为的身影
2025-09-05 00:13:00
大众网记者 张田夏荫 实习记者 张智尧 报道海信集团总裁、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芝涛正式以大赛形象大使与推介大使的身份
2025-09-04 10:04:00
第26届GOPS全球运维大会落幕,AI Infra赋能运维转型
2025年6月28日,为期两天的第26届GOPS全球运维大会暨研运数智化技术峰会在北京市圆满落幕。作为国内首个运维行业盛会
2025-09-04 11:33:00
三联家电“伙拼9.12”权益全解析!三重补贴省心省钱嗨购金秋
鲁网9月4日讯金秋家装季撞上三联家电第十一季“伙拼9.12”大型内购福利会!这场被万千家庭期待的消费盛宴即将引爆全城!多重补贴
2025-09-04 11:33:00
灵动集团旗下欢米粒心理:新学期,为青少年心理护航——以专业体系构建成长防护网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入 “刚性增长期” 的当下,资质与专业双轮驱动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灵动生活集团作为《互联网心理服务・心理测评服务通用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委员单位
2025-09-04 1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