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1-27 12:44:00 来源:新周刊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本文为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合作稿件。

今天是大年二十八,也是春节假期前的最后一天工作日。你返乡了吗?

从1月14日“春运”开始,到2月22日结束,长达40天的时间里,高频的流动正成为节庆期间的常态。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今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0亿人次。

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父母奔赴子女工作地的“反向团圆”,对于团聚的渴望已经成为一种肌肉记忆, 浸润在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里。

而对于离家工作数年的打工人来说,谈及家乡和家人,总有种细碎微妙的感觉缠绕其中。媒体人吴呈杰在个人微博上写道,“以前回家就是回家,坐上高铁就回了,没有憧憬,也没有负担。现在得提前至少三天酝酿,像在咨询室里情境模拟,把一个远古版本的自己先召唤出来。和家乡越来越远,不是空间,是时间的距离 。”

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在返乡的途中重新整理、思考我们与故乡的关系。这是《新周刊》的几位记者,写在返乡路上的手记。

作者 | 刘车仔 、阿瑞、Elise、言午

编辑 | 陆一鸣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归途寻魂记

刘车仔,上海—福建

多年来,我一直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上学、工作。每年春节,是必然要回家的。爸爸在电话里跟我说,他计算过,我们以后大概还能见到不超过三十次。

至于爷爷奶奶,我们还能见几面?就在回家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淡淡的梦,我想和奶奶一起去学校操场散步,但梦里奶奶已经不在了。我们县城游子的心,总被这种愧疚和断裂感拉扯着,断然不敢过一个不回家的年。

列车从上海南下,开过长三角广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冬天最后的农作物已经收割完,农田上只剩下植物暂停成长的残体。这是我第一次走这条路线,但早已没有大学时候坐38小时K字头火车回家时的那种新奇的心情。

那时候,我有大把的时间,倚在窗前看着眼前的景观从北到南不断变化。我会记住每一个站的名字,想象那个地方人们正在经历的生活。那时候,世界的面纱只向我揭开了小小的一角,我对未来虽然迷茫,却有着毫无凭据的憧憬。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从疾驰的高铁窗外望去,能够看到长三角地区的平坦土地。(图/刘车仔 摄)

春节的列车,把散落在他乡的老乡们聚集到一起,不时能听到熟悉的乡音。亲切?也许是的,但也有些微的厌恶感和恐惧感。方言里包裹着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拥有淹没人的能力,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才逃开。我想起最近采访的一位方言学的学者,他援引了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来阐述,一般女性更倾向于拥抱公共语言,而男性则更珍惜自己的方言传统,个中意味不言而喻。

我戴起了降噪耳机,不再好奇周围的对话,把环境里的短视频外放声音隔绝于耳外。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也是难得的沉浸式读书的机会。我读着韩国作家崔恩荣的小说《明亮的夜晚》,里面写到三十一岁的主人公和丈夫离婚后独自来到海边小城,却无意间和多年未见的祖母重逢,在那里她回望自己的经历,也重新走进了母亲和祖母的过往人生。

正读到开头作者讲离婚的遭遇,初中同学发来消息。她问我回家没。她说她刚领了证,是离婚证。跟我不一样,她眷恋家乡,从读书到工作,都没有离家太远。虽然离婚还算顺利,但接下来,她不得不面对周遭对她的审视。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境遇虽不同,但我们与家乡的纠缠和断裂的关系,好像一直都没有随着时间舒展。

我看着小说,不时又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交互,“沉浸式读书”的想法坍缩得像一个遥远的旧梦。恍恍惚惚间,下午六点钟,我终于抵达老家县城。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出站口乡亲们热切的目光让人压力山大。(图/刘车仔 摄)

而直到回到家吃完饭,我才梦醒般地发现,装着笔记本电脑的双肩包被我落在了高铁行李架上。我想起了电脑里没处理完的稿子,恼羞成怒地把前来关心我的妈妈晾到一边,打开了12306软件,在失物招领处登记了信息,同时也做好了电脑丢失、资料全都不见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不过十分钟左右,我便收到了一条短信,提醒我已经找到了我丢失的物品。我一边震惊于这“中国速度”,一边拨通了上面的电话,接听的女孩飞速而愉快地告诉我取回遗失物品的方式。

她的沟通效率极高,说话态度也意料之外地友好,这让我受宠若惊。我想他们应该经常遇到电话那头充满感激的声音吧。多少像我这样的失魂落魄的赶路人,在无远弗届的手机里漫游,以至于经常忘记当下的存在,把东西遗落在车上,再由他们高效地送回。

明天开始,我想着,这个春节,我尽量把魂儿完整地留在家里吧,也许我会找到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虽然此前几乎没有找到过。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远途返乡,

“多请假+抢票”是基本操作

阿瑞,广东—河南

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三个春节。当一件事反复进行到第三次的时候,好像就可以称之为习惯了。

作为注重规划的“J人”,我会提前大半个月对着日历算来算去,看哪天回家比较方便,并安排好年前和年后的写稿KPI,规划好如何组合请假——优先凑调休,最后是年假。

对了,还要思考我的猫怎么办。对猫最友好的过节方式就是“不折腾”,让它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我家的猫不怕人,所以我都是请人定期上门帮忙照看。

今年我和一位同事约定,春节期间她帮我喂猫,等下次她出门旅游时,我也帮她喂猫。不过,这次假期中间她还要离开广州几天,我准备再付费请义工组织的一位姐妹上门帮忙。虽然操心了点,但能安顿好猫咪,也非常值得。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要对宠物负责任。相关阅读:身价上万的宠物,过年前被扔到了大街上。(图/阿瑞 摄)

因为家乡在京广线上,小城市没有机场,所以我只考虑高铁出行。但高铁票特别难抢。记得工作第一年的春节,是妈妈帮我买了全程票的一等座,这才顺利回家。今年我试过抢1月23日的票,没买到,于是1月24日车票开售那天直接抢了一等座。单程千元左右,比平时坐二等座回家要贵好几百。

由此可见,25日的票会更难抢。本想着有其他合适的时间再改签,但眼瞅着日子到了,一张多余的票也没看见,只好“理直气壮”地跟领导请假了。对于家在本地或者在附近的打工人来说,今年或许是一时兴起多休两天。但对家离得远的人来说,春节前后多请假属于固定流程,否则根本抢不到票。不过,能有直达的高铁回家,也已经是幸运儿了。

算上收拾行李、出发去车站的时间,我每次返乡来回路上都要各花去1天时间,更让我觉得能待在家人身边的时间太少。但每次离开广州,在监控里看到猫咪一到傍晚就守在门口等我,又实在心疼它。大概生活就是由许多无奈组成的。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1月24日的广州南站,不知什么时候竖起了“路牌”。(图/阿瑞 摄)

从在检票口排队开始,就陆陆续续听到周围的人用家乡话打电话,甚至几次听到家乡城市的名字。到站时已近晚上11点,外面下着河南冬日少见的大雨,门口挤满了接站的人们,穿着相似的黑色羽绒服,一时难以辨认谁是谁的家人——而爸爸总能在我找到他之前找到我。

到了家,习惯早睡的奶奶直到见到我才去睡觉。妈妈宣布:“咱们家明天开始过年。”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潮汕人的“特种兵返乡路”

Elise,广州—汕头

家乡是我们每个人情感的寄托和根之所系,而对于恋家的潮汕人来说更是如此。过年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意味着又要回到那个充满温暖和回忆的地方,感受家乡的变化,重温童年的记忆。

临近春节,返汕大军人数众多,每年春运开启后,开往汕头的高铁票都非常难抢。今年我改变了策略,终于抢到了最早出发的一趟高铁,早上六点多发车,这意味着我凌晨五点就得出门。

为了能够准时赶上火车,我调了五个闹钟。然而不知因为兴奋还是紧张,出发前的一晚上我都没睡着,在闹钟响之前就起来了。我拿起早早就收拾好的行李,抱起还在沉睡中的娃,裹着夜色出了门。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临近过年,又是凌晨,平时几秒就能响应的打车软件一直叫不到车。我忍痛加价,终于在7分钟后等来一辆专车。(图/ Elise 摄)

坐上车后,娃已经醒了。他从我怀中坐起,我抱着他,我俩一起看向车窗外。你看过冬天凌晨五点的广州吗?城市的街道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偶尔驶过的街道清洁车划破这份宁静。清洁工已经在为整座城市“梳妆打扮”。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凌晨五点的广州,道路上只有零星的清洁车。(图/ Elise 摄)

一路畅通无阻,抵达广州东站。和冷清的城市街道相比,清晨的火车站已经热闹非常。人们从四面八方出现,提着行李、打着电话涌入车站检票口。

也许是因为年关将至,火车站的安检也加倍严格。就连我坐在婴儿车上的娃,也被安检人员从头到脚来来回回摸了个遍。等到过完安检,抬头一看车站列车信息表,发现列车已经开始检票了。于是赶紧一路狂奔至候车室,检票口已挤满乌泱泱的旅客。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检票口挤满了等待的旅客。(图/ Elise 摄)

早在抢票时,我担心由于孩子太小路上哭闹,会影响到太多旅客,所以特意买了1号车厢的一等座票。没想到从检票口走上月台是另一端的14号车厢,于是我花了5分钟疾走,目送完大部分旅客都上了车,才终于走到了最尽头的 1 号车厢。这是一趟满载的列车,每一列车厢的连接处都站满了无座的旅客,哪怕它早在清晨六点就要出发。

从广州东到汕头,三个小时的车程因为与不足2岁的小孩同行而显得格外漫长。这趟旅程对于儿子而言充满了陌生而兴奋的冒险,他毫无困意,时而用头撞击车窗测试玻璃硬度,时而滚到座位底下检查卫生,时而又要离开座位,四处看看有无形迹可疑之人,时而站在我的腿上眺望对面的行李架是否安全。

而我,经过一夜未睡加之早起赶车,早已身心俱疲。作为“90后老母亲”,我可以带娃,也可以当“特种兵”,但实在很难在带娃的同时当特种兵。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儿子在眺望窗外。(图/ Elise 摄)

终于,从列车驶入汕尾站开始,原本处于沉睡中的车厢渐渐热闹了起来。车厢中彼此陌生的人们默契地用潮汕话互相交流,这是每次乘坐返乡列车时都会感受到的独特文化氛围。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过年返乡的潮汕人。

早上九点半,高铁缓缓驶入汕头站。车门打开,我迫不及待地走出车厢,寒风凛冽,但内心却暖烘烘的。眼前的新车站让我眼前一亮,开阔的站台,现代化的设施,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原来旧的汕头站已经停用,以后回家迎接我的就是这个崭新的汕头站。有一瞬间,关于旧车站的回忆涌上心头。那车站虽小,却承载过我无数次出发与归来的记忆。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家乡崭新的站台。(图/ Elise 摄)

我走向出站口,脑海中开始计划着去吃那些让我魂牵梦萦的家乡美食:香甜软糯的红桃粿,鲜嫩多汁的牛肉丸,热气腾腾的砂锅粥,分量十足的海鲜肠粉,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想到这里,忍不住加快了脚步。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放弃抢票,

我们自驾11小时回家

言午,北京—安徽

往年春节,我都要靠候补才能买得到回家的票。今年,直达家乡的那班车居然取消了,我干脆没去抢票,决定搭堂哥的顺风车一起自驾回家。因为这次春节距离上周末只有两个工作日,很容易凑假期,因此我们不约而同地计划25号返乡。

其实我们家有不少亲戚平时就在北京生活,有些人今年不回老家,但我还是要回,因为爸妈、奶奶都在老家。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小狗正在等人回家。(图/言午 摄)

过年的仪式感从出发前就开始有了。我平时出差就爱一路往家寄特产,明知网上也买得到,自己拿还挺沉,但我偏要拎点回去。过年送的礼品大部分都由我爸妈买好了,所以我买的红豆卷、糖三角主要是给爸妈尝尝。我还另外买了两份稻香村的点心,一份给奶奶,一份给邻居,因为邻居一年到头给了我家小狗好多鸡腿骨头,也要感谢人家。

开车回家预计需要9个小时,我们赶路心切,尽量不在路上休息。但如果是和爸妈在一起,就没这么着急了。有一年春节前,我爸妈自驾来北京接我,足足开了两天才到家。当时基本一遇到服务站我们就去休息,中途还在郑州住了一晚,喝了胡辣汤。

小舅本来不确定要在哪儿过年,24号早上突然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跟他一起走,我生无可恋地说我还得上班。结果我和堂哥在路上时,他带着我妹已经撸上我家狗子了。

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加班了

1月25日的高速路,车辆没有想象中的多。(图/言午 摄)

堂哥开的是新能源车,他忘了提前把车充满电,早上8点出发时,车只有40%左右的电量。而且这辆车的电池有点老化了,加上天冷耗电快,11点多我们在服务区充了第一次电,花了快一个小时,下午又充了一次电。

好在当天高速路上车不多,碰到排长队,就开到下一个服务区再充也不迟。原本地图导航显示,预计到家会是下午5点多,结果实际是7点多。我心想,大概还是混动车好。

在路上,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车,渐渐地都会走到一起。我们在山东境内遇到安徽不同城市的车,在即将分开的时候会闪灯互相打招呼。京牌、冀牌、鲁牌,一直到最后,当身边的车都是皖牌的时候,就知道要到家了。

校对:遇见;运营:嘻嘻;排版:佐左

搜索「头条深一度」,看更多深度好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7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春归有期|直击“摩托大军”返乡,有加油站免费为车辆加油
...等待给车辆加油的是数十米长的摩托车队,驾驶员们正为返乡做准备。这些骑着摩托车的人被称为“春节返乡摩托车大军”,他们大多数是从外地到广东务工的工人,春节前将骑摩托车返回广西、贵
2023-01-08 18:02:00
【温暖归家路】贵州毕节:400名务工人员免费搭乘专列顺利返乡
...站,400名在广州打拼的毕节老乡免费搭乘专列回到家乡。返乡务工人员排队进站据了解,该趟列车是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组织的“山海心连·穗
2025-01-26 10:37:00
【多彩新论】免费返乡车票背后的贵州温度和速度
...854次列车抵筑,563名在粤奋斗的黔籍务工青年和学子顺利返乡。他们的车票,不用掏钱买,而是由共青团贵州省委携手贵州习酒公司免费提供。这个温暖的故事,今年进行到了第八季。免费
2025-01-24 03:33:00
春运里逐渐消失的“摩托大军”
...大军”收入增加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越来越便捷▲2024年2月2日,周克兵驾车行驶在广西北海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上 新华社发▶2013年2月3日,周克兵带着家人
2024-02-07 07:44:00
...春运随之按下“启动键”。广东地区一群独特的“摩骑”返乡大军,从珠三角出发,骑行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返回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农村。结束一年的辛劳,带上各类行囊,开始浩浩荡荡踏
2023-01-16 04:05:00
“返乡体”,青春作伴好还乡
...以看到,返乡体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许多年轻人节日回到家乡,纷纷用文字记录下他们与亲人、故乡的点点滴滴。像前些年一篇《山东“男孩”携妻回村过年记》的文章曾经引起大家
2024-02-26 12:21:00
2023年春节,年轻人们都盘算好了
...人记忆深处的文化胎记。与此同时,渴望“走遍世界”的年轻人找到了过年的新型打开方式。防疫政策优化后的短短半个月内,2023年出行搜索热度上涨超过900%,春节机票搜索量暴涨至三
2022-12-29 13:20:00
90后骑手返乡加入外卖合伙人创业
...一名美团外卖骑手。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归故乡一直是很多年轻人在人生转折点上最难以抉择的问题之一,不少漂泊在外的人调侃异乡容不下肉体,故乡容不下灵魂,似乎难有两全的答案。但在近几年
2024-03-29 11:42:00
大学生返乡困境:被司机半路涨价后丢在高速,高铁站里被要求上交身份证,回到家乡遭一刀切集中隔离
11月下旬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安排学生提前放假返乡。由于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返乡政策不同,大学生回家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问题。有人为了赶在城市静默管理前,连夜步行到高铁站候车;有
2022-12-07 13:1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近日,太原盐业配合山西省盐业集团电商部携“晋盐”全品类产品参加山西邮政与太原铁路局集团联合举办的“邮入千企·伴我同行”主题活动
2025-11-18 07:48:00
近日,陕西兴平60岁的赵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2024年11月12日下午3时30分许,他56岁的妻子白某骑电动自行车经过洛丰路
2025-11-18 07:49:00
从买房到违约,她没想到的是,最终竟需承担30余万元的“天价”违约金。起因放弃购房后 面临高额索赔由于生活需要,市民刘蕾(化名)决定再购买一套二手房用于改善生活
2025-11-18 07:49:00
张恨水塑像扎根天柱山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度挖掘与传承张恨水文化精髓,进一步擦亮地方文化IP,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5-11-17 13:34:00
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学术交流大平台 外国语言文学领域思想大碰撞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
2025-11-17 13:42:00
共赴海丝之约 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将于温州举行
近日,温州召开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就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的总体安排与特色内容进行通报
2025-11-17 14:22: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要求,近日,大连银行甘井子支行、甘井子区民政局及120余户养老企业进行“银政企”三方联动
2025-11-17 14:31:00
代际互助中的青春亮色:警校生刘强的责任与担当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铸魂”微电影项目组将镜头对准了社会民生最柔软的角落——以“养老尊老敬老”为主题,联合绣水养老院开展“银领暖阳行动”
2025-11-17 14:31:00
乌鲁木齐银行私人银行品牌正式发布,重构财富管理新生态
11月16日,乌鲁木齐银行“U品私银”私人银行品牌在新疆财富中心正式发布。作为新疆地方金融主力军,乌鲁木齐银行打造新疆首个以“财富管理”+“产融生态”双驱动的地方性私人银行品牌
2025-11-17 14:34:00
粤菜&鲁菜融合创新交流品鉴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鲁网11月17日讯当孔孟之乡的醇厚拥抱岭南大地的清鲜,一场跨越千里的美食对话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11月13日,由山东省鲁菜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
2025-11-17 14:34:00
万元慕思床垫睡出“腰酸背痛”?消费者维权陷入罗生门
鲁网11月17日讯11月11日,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接到淄博市周村区宋女士的反映:一万元购买的慕思品牌床垫
2025-11-17 14:36:00
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班级文化布置亮点纷呈
近日,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18个班级同步完成班级文化布置升级,师生们以巧思为笔、以热爱为墨,将实用功能与育人理念深度融合
2025-11-17 15:01:00
列车旅客突发疾病 淄博站紧急救助转危为安
鲁网11月17日讯(记者 庄家丽 通讯员 梁兆福 王和)近日,Z350次列车上一名女性旅客突发疾病急需送医,淄博站接到通知后快速响应
2025-11-17 15:11:00
山东、河北等地举报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进行违法活动
11月17日,中国环境报社发布了关于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的声明。中国环境报社接到山东、河北等地提供的多条举报信息
2025-11-17 15:13:00
合黄两地志愿者爱心接力 跨城护送奔丧老人温暖归家
大皖新闻讯 一趟奔丧的旅途,一场跨越合肥与黄山两地的爱心接力,让年近八旬、腿脚不便的许运福老人,在悲恸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2025-11-17 1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