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昊男
走出家门,一条绿道缓缓延伸至城市公园,公园周边水清岸绿;乘船亮马河,尽览“1河2湖24桥18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奥运塔、大望京、CBD的灯光秀璀璨夺目……近年来,朝阳区持续为朝阳群众打造一个蓝绿交织、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灯光璀璨的宜居环境。
9月19日,记者从2023年北京CBD国际商务季“宜居”朝阳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朝阳打造“花园城市”示范区,涵盖住建、生态、园林、水务、交通等多领域,目前城市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均居全市第一。 “千园之城”朝阳将添新,2023年,启动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朝平公园等2处公园和7处城市绿地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再开放25处公园。通惠渠滨水空间工程主体建设基本完工,未来将现“水街”运河古韵新貌。朝阳区打造 “五夜”特色为主题的“不夜之城”,首届“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即将亮相,将为市民带来多元、多彩的夜间观游体验。
朝阳打造“花园城市”示范区 涵盖住建、生态、园林、水务、交通等多领域
“千园之城”朝阳再上新 2023年启动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等2处公园和7处城市绿地建设
一条条绿道如同丝带穿过城市,“丝带”上点缀着珍珠般的城市公园,如今,“朝阳绿道”和星罗棋布的城市公园已成为朝阳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记者了解到,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将成为朝阳区以环境提升撬动整个区域发展、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也为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带来新探索。
近年来,朝阳区加快推进花园城市建设,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公园化的城市景观、公园里的健康生活为主体,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绿色休闲空间供给和服务。今年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花园城市的建设目标,强调更加注重城市特色内核和全社会自发参与,以全域空间为对象,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度,同时激发全社会力量共同缔造美丽环境和美好生活,营造“在不断生长的花园城市里,百姓随时随处享受美好生活”的景象。
作为北京市花园城市示范区,同时又是公园开放的先行区,朝阳区围绕“城中建园 园中建城 城园相融 人城和谐”布局开展花园城市建设,提出“境、园、路、城、治、评”六大体系统领花园城市建设,聚焦增绿扩容、提质增效、联通融合、活力开放、创新改革、治理评价,开展丰绿、富彩、畅联、赋能、改革创新、共治共享行动,建立涵盖住建、生态、园林、水务、交通等多领域。从绿色生态空间治理、滨水空间综合治理、交通综合治理、城市更新等方面全面推进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朝阳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朝阳区城市绿地总面积1.6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400公顷,均居全市第一,建成大中小微公园绿地140余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15%。在绿色怀抱中,实现人均绿地面积46.74平方米,高于北京市42.6平方米的人均水平。
现在朝阳区大大小小的各类公园已近千个,号称“千园之城”。2023年,朝阳区启动了朝平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2处公园和7处城市绿地的建设,“千园之城”将再添新。
据悉,朝平公园位于朝阳区平房乡,总面积45.69公顷,融合文化、科技、现代特色,将打造成全龄友好、有朝气、有活力的城市公园。温榆河公园二期规划区域范围约9.41平方公里,将充分运用水、田元素,结合“营帐、教育、运动、潮玩、音乐”等主题IP,打造 5 大生态风光,并串联各具特色的景点,布置规模成片的绿色文体活动场地和多种打卡游线,形成多种特色游赏方式。
朝阳已建成绿道270公里 未来将加快“五乡十园”绿道一期建设
2023年年底前 计划再开放25处公园
绿是朝阳流动的颜色。近几年,朝阳区以品牌绿道串联城市地标、公园、水系、文化、体育等资源,建成绿道270公里。北部绿道建设成效初显,总长约130.8公里。继2022年9.5公里朝阳绿道示范段建成后,二期望京环至朝阳站段25.5公里主线也已连通,在朝阳北部实现了绿道、滨水廊道及慢行系统三网连通111.8公里,将20个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绿地“串珠成链”,服务辐射了周边11个街乡、54个社区的居民。望京绿道,连通滨水绿廊和慢行系统,全线串接大望京公园、北小河公园等多个大中小绿地,释放休闲活力空间。
“未来我们将加快建设‘五乡十园’绿道一期(即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朝阳段一期),重点将朝阳东部地区建设成为朝阳区打造公园里的城区示范区域,展现示范效果;进一步打造品牌绿道,打造‘自行车之城’和‘乐跑之城’,加强公园与绿道结合,建设绿色‘15分钟健身圈’,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绿色福利。”朝阳区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朝阳区大力建设“无界公园”,2022年已实现43处公园开放管理,拆除公园围栏36300余延米,打破公园与相邻绿地的阻隔,加强公园与城市的生态连接。2023年底前,朝阳区将再开放25个公园,开放比例超80%,将拆除围栏挡墙3.6万余延米,新增休憩广场7处,共计开放公园面积1248.1公顷。至此,朝阳区公园开放管理总面积将达到2100余公顷,推动实现步行10分钟可进入的无界公园。
约2.9万人次来亮马河体验皮划艇、桨板等水上项目
通惠渠滨水空间主体建设完工 未来将现“水街”运河古韵新貌
朝阳区持续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了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坝河、萧太后河等优美河湖滨水空间。今年以来,“亲民河”亮马河再添便民举措,亮马河18公里滨水慢行系统实现全线贯通,横向打通新源街路、新东路桥区,纵向连通新东路、三里屯路、麦子店街、安家楼路,23个小区直达亮马河,节省市民穿行时间,串联起亮马河“24桥”“18景”,盘活三环路桥下灰色空间,实现水网、绿网和路网“三网融合”。
“为了给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水上娱乐活动,我们扩大河湖开放共享,在亮马河部分水域开设桨板、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试点。”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市七处试点之一,亮马河水上项目自开设至今,约有2.9万人次来体验皮划艇、桨板等活动。
同时,朝阳区致力于让水“流动起来”,完成水系连通建设,构建起“一纵四横、多支多点、排蓄渗用”的“朝阳水网”。全区24条共计200余公里的主干河道实施全域连通、蓄水流动、生态修复和智能调度4项措施,实现水体流动、净化提升。
今年,朝阳区重点实施了南部地区的通惠渠(高碑店路—五环路段)治理工程。通惠渠位于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范围,此次河道治理长度为1.33公里,建设面积6.7公顷,起点为高碑店闸下游桥,终点至东五环。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清淤 200立方米,种植水生植物 0.48 万平方米,新建1座钢坝闸、1座溢流堰等。截至9月10日,工程主体建设基本完工。改造后的通惠渠滨水空间将与周边商街和街巷交织交融,以“水街”为主旋律,再现北京运河商业文化场景。
朝阳打造“夜游亮马河”等“五夜”特色为主题的“不夜之城”
首届“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将为市民带来多元、多彩的夜间观游体验
朝阳美的不只是环境,夜景同样璀璨夺目。朝阳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阳区正加速推进以“五夜”特色为主题的“不夜之城”建设。即夜游“亮马河”,夜晚的亮马河流域及沿岸设置了众多夜景小品,璀璨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夜赏“金十字”,璀璨灯光点亮了长安街东延长线“最有温度的行政通廊”和东三环“最有品质的商务通廊”;夜品“中国风”,运河文化带重现千年运河盛世风景;夜秀“新朝阳”,三个灯光秀,让奥运塔、大望京、CBD展示出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夜购“潮商圈”,时尚靓丽主题商圈打造出“不夜之城”。
目前,首届“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正在筹备中。据悉,灯光节在设计上将深度融合朝阳文化艺术特色、突出展示朝阳国际化商务风采,以一路(即三里屯路)、一河(即亮马河风情水岸)、一园(即朝阳公园)为主场景,串联两个重要商圈(即蓝港商圈、三里屯商圈)和多个节点,辐射CBD、奥运区域、大望京、通惠河等多个场景,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六心联动”的整体布局。每个区域分主题策划,以地标性建筑、滨水步道等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增添融入人光互动、装置艺术和AR等前沿科技元素的灯光装置,呈现出缤纷主题光影秀、互动投影、裸眼3D等光影效果,打造出极具感官体验和朝阳特色的城市夜间形象,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多层次、多类型的夜间活动场所。
璀璨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重点商圈环境品质的提升也将给市民带来全新体验。除了网红出圈的“望京小街”,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项目也已基本完成,串联太古里、通盈、3.3等多个商圈,将呈现精致、有“国际范儿”的慢行友好街区。佳程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以霄云里商圈为核心,打造沿三环路和机场高速路的“L形”“北京国际商业商务门户展示廊带”,预计10月基本完工。六佰本商业区西侧街巷综合整治项目以改造提升道路、改善公共空间为着力点,建设有高品质、有设计感的商业办公街区,预计本月基本完工。
此外,记者从朝阳区城市管理委获悉,今年朝阳区启动第三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2023—2025年)行动,对全区703条背街小巷进行精品提升,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118条,打造了武圣东路等一批精品街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