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薛宝钗把石榴红绫裙子送给袭人,除了拉拢袭人,还有两个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04 09:41:00 来源:戏说三国

上回说到,袭人的石榴红绫裙子不是自己做的,是薛宝钗送给她的。薛宝钗为什么裙子送给袭人?

首先,肯定是为了拉拢袭人。薛宝钗住进贾府后要遵从长辈的安排,为实施金玉良缘做准备。王夫人和薛宝钗是一伙的,就不用说了。薛宝钗除了要从贾宝玉着手之外,贾宝身边能影响贾宝玉的人,薛宝钗都得拉拢。袭人既然是贾宝玉身边的头等丫鬟,又是王夫人和贾宝玉默认的姨娘人选,那么她就是薛宝钗拉拢的重要对象,把难得的石榴红绫裙子送给袭人,就是薛宝钗拉拢袭人的一次机会。

薛宝钗把石榴红绫裙子送给袭人,除了拉拢袭人,还有两个原因

但是,薛宝钗吧裙子送给袭人,除了拉拢之外,还另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薛宝钗单纯的不喜欢石榴红绫的裙子。石榴红绫的裙子,顾名思义就是石榴红颜色的,颜色十分艳丽。而薛宝钗比较喜欢素雅一点的颜色,不喜欢大红大绿。

在贾宝玉第一次见到薛宝钗的时候,薛宝钗的穿的是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棉袄是蜜合色,浅黄中微微带着一点红色;裙子是葱黄色的棉裙,嫩嫩的黄色;身上的主色算是黄色,只有外面搭配的一个坎肩儿,颜色略微重一些。

薛宝钗把石榴红绫裙子送给袭人,除了拉拢袭人,还有两个原因

在大雪天里,众姊妹都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李纨是守节的寡妇,不穿大红大绿很正常,薛宝钗是年轻小姐,也不穿最宜与白雪相映衬的红色衣服,而是选了莲青色,可见,薛宝钗是真不喜欢大红大绿的颜色。那么,石榴红绫的裙子,自然不在薛宝钗喜欢的范围之内。

第二个原因,和香菱有关。薛宝钗不想和香菱穿一样的衣服。

布料是薛宝琴从外地带来的,送给薛家人的,总共就做了两条裙子。一条是薛宝钗的,一条是香菱的。按道理来讲,这样子安排很合理。薛宝琴带来的优质少见又不耐穿的布料,自然是给薛家的女主人们做衣服;而薛姨妈一把年纪了,肯定不会穿这么艳丽的颜色,做裙子自然就是小姐薛宝钗和薛蟠妻子,薛蟠还没有娶亲,那就给薛蟠的爱妾香菱穿。

但是,这样子安排,薛宝钗虽然接受了,但是心里不乐意啊。在薛蟠娶夏金桂之前,香菱是薛蟠的爱妾没错,但是,香菱也仅仅是个妾室。

薛宝钗把石榴红绫裙子送给袭人,除了拉拢袭人,还有两个原因

香菱在薛家的地位不高,可以说很低,还不如薛宝钗的丫鬟莺儿。香菱在薛家不敢聒噪薛姨妈,想跟着宝钗进大观园玩耍,但是也一直不敢开口。等到进了大观园之后,更是不敢聒噪薛宝钗。由此可见,香菱作为一个妾室,在薛宝钗面前是一点地位都没有的。

而且,从莺儿和贾环拌嘴时,薛宝钗呵斥莺儿就可以看出来,在薛宝钗的心里,等级观念是很重的。既然薛宝钗的等级观念很重,看不起香菱,就自然不愿意和香菱穿同款的裙子。

所以薛宝钗把这条裙子送给袭人的另外两个原因就是,单纯的不喜欢和不屑于与香菱穿同款。这条裙子质地还是比较好的,自己不穿,送人还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薛宝钗把裙子赏给自己的丫鬟莺儿不好吗?还真不好,莺儿是薛宝钗的丫鬟,生死都捏在薛宝钗的手里面,不管怎样,莺儿都会听薛宝钗的话。

而袭人是薛宝钗要拉拢的对象。这条裙子,虽然薛宝钗看不上,但是袭人是个下人,难得有好布料做的裙子。这条裙子用来拉拢袭人,刚刚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袭人的石榴红绫裙,是她自己的?还是薛宝钗送的?香菱已经告诉你
...是物美价廉,薛宝琴也不会千里迢迢的带来,把它送给薛宝钗和香菱。正是因为石榴红绫不常见,不易得,所以香菱的裙子做好之后,一直收藏着,特意等到进大观园玩耍的时候,才第一次穿上。所
2024-12-04 09:41:00
薛宝钗对香菱和莺儿的态度,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
...名叫甄英莲,自小被拐卖。长大后被薛家买了回来,被薛宝钗起名为香菱,服侍了薛宝钗几年。后来薛蟠摆了酒,开了脸,收到了房里,成了薛蟠的一名妾室。莺儿的原名叫黄金莺,是薛宝钗的贴身
2024-12-06 10:33:00
红楼梦最真实结局:贾宝玉在薛家害死一人后,离开宝钗一去不归?
...如此,就更别提薛蟠和夏金桂夫妻了。尤其是夏金桂,薛宝钗在家当小姑子时就搅风搅雨,意图对宝钗不轨。当时宝钗不亢不卑将其阻挡,让她不敢轻犯丝毫。如今宝钗出嫁后落难而回,一群人要在
2024-09-12 15:35:00
王夫人找旧衣服,赏赐给秋纹,丫头与她的身材不一样能穿么?
...金钏儿投井而死后,王夫人要赏赐她两套好衣服装裹,薛宝钗便将自己的衣服拿出来,让王夫人给了赏赐。金钏儿最后便是穿着薛宝钗的衣服下葬。后面刘姥姥来得贾母召见。鸳鸯安排她洗了澡,又
2024-10-01 15:28:00
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什么会亲密无间?钗黛合一的契机是薛宝琴的出现
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态度有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三个很关键的转折点,其中第三个转折点就和薛宝琴有关系。林黛玉不喜欢薛宝钗,甚至还有些厌恶薛宝钗。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
2024-11-26 10:36:00
贾宝玉成亲后,为什么要去袭人留麝月?
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后,王夫人原来给贾宝玉内定的妾室袭人,一直没有被正名。直到后来宝玉出家后,在薛姨妈的建议下,袭人被发配了出去,嫁给了蒋玉菡,反倒是把麝月留了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子
2024-12-06 10:35:00
刘姥姥的雪下抽柴故事,暗示贾母在薛宝钗的大婚之夜,寿终正寝?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九十八回,“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讲的是贾母王熙凤实施调包计,导致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当晚,林黛玉泪尽而亡。可谓将“悲剧”渲染到极致。然而续书如
2024-09-18 18:35:00
薛宝钗规劝丈夫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离家出走,她后悔了么?
...”,才是她自己的写照。而其他三句对应的是冯紫英、薛宝钗和蒋玉菡。同理,冯紫英的“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暗示贾家抄家。薛蟠的“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暗示贾宝玉出家。与
2024-10-06 16:03:00
袭人被迫外嫁的真正原因,就算薛宝钗胸怀大度,有人也容不下她
...玉做妾,成为永远无法企及的奢望。最终,贾宝玉迎娶薛宝钗不久,袭人被正式外嫁给蒋玉菡。虽是贾宝玉亲自做主,但背后肯定另有原因。不说别的,薛宝钗才进门,袭人就被打发了,怎不让人疑
2024-10-08 15: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