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薛宝钗规劝丈夫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离家出走,她后悔了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6 16:03:00 来源:戏说三国

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设宴款待贾宝玉等人。酒席上贾宝玉提议要做[悲愁喜乐]酒令。

要注意这里妓女女儿的酒令属于她自己。而四个男人的酒令,[悲愁喜乐]四句,每一句都对应一个人。而不是一首影射一人。

薛宝钗规劝丈夫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离家出走,她后悔了么?

比如,贾宝玉的“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才是她自己的写照。而其他三句对应的是冯紫英、薛宝钗和蒋玉菡。

同理,冯紫英的“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暗示贾家抄家。

薛蟠的“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暗示贾宝玉出家。与贾宝玉第二十三回“被癞头鼋吞了,变成了大王八”对照。

蒋玉菡的“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暗示贾宝玉出家后一去不归。

通过四人酒令对贾宝玉姻缘的隐喻,就知道他的姻缘结局全部都集中在“悲与愁”之间。注定结局不好。

薛宝钗规劝丈夫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离家出走,她后悔了么?

由此也能推导出八十回后故事大概梗概:贾家抄家后,薛宝钗劝贾宝玉能够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出家而去,像甄士隐那样一去不回归。

那么,故事梗概只是粗枝大叶。当时贾宝玉和薛宝钗夫妇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薛宝钗明知贾宝玉不爱读书科举,还要不顾后果规劝他。

贾宝玉只因妻子劝说他读书科举,就抛弃妻子一去不归……这其中肯定还有更多的原因才对。

如果只看表面,似乎是薛宝钗太过利欲熏心,逼迫贾宝玉读书科举。贾宝玉受不了薛宝钗,才会离家出家而去。

薛宝钗规劝丈夫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离家出走,她后悔了么?

但如此一来,贾宝玉就成了不负责任抛弃发妻的无良之人。也不符合[终身误]所说的“美中不足、齐眉举案”的事实。

既然有问题,就要从原文中寻找线索。

薛宝钗曾经劝说过贾宝玉,能够关注仕途经济,就像第三十二回的史湘云一样。

但当时贾宝玉是拔腿就走根本不给面子。这就应该是后文的伏笔。

但薛宝钗在深知贾宝玉如此性格时,肯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再劝他科举仕途。

根据原文线索推测,贾家抄家后,贾宝玉夫妇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后,应该去投奔薛姨妈,这从第一回甄士隐的经历就一清二楚。

薛宝钗规劝丈夫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离家出走,她后悔了么?

甄士隐一家三口,分别影射宝黛钗三人。

香菱影射林黛玉离家而去。

甄士隐影射贾宝玉,家破人亡投奔岳父家被非人对待,将死之时被点化顿悟出家。

封氏影射薛宝钗,丈夫一去不回归,她在娘家苦守余生。

从甄士隐的出家离家,可以知道与妻子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岳父家的无良有关。

甄士隐的岳父封肃不是人!女婿落难而来,他竟然还坑骗女婿,导致甄士隐有了“下世”将死的征兆。

紧要关头被跛足道人出场度化而去。严格来说,现实中的甄士隐已经死了。

回到贾宝玉这里,他们夫妻两人带着几个丫头投奔薛姨妈家。尽管不会向封肃那样不是人。可薛家除了薛姨妈还有狼一样的夏金桂,糊涂莽撞的薛蟠。

薛宝钗规劝丈夫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离家出走,她后悔了么?

薛姨妈原本后悔与贾家联姻。可想而知宝钗夫妇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贾宝玉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需要靠妻子丫头养活,更是难受。

夏金桂绝对不会让他们好过,会想尽办法各种折腾。

从“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伏笔来看。夏金桂制造贾宝玉和香菱的绯闻,一石二鸟。

结果香菱被撵走后荷枯藕败而死。贾宝玉则被薛蟠扬言要打死(第三十四回伏笔),更因香菱之死再受打击,也有了“下世”的念头。

薛宝钗正因为发现贾宝玉的不对劲,才迫不得已规劝贾宝玉能够振作一下。毕竟一家人还要靠他做主心骨。一如当初乐羊子妻“停机德”规劝丈夫一样。

可惜,就像贾母早看出贾宝玉是不听妻妾劝的。薛宝钗到底用错了方法,适得其反。

薛宝钗规劝丈夫读书科举,导致贾宝玉离家出走,她后悔了么?

贾宝玉此时已经精神崩溃,不排除他在中秋之夜又感知到林黛玉的死,彻底放手离家而去。

贾宝玉的本意是求死,却不想癞头和尚出现,将他点化出家。

出家后的贾宝玉南下西去,在西海沿子找到贾探春,并于林黛玉的墓前守墓余生。应了第二十三回,他对黛玉说得那番“变成大王八,驮碑一辈子”的誓言。

综上,“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并不是薛宝钗的错,她做了妻子一切努力,最终留不下贾宝玉,在于贾宝玉“已死”,神瑛侍者归去,人间并无贾宝玉。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薛宝钗被忽视的缺点,让她差李纨太多,只能活成王夫人第二
...八回,作者就举出一个明确例子。当日元春省亲,不喜欢贾宝玉给怡红院的题额“红香绿玉”,将之改为“怡红快绿”,去掉了香玉和绿玉。贾宝玉不舍又作“绿玉春犹卷”。薛宝钗就提醒他,元春
2024-09-15 14:41:00
都说薛宝钗不如林黛玉,究竟差在哪里?只比两条,她就差远了
...,隐喻出身高贵。野鸭子配不上孔雀,就像薛宝钗配不上贾宝玉,薛家配不上贾家门楣。强行在一起只会惹人嘲笑,而林黛玉的出身才更为合适。这是外在比较,先天鸿沟,在当时注重门第的社会里
2024-10-08 16:47:00
薛宝钗肯定是个好妻子,贾宝玉为什么不要她,最终离她而去?
...结局,[终身误]的曲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林黛玉作为贾宝玉的挚爱,她的离去和逝去,对宝玉打击重大。薛宝钗虽嫁给贾宝玉为妻,到底无法取代林黛玉在心中的地位,但这不是贾宝玉最终离她
2024-09-30 16:32:00
娶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噩梦?探春用一条射覆酒令,将宝钗缺点全曝光
...良姻代表薛宝钗将延续贾家富贵传家的根本,不出意外让贾宝玉此生富贵无虞。再发挥“停机德”劝其读书科举,以求重振家业。 二者的重点在于,木石姻缘是要改变贾府门风,以求百年树人。
2024-09-11 14:32:00
薛宝钗想不明白,为什么冯紫英的一场家宴,成为她人生不幸的开端
...子妻“劝学”丈夫的典故,预示薛宝钗会在婚后规劝丈夫贾宝玉“读书科举”。契合王夫人对贾母说她选中袭人的原因,是借其“苦劝”之功,督导贾宝玉于正。“袭为钗副”,王夫人支持薛宝钗,
2024-09-11 14:26:00
还是贾政眼光毒辣,他对林黛玉的评价,比薛宝钗和李纨都高了一筹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一边对贾宝玉考验,一边也提出他对各处的看法和点评。而贾政的“点评”对于日后住进这里的“主人”尤为重要,属于是曹雪芹预设伏笔,隐喻贾政对“主人”的
2024-11-19 10:21:00
贾宝玉出家是因为无能?来看看薛宝钗后来对他做了什么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字行间,都是结婚后的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无尽思念,而当初他曾贪婪看着她手臂的薛宝钗站在面前,他已经置若罔闻。这才是开始,后来,贾宝玉甚至离开了家,薛
2024-10-10 10:16:00
贾宝玉离家那天,薛宝钗说了什么话,让他彻底崩溃?第21章有线
贾宝玉在贾家抄家后,与薛宝钗夫妻举家投奔岳母薛姨妈。不想重蹈甄士隐覆辙,所投非人被连番挫折,最后出家而去。原文对此线索不少,结局也清楚无误,我认为有几条线索比较重要。第二十一回,
2024-09-12 15:32:00
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去后余生有多苦?没得到休书想再嫁都没人敢要
...探春,导致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给薛宝钗等来嫁给贾宝玉的机会。只可惜婚姻当天贾母去世,薛宝钗与贾宝玉守孝不得圆房,不久贾府抄家夫妇落难。家庙铁槛寺因贾芹作梗不得立足,他们先
2024-09-11 14: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