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14日消息,锂金属电池虽然理论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但由于十分有限的循环寿命导致商业化进程却非常受限,这主要还是由于其电解液与电极界面稳定性较差,传统的电解液难以兼容锂金属负极和高压正极。因此,设计出在负极和正极均具有高稳定性界面的电解液,是实现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宣布,旗下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雪锋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大学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致密离子对聚集体(CIPA)电解质,可在稀薄电解质条件下发展出长寿命锂金属软包电池。
据官方介绍,这种具有独特纳米级溶剂化结构的接触离子对聚集体电解液,采用高镍正极(LiNi0.905Co0.06Mn0.035O2)组装的505.9Wh/kg锂金属软包电池,经过130个循环后能量保持率为91%。
相关研究成果已通过《Towardslong-life500 Wh kg-1lithiummetalpouchcellsviacompaction-pairaggregateelectrolytes》为题发表在《自然-能源》杂志上(IT之家附 DOI:10.1038/s41560-024-01565-z)。
▲锂金属负极的界面表征
据介绍,该工作采用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一系列先进的表面分析技术,研究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结构、成分和空间分布。
在结构上,CIPA电解液在锂金属负极表面形成薄且均匀的SEI膜。该膜平均厚度约为6.2nm,低于局部高浓电解液中所形成的SEI膜。两种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都表现出有机–无机复合结构,其中CIPA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中Li2O纳米晶粒尺寸和分布表现出更高的均匀性。
在成分上,与CIPA电解液相比,LHCE-G3电解液形成的SEI中LiF含量较少且C-和O-的信号更强,表明FSI−阴离子分解减少,溶剂分解更为严重。
在空间分布上,CIPA电解液衍生的SEI膜中C-和S-元素从内到外分布更加均匀,而LHCE-G3电解液在SEI膜的外层检测到明显的C-信号,而S-信号则在内层集中,说明LHCE-G3电解液的还原行为是不均匀的,这会引发局部的锂沉积,导致锂枝晶的形成。
研究综合界面表征结果发现,CIPA电解液中FSI−阴离子通过集体电子转移机制迅速还原,形成富含LiF和Li2O且低有机含量的SEI膜。这种稳定的SEI层为锂金属负极提供了有效保护,防止了进一步的副反应,从而增强了锂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5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