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6月1日讯(记者 潘亚妮 见习记者 林涛 通讯员 宗绪昌)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您是否渴望在夜晚解锁新技能、结交同频的伙伴,让夜晚的时光在追梦路上更有光?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凤台街道广州路社区的“非遗新课堂”可以去除“班味儿”,缓解压力培养兴趣爱好,提高个人修养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拓宽社交圈,找到更多面的自我。
这处“非遗新课堂”是2024年10月在凤台街道和平度市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平度农旅集团与凤台街道签订协议,采取农旅与社区共建的形式共同创新搭建的一个传播平台。据“非遗新课堂”负责人崔磊介绍,“非遗新课堂” 由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或文化工作者授课,课程设置丰富,涵盖了剪纸、木工、扎染、竹编、雕刻、泥塑等多种非遗项目。运用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将非遗技艺及其深厚文化内涵巧妙转化为契合青少年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
授课时间一般在每周五、周六晚上17时至18时30分,如泥塑、插花、制香、吉他、茶艺、编织、剪纸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爱好。“非遗新课堂”绝非仅仅是习得技艺的场所,通过讲述非遗的故事、强化其情感连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匠人精神与非遗的魅力,拉近了年轻群体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当他们亲手尝试剪纸创作、用心测量一个木块、积极投身传统工艺实践时,不仅能深切感知非遗独特的美学价值,还能顺势建立起与本土文化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育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进而成长为非遗传承的 “新生代力量”。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激发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也了解“非遗”背后的历史、技艺和匠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据悉,从2O24年10月“非遗新课堂”创办以来,已举办42期,受训1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刘亮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