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于 锋
众所周知,六朝时期诞生于江苏的《世说新语》是一本记录自汉末到南朝刘宋时名士贵族遗闻轶事的著作。而在唐代,徐州人刘餗撰述的《隋唐嘉话》堪称又一部《世说新语》,此书记载了从隋至唐开元年间一些人物的言行和事迹,以唐代为主,为后人留下了窥视唐代朝野生活和世俗风情的又一扇窗口。
《隋唐嘉话》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刘餗,江苏徐州人,他的父亲是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刘餗撰写的这本《隋唐嘉话》有《国朝传记》《国史异纂》等异名,从宋代开始被称为“隋唐嘉话”。
和父亲一样,刘餗本人也是一名史学家,他在序言中写道,书中的内容都是依据自己的见闻撰述,其目的是为了补充正史。
《隋唐嘉话》保留了大量唐初到开元盛世时期的珍贵史料。比如,科举制度始于隋代,但到了唐代才逐渐完善。《隋唐嘉话》记载,士子通过科举后,要经过吏部铨选才能做官,这一做法被后世沿用;“旧诸街晨昏传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这条记载是说,唐代人进城由左门进,出城则由右门出;“旧官人所服,惟黄紫二色而已。贞观中,始令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以上朱,六品七品绿,八品九品以青焉”,书中对不同品级官员的朝服也作了详细描述。
唐太宗仁德与宽容的风范在《隋唐嘉话》中颇有体现。有一次,唐太宗阅读医书,发现人的五脏系统都贴近背部,他心有不忍,遂下令官吏打犯人时,不能打背部了;还有一次,太宗错杀了一名犯人,不久就后悔自己随意杀人,他因此下令此后要处决犯人,必须五次上奏,反复考虑是否应处死刑;书中还记载,唐太宗平常称呼功臣李靖为兄长,并不拘于君臣之礼。
唐太宗与魏徵是中国古代明君忠臣的典范,关于他们的故事最早就记录于《隋唐嘉话》中。刚开始时,魏徵常常犯言直谏,令唐太宗很不高兴。一次,太宗退朝后,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惊奇地问:“谁惹怒了陛下?”太宗说:“就是那个魏徵,常常在朝堂上当面和我过不去,让我很不自在!”长孙皇后听说后立刻换上了隆重的朝服祝贺太宗:“我听说,如果皇帝圣明,那么臣子就会忠诚,知无不言,敢大胆提意见。现在您有了魏徵这个诤臣,我要祝贺您啊!”后来,魏徵去世,太宗对房玄龄感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很多人都以为,上述这些生动的史料出自《旧唐书》等正史,其实,《旧唐书》的记载来源于《隋唐嘉话》。有研究者发现,《新唐书》《旧唐书》《通典》《资治通鉴》《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史书中,有大量内容引自《隋唐嘉话》。可见,《隋唐嘉话》的史料价值是得到历代史学家们承认的。
《隋唐嘉话》对唐代的文学、艺术、民俗、社会生活等方面也有详细记录。书中收录了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一则轶事:“阎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更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生动写出了阎立本对南朝画家张僧繇由不以为然到五体投地的转变,真正领悟了张僧繇画艺的精妙。
《隋唐嘉话》还生动记录了唐代上巳节、端午节、千岁节等节日民俗,书中这样描述唐代的端午节:“俗五月五日为竞渡戏,自襄州以南,所向相传云:屈原初沉江之时,其乡人乘舟求之,意急而争前,后因为此戏。”可见唐代时端午节划龙舟、纪念屈原的活动在南方已相当盛行,这一热闹的民俗图景也流传到了今天。
作为徐州人,刘知几和刘餗是值得江苏人骄傲的“父子史学家”,刘餗的《隋唐嘉话》也被收录于“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出版的《江苏文库》“精华编”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