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阳三葛,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三国时的诸葛三杰,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其中“卧龙”诸葛亮名副其实,“哮天犬”诸葛诞也算差强人意,唯独中间这个“猛虎”诸葛瑾却很另类。
历史上能被称作“虎”的人物,一般都是猛将或者心机毒辣,比如江东猛虎孙坚、冢虎司马懿。
但这位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除了官越做越大以外,却一点“虎威”都没有。
他一辈子指挥打了4仗,败了3次,连陈寿先生都不好意思下笔,在他的列传中直接隐去了战绩。
这样一来,诸葛瑾的升迁记录,就显得更加突兀。
于是,有人拿出放大镜,说诸葛瑾先生的功劳不在战场,而在官场,高情商才是他的致命武器。
但这个理由,连吃瓜群众都糊弄不过去:文官靠“和稀泥”吃饭无可厚非,但诸葛瑾后半辈子都是实权武将。
看来这事,如果不是孙权脑子瓦特了,就是里面另有玄机。
全文约50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
01屡战屡败的大将军
我们的确是没有冤枉诸葛瑾先生,这位大将军的战绩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
公元219年,吕蒙白衣渡江,诸葛瑾“从讨关羽”。
战后,诸葛瑾荣升绥南将军,并在吕蒙死后成为南郡太守,公安(地名)防区司令。
从此以后,诸葛瑾就开启了他屡战屡败的军事生涯。
公元222年,曹丕三路伐吴。中路曹真、夏侯尚率军围困江陵,朱然困守孤城,诸葛瑾受命率军支援。
孙权这边眼巴巴地等着江陵解围,可几个月过去了,诸葛瑾却毫无进展,甚至于城内诸将根本不知道诸葛瑾率军来援了。
要不是夏侯尚漏了破绽,被城内的潘璋等人攻占浮桥,还不知这场战役会打成会怎样。
但有意思的是,战后,诸葛瑾竟以“保境全师”的功劳,拜左将军,封宛陵侯。
公元226年,孙权趁曹丕去世大举攻魏。东路孙权攻江夏,西路诸葛瑾攻襄阳。
然而,司马懿率军反击,一战就杀败了西路军。诸葛瑾损失了千余人,大将张霸也被司马懿斩杀,只得灰溜溜地退回去了。
诸葛瑾败走,孙权侧翼暴露也只能退兵,此次北伐无疾而终。
但诸葛瑾不仅没被降职,还被孙权越发器重(大事咨访),并在两年后荣升东吴大将军。
诸葛亮出师未捷,自贬三级;诸葛瑾打了两次败仗,升了三次官。这两兄弟的待遇,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公元236年,孙权再次大举北征,东路孙权亲征,西路军由陆逊、诸葛瑾分别率领,目标仍然是襄阳。
不久,孙权不利,遣使通知这俩哥们:这边打不过,你们也撤了吧。不曾想,孙权的信使却被魏军擒获。
“老戏骨”诸葛瑾立马慌了神,写信给陆逊:老板都撤了,咱还不赶紧逃命吗?
不料陆逊理都不理他,诸葛瑾只得亲自前往,在陆逊面前一顿装孙子。
陆逊这才告诉他:你傻呀,魏军已经知道了,如果咱们急着撤退,那不正好被人咬住屁股?
于是,吴军镇定自若。魏军怕陆逊搞幺蛾子,便没有围堵。陆逊、诸葛瑾这才从容退回江陵。
实话实说,这次是孙权自己掉了链子,但好歹也做了10几年高级军官了,诸葛瑾这漏洞百出的表现也实在不敢恭维。
公元241年,孙权再次伐魏,西路统帅还是诸葛瑾。他的的目标,是襄阳附近的柤中。
大约是一山不容二虎,上次被冢虎打得丢盔弃甲,这次诸葛瑾学聪明了,听说司马懿来了,立马就跑。
但诸葛瑾的逃跑技术也实在不怎么地,又被司马懿追及。史载,司马懿“大获而还”。
司马懿:与诸葛瑾作战,大概是此生最没难度的事了
不过,这是诸葛瑾的最后一次战败了。因为战败的第二个月,诸葛瑾就病逝了。
四战三败,从战绩就可以看出,诸葛瑾的确不是领兵打仗的料。
不太会打仗的刘备至少还有独门绝技“遁走”,可大将军诸葛瑾进攻不行,防守不行,逃跑也不行。
更有趣的是,以上这些战绩,都是从陆逊、孙权、司马懿、朱然等人的传记中搜刮而来,诸葛瑾的传记中除了一句“从讨关羽”外,只字未提。
看来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不知如何下笔,于是他只好不写了。
那么,诸葛瑾的传记里都写了些什么呢,为啥孙权要让屡战屡败的诸葛瑾一次次领兵呢?
02诸葛瑾的八面玲珑
翻开诸葛瑾的传记,一股八面玲珑的圆滑几乎是扑面而来。
诸葛瑾,琅琊人,诸葛亮的亲哥哥,公元200年时就加入了孙权麾下。
他最擅长的就是跟孙权进谏,因为他绝不抬杠。要是话锋不对,诸葛瑾立马转移话题,然后旁敲侧击地让孙权领悟和理解(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
因此,孙权每次都聊得很高兴(于是权意往往而释)。
孙权:跟子瑜聊天,就一个字,爽
不仅如此,诸葛瑾还常常设法缓和孙权和臣下之间的矛盾。
孙权看不惯朱治的一些事情,又不知道咋指责他。诸葛瑾便以孙权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孙权看后高兴地说,这个疙瘩让你给解开了(孤意解矣)。
孙权想要治罪殷模,大家越劝孙权越生气。但诸葛瑾一番话说下来,孙权便赦免了殷模(特为君赦之)。
虞翻以狂妄耿直而被流放,诸葛瑾屡屡为其说情,虞翻虽未得救,却对其感激涕零。
毋庸置疑,诸葛瑾的确是个很善于说话的人,承担了领导和同事之间的润滑剂这样一个角色。
在陆逊系列中,子彧曾说过,从建国开始,孙家和江东士族间的矛盾就在升级,年轻的孙权常有过激的言行。
而为了孙吴的统治和稳定,这种矛盾不能扩大只能消弭。上文提到的朱治、虞翻便是江东士族的代表。
因此,在东吴政权中,也的确需要诸葛瑾这么个大臣。
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诸葛瑾的官越做越大。因为诸葛瑾三次升迁都是武职,而不是文官。
别看我手无缚鸡之力,我可一直是个将军
这事奇怪在哪呢,这么说吧:
如果你在一个文官的传记中,看到这人情商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领导和同事的润滑剂,你会觉得很正常。
但在一个武将的传记中,主要篇幅不应该是这人打了多少胜仗,出了多少战场奇谋吗,最多在末尾加一句,这人不仅善于领兵打仗,情商还特别高。
但诸葛瑾作为东吴的大将军,却全篇都是这人情商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几乎没有打胜仗的记录,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况且,不像夏侯惇只是战绩不为人知,诸葛瑾不善战阵,孙权一早就知道。
公元222年,在解江陵之围时,就有这么一句记载,诸葛瑾性格稳重,缺乏临敌应变的方法,孙权以此责备他(瑾性弘缓,无应卒倚伏之术,权以此望之)。
由此可见,孙权并不是脑子瓦特了,而是故意为之。
那么,为什么孙权不将诸葛瑾留在朝中、做他擅长做的事情,而要派诸葛瑾出去领兵呢?这其中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
03诸葛瑾的升迁之谜
诸葛瑾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在公元219年,“从讨关羽,封宣成侯”。
在这之前,诸葛瑾已经跟了孙权19年,没有记载是什么官职,但从事务来看,是幕僚文职。
而诸葛瑾此时的年龄已经是45岁了,已经不是从军的最佳年龄了。
换句话说,是孙权让毫无作战经验、已经45岁高龄的文官诸葛瑾,硬生生地变成了武将诸葛瑾。
当然,不排除有陈庆之这样的人,一辈子没打过仗,一上战场就横扫六军,但诸葛瑾怎么看都不像是这样的人。
所以,如果有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诸葛瑾以文转武的这个时间节点非常特殊。
在之前的文章中,子彧反复提及,220年是东吴政权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吕蒙逝世,淮泗集团再也后继无人,孙权麾下军政大权很快就被江东士族陆逊、顾雍把持。
诸葛瑾升迁的那几年,正是淮泗集团青黄不接,而江东士族则极速扩张的时候(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
也就是说,孙权真正的动机,可能是矮子里面挑高个,让诸葛瑾作为军事储备干部,帮淮泗集团撑持局面。
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从诸葛瑾的出身和官职来看,是符合这一猜想的:诸葛瑾是琅琊人,属于淮泗集团;吕蒙死后,诸葛瑾接任南郡太守,驻兵公安。
南郡太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位。
209年,东吴血战一年才拿下南郡,周瑜为东吴首任南郡太守;周瑜死后,鲁肃代领其兵,却是程普继为南郡太守;荆州之战后,吕蒙再为南郡太守。
可见,南郡太守一直是东吴军界一二把手担任,因为此地实在太过要紧。
而同时,对比一个人的履历,我们会发现诸葛瑾的升迁几乎就是对标此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陆逊,吕蒙去世之后东吴扛大梁的人,江东士族的首领。
公元220年,诸葛瑾为绥南将军,南郡太守,驻公安;陆逊升为镇西将军,右护军。
公元222年,孙权称王,诸葛瑾迁左将军,假节,督公安,封宛陵侯;而陆逊在夷陵战后,拜辅国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江陵侯。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拜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陆逊拜上大将军,右都护,总武昌事。
需要注意两个细节,1)东吴历次北伐和大战,陆逊“督诸军”,都不包括诸葛瑾所部。
2)早期的东吴,左右都护、左右护军是很重要的职位,基本等于东吴军界正副司令。
而子彧曾在陆逊系列中反复提及,孙权是对江东士族不完全信任的,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作土财主甚至架空孙家,只有淮泗集团因为无根无基才和孙家一条心。
并且,诸葛瑾的驻地也很有意思,公安口,也就是今天的公安县一带,刘备主政荆南时曾以公安为首府。
这个地方处在东吴荆州首府武昌的上游,向西可眺望三峡出口的西陵(夷陵)。
上可防蜀汉东出,下可监整个荆州长江防线,公安口的位置可以说非常关键。
孙权将不属陆逊统辖的、淮泗集团领袖、军界二号人物常年放在这里,这事已经不言而喻。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诸葛瑾由文转武,就是孙权为淮泗集团培养的军事储备干部。
而吕蒙骤逝之后,淮泗集团后继无人,诸葛瑾不得不被孙权拉出来顶缸,撑起淮泗集团的门面,避免陆逊等人一手遮天。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瑾屡战屡败,也不被孙权怪罪,还照样做到了大将军的原因。
因为孙权知道诸葛瑾不是打仗的料,派他去也不是让他开疆拓土的,只是三大都督早逝淮泗集团后继无人,总得有个人出来撑持局面,渡过这个人才断层期吧?
所以,这事,孙权实属无奈,诸葛瑾也很无奈。
但其实,孙权大可不必如此无奈,军事上制衡陆逊,他其实还有更合适的人选。
04忠诚也是一种能力
公元222-229年,陆逊担任右护军,而诸葛瑾并不是左护军,那么这段时间东吴的左护军是谁呢?
这个人的名字叫步骘。
公元223年,步骘被孙权拜为右将军、左护军,封临湘侯。
右将军官爵与诸葛瑾相同,但左护军明显暴露了孙权的想法,或许此时步骘才是制衡陆逊的第一人选,而诸葛瑾还是第二人选。
步骘,淮阴人,早年入孙权幕僚,妥妥的淮泗集团出身。
不同于诸葛瑾不懂军事、被迫空降武职,步骘的官爵可是靠军功积累起来的。
211-213年,步骘率军平定吴巨、张津等军事集团,交州归附;215年,步骘又平定乱成一锅粥的零陵、桂阳诸郡叛乱。
虽然也都是小战,但很明显,步骘在军事方面比诸葛瑾强多了。
然而,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诸葛瑾拜大将军、左都护;步骘却只得骠骑将军。
可见,诸葛瑾已超越步骘,跃升为东吴军界二号人物,淮泗集团头号人物。
为什么放着懂军事的步骘不用,孙权就一心要让不懂兵的诸葛瑾来扛这个大梁呢?
在潘濬的履历中,有这么一件事或许与此有关:步骘在沤口时,曾要求增加自己的兵力;孙权为此询问潘濬,潘濬认为这是强臣而弱国,不妥。
那么,这事和步骘的地位靠后有没有关系呢?肯定是有的。
孙权少年即位,众臣不服;好不容易登基,江东士族又尾大不掉。因此,孙权这辈子最在乎的有两件事,部下的忠诚和自己的面子。
张昭和周瑜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事。
张昭身为辅臣,地位不可谓不高,然而却因犯颜直谏、赤壁主降两件事,失去了孙权的信任;
而同为辅臣,周瑜在大家都不把这个小领导放在眼里的时候,却处处不忘“执臣节”,因而得孙权倚重信任。
而步骘此事也触及了孙权心中很敏感的点:强臣而弱主。别忘了,江东士族就是喜欢扩张领兵、藏匿户口,才遭孙权忌惮的。
也就是说,事虽小,但步骘的忠诚度却多少打了些折扣。
在这方面,诸葛瑾明显谨慎得多。
在荆州与弟弟诸葛亮交涉公务时,诸葛瑾“退无私会”;
与孙权交谈和朝会时,也很注意维护领导的面子,事事归咎于己;
不管什么事情,诸葛瑾总是尽力为孙权考虑。
那些看似八面玲珑的故事,其实处处都显示着诸葛瑾的忠诚,这一点,孙权是深信不疑的。
以至于夷陵之战时,有人说诸葛瑾私通刘备,连孙权也不相信,连陆逊也屡屡上书陈述诸葛瑾的忠诚。
我们需要注意这个细节,诸葛瑾是孙权用来制衡陆逊的,陆逊不但没有落井下石,还替他说好话。
这说明两个问题,1)诸葛瑾和江东士族关系也搞得很好,陆逊认为他在荆州,至少比其他人来掣肘要好些;
2)前面朱治虞翻事件,多半孙权是知道这一点的,甚至这也是孙权用他而不是步骘的原因之一,万一和江东士族彻底翻了,诸葛瑾在,至少还有回旋余地。
所以,随时保持绝对忠诚,导致孙权最终用了不懂军事的诸葛瑾,而不是军功累累的步骘,作为淮泗集团撑持大局的过度人物。
子彧说
所谓高情商不过是表象,出身淮泗、绝对忠诚,这才是诸葛瑾这只另类“虎”,能以文官之身做到大将军,一生败绩却能荣宠不断的原因。
诸葛瑾的例子充分说明,忠诚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然而,过度归过度,淮泗集团如果再无人可扛大梁,孙家终究难免被强大的江东士族架空的命运。
对此,孙权一面直接动用皇权打压江东士族,一面也在物色优秀的淮泗二代。
孙权选中的,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
然而,诸葛恪似乎没有继承其父的高情商,却有着其父不及的高智商。
而这,又将会为诸葛瑾家族、为东吴,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1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