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州民中探索教学新模式
民族教育+五育并举 促学生健康成长
《金蛇狂舞》音乐鉴赏课。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卫文/图
4月7日晚8时许,西昌胜利北路,凉山州民族中学校园的操场上,歌声飞扬、青春勃发,该校第12届“民中好声音”总决赛正在这里激情上演。州民中高中部的2000多名师生聚集在这里,见证一路从海选、初赛、半决赛闯关进入决赛的同学们带来的精彩表演。
近年来,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减负、提质、增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如何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促进“五育”融合,多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州民中探索了多条路径和方法。
彝族经典写上墙用民族文化“塑魂”
走进凉山州民族中学,“重义、尚勇、坚毅”写在校园内的宣传栏内、艺术墙上,用彝语书写的彝族典籍中催人奋进、引人向善、教人求真的经典语句也随处可见,这些经典语句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州民中组织彝语教研组的老师们自编了《彝族格言读本》,配上准确的汉语翻译及意义阐释,在彝族文化传承社团周末开展社团活动时,组织同学们朗读、背诵,并举办彝语朗诵比赛、彝语演讲比赛等,努力用优秀民族文化为学生“塑魂”。
为了不让汉语语文基础不好的彝族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还把彝语语文课正式排进课程表,让同学们一边学习彝语语文,一边增进对汉语文的兴趣。
通过对彝族母语的学习,以及对彝族经典的传承,每年新一届入校的同学大多能快速适应新学校。
实验室里做泡菜新型课堂趣味儿足
“从书上学来的知识,搬到了饭桌上,感觉很有成就感。”4月初,州民中高二各班的同学们在生物实验室里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泡菜。这种“生物+劳动”的创意课,让同学们直呼新颖有趣,轻松掌握了通过乳酸菌发酵获得乳酸制作泡菜的知识。
不仅生物课有趣,州民中很多课程都上得很灵活。4月7日下午,州民中音乐教室里,高一三班的同学们正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鉴赏音乐《金蛇狂舞》。“《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南方人民在节日里赛龙船的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老师一边弹奏一边分节讲解,同时介绍聂耳生平以及他创作的其他乐曲背后的故事。生动的故事、欢快的曲调、有趣的讲解,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校还给同学们配备了钢琴,这让回到母校实习的重庆师范大学音乐系大三学生石璐洁感叹:“相比我以前在民中上学那会儿,现在的条件真的好太多啦!”
为了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与老师之间以平等身份、同等角色共同学习,成为“学习共同体”,学校各科老师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收获了很多好方法。学校也添置了很多寓教于乐的教学设施,让同学们通过沉浸式体验,主动接收新知识、新方法。
琴棋书画活动多大舞台上放飞理想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于州民中的同学来说,并不是一场简单仪式。这天,学校会安排学生代表进行时评演讲,从国家大事、身边小事讲起,辨析是非、发表观点、传递正能量、强化爱党爱国教育。
每一届学生到了高三,学校都会给他们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成人礼,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强化理想信念,鼓舞斗志。
此外,为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学校开设了象棋社、彝族文化传承社、书法社、演讲与朗诵社、书法社、交响乐团等社团,定期定时定点开展社团活动,发掘培养学生多方特长能力。每年“五四”“七一”和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学校还会适时开展爱党爱国宣传教育活动。
经过实践探索,州民中民族教育+五育并举的多元化育人模式初见成效。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州民中领导班子和老师们表示,将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突出民族底色、创新特色、质量成色,持续推进多元化育人模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应社会的好苗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1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