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边疆民族团结的守护者
云南省临沧市文化传媒集团记者 毕昱大家好!我叫毕昱,是一名来自鲍卫忠家乡临沧的记者。
鲍卫忠因公牺牲后,我第一时间加入了采访报道工作,一路走来见证了他被授予“时代楷模”的光荣称号,也从学习宣传他的事迹中收获了感动与成长。他是什么样的人?做了哪些事?为什么每次提起他,大家依然饱含深情、泪湿双眼?
通过一次次走进他的亲人、同事和当地群众,我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永葆忠诚本色,看到了他作为一名边疆人民法官始终坚守法治信仰,我也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佤山干部常怀的一颗赤子之心。一个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清晰了起来。
翻开鲍卫忠的笔记,第一页就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顾鲍卫忠同志的一生,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3年,鲍卫忠被派到沧源县坝尾村开展“三村”建设工作。当时与鲍卫忠一起工作的村干部回忆道:“那是一个朴素、精神的佤族小伙,总是穿着一身迷彩服、脚踩一双解放鞋,那笑眯眯的样子,就像我们自家的兄弟一样!”在组织村民开展旧房改造时,佤族群众认为搬迁不符合风俗,对搬迁工作积极性不高。鲍卫忠不急不躁,把所有工作的细节都和老百姓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最终打动了村民,顺利完成了200多户旧房改造,让佤族群众从茅草房搬进了新砖房。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老百姓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看着村里越来越宽的道路、越变越好的生活,我知道,那个时候的鲍卫忠已经用他的行动和真诚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2005年4月,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工整地写下“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在他心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他心里,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在他心里,执法如山,却可以春风化雨、温润如玉。
鲍卫忠会为了一个1900元的案件,开着车往返山间几十公里,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鲍卫忠会为了尊重佤族“老人的祭日钱财不外送”的习俗,一口答应好不容易找到的被执行人,第二天再次顶风冒雨,前往村里了结案件。为了看病急需用钱的执行申请人,他索性自掏腰包,悄悄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了8840块钱的执行款暂渡难关。8840,一个简单的数字,但这背后对于他来说,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就连家里的购房贷款都尚未还清,他却毫不犹豫地将钱递到了当事人的手中,只因一句“人家有困难”。他把别人的难题当作自己的难题,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尖上,这位法官让申请人拿到了“真金白银”,让执行办案有了温度。
鲍卫忠一生扎根在祖国的西南边陲,45载风雨岁月融入他炙热的守边情怀,24年司法生涯铸就他无悔的法治信仰,上万公里执法之路见证了他不变的为民初心。从县城通往乡镇的道路有多少个弯、从乡镇下到村寨要蹚过多少条河,村里谁家小孩留守、寨子里有几户老人,他心里都清清楚楚。
面对一时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他尽其所能地帮他们走出困境;面对申请司法救助的群众,他认真审核并第一时间上报材料;面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他牵挂在心,时常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面对边境一线吹响的抗疫号角,他主动请战奔赴一线,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筑起了强边固防的铜墙铁壁。村里的老支书回忆起他,哽咽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中提到的‘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鲍法官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能把石头都捂热的人。”是啊,为老百姓办事,把石头捂热,鲍卫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人民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鲍卫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胸怀为民爱民的赤诚之心,用民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认认真真办好每一个执行案件、做好每一次司法救助,兑现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司法正义不仅体现在法条中,更体现在每个案件得到妥善解决的时刻,在每个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瞬间。即使是沉疴已久的执行难案件,他也微笑面对,用铁汉柔情融化隔阂坚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装的还是当事人的司法救助款,这就是头拱地也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的人民好法官啊!
总有一种精神超越时空界限,照亮我们奋勇前进,这就是楷模的精神;总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鼓舞我们勇攀高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卫戍正义,忠勇执法,鲍卫忠用信仰坐标人生;卫护佤山,忠骨遗风,鲍卫忠用生命践行誓言。此时此刻,还有千千万万个像鲍卫忠一样,坚守在审判执行一线的新时代人民法官,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勤勉履职尽责、顽强拼搏进取,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蔡长春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