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330年2月,在群臣的拥戴下,石勒改称“大赵天王”,实现了他从奴隶到国王的华丽转身。
大家都知道石勒是北方羯族人,古时统称“胡人”,在当时的社会中地位低下,尽管石勒家庭是羯族部落的首领,但他几乎大字不识一个。
石勒又是个有着严重的种族主义倾向的人,这当然是源于他的出身。石勒是“胡人”之一,更是“胡人”中地位最低的羯人,自小饱受歧视。所以,当他成为一国之君之后,当然要提高自己民族的地位。于是,便下令全国上下称羯人为国人,意思是国家的主人,是这个国家中地位最高,其次是“六夷”,就是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人,排在最后的自然是晋人,即汉人。这一政策改变了“前赵”时期,胡、汉分治的局势。
为提高“胡人”地位,石勒下令禁上说“胡”这个字,凡是带“胡”字的东西一很改名,比如胡饼改为“麻饼”、胡豆改为“蚕豆”,胡瓜改为“黄瓜”……
然而,石勒又是一个非常热爱中原汉文化的人,在他的谋士中大多是汉人,他最信赖的首席谋士张宾、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参军樊坦、主薄程琅等都是汉人。
石勒不识字,但他喜欢听读中原汉人的文史故事,经常让儒生给他读史。据《世说新语·识鉴第七》载,有一次,石勒“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由于石勒的“抑汉扬胡”政策的施行,国内胡人欺压汉人的现象相当严重。常使人读文史的石勒,也知道有一个颠簸不破的道理,就是“哪儿有压迫,哪儿就有反抗”,所以,他一看胡人老是这么欺负汉人,一旦起兵造反,就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于是针对这一乱象,石勒下令全国国人“不得陵侮衣冠华族”。
这是石勒出于为了保护身边为他服务的汉人而下达的指示,从“衣冠华族”这四个字就可以看出,石勒也有分化汉人的意图。
尽管石勒有遏制羯人欺负汉人贵族之心,但实际上并不能保证这批“高贵的汉人”不会受到欺负,参军樊坦的遭遇就不是个个例。
有一次,樊坦为感谢石勒对他的提拔重用,入宫去向石大王谢恩,但在路上遭到羯人抢劫,资财都抢了个精光。于是,樊坦便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入得宫里,石勒见此状不禁问道,樊参军,想不到你穷到这种程度了?
樊坦是个心直口快之人,脱口便答道:刚路上遇到羯贼抢劫,把衣物都抢掠去了。但话一出口便发现犯了杀头之罪,怎么能说“羯”贼呢,说个“胡”字都是杀头的重罪,于是他叩头请罪,幸亏那天石勒心情好,没有追究,还不好意思地说,羯贼残暴,让我来补偿你吧。于是给了他300万,让他置办车马衣服。
你想,连一个朝廷命官都要受“胡人”的欺压,更不要说那些不是“衣冠华族”的平民百姓了。
石勒是依靠汉人帮助才建国立业的,他对汉人还心存感激,采取了一定的保护和宽容,但后来的几个接任者却没有这种对汉人的感激之情了,对北方汉人的欺压就可想而知了。
还是那老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由于石勒的这种极端纵容羯人的种族政策,最后还是促使了冉闵“杀胡令”的产生,最终导致羯人几乎被灭族的命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8 1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