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追寻教育的诗与远方
“小鱼娃”和“小火把”相聚西昌同学习
赫哲族“小鱼娃”和彝族“小火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孩子们在非遗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丰富的彝族文化。
赫哲族“小鱼娃”展示写有她名字的彝族文字。
贵客如春风,所到尽生机。1月23日上午9点,来自黑龙江的“小鱼娃”们一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大门,就被凉山“小火把”们的热情淹没了。凉山的小朋友们手捧鲜花,身着漂亮的彝族、藏族等民族服饰,热情地相拥来自黑龙江的“小鱼娃”们,从哈尔滨到凉山的千里之行装满了“小鱼娃”们的期待和“小火把”们的热情。
课堂上,“小鱼娃”和“小火把”们排排坐,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一字一句、一笔一画还都有那么点彝族味道。在课堂结束之后,老师还贴心地给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了写有他们各自名字的彝语文字。
“志同道合,奔赴千里,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我们又怎么会觉得路途遥远呢?”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文化传承人赵同华表示,此行是孩子们的温暖记忆,赫哲族“小鱼娃”和彝族“小火把”同学习、共欢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央青 文/图
聚焦民族特色
共促南北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哈尔滨怎么写吗,知道‘小鱼娃’用彝语怎么说吗?”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师热情地为孩子们上课。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在轻松而有趣的课堂上,“小鱼娃”和“小火把”们互相学习探讨着。“小鱼娃”们认真地学习写彝族文字,大声而自信地学说彝族语言,“我们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你们的文字好特别呀!”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小鱼娃”和“小火把”们开心地学习着。
“姐姐,你喜欢西昌吗,你以后还会来吗?”“妹妹,我很喜欢西昌,我还会来西昌吃甜甜的草莓,也欢迎你去我的家乡玩哦。”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孩子们互相熟悉着。赫哲族“小鱼娃”们也在课堂上展示了民族特色和民族语言,赫哲族非遗传承人为凉山“小火把”们介绍了赫哲族的音乐、舞蹈和图案艺术,让小朋友们惊叹鱼皮画、鱼皮衣、鱼皮饰品……在传承人的手中,一张张鱼皮宛若新生,以全新的形态“活了起来”,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孩子们,你们知道彝族传统漆器上的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吗?大家大胆地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以“小手绘漆器,非遗我传承”的漆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参照漆器特色图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和花纹,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和热情。手绘木胚让孩子们基本理解了漆器手绘过程,通过了解学习漆器的制作与图案涵义,自主创作属于自己的彝族漆器酒杯,大家在“看”非遗、“听”非遗、“画”非遗的过程中感受到彝族丰富的文化精髓及非遗文化的传承。
在彝族文化宝库中,漆器像一颗晶莹的明珠,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以黑、红、黄三种颜色为主调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物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漆器以一种文化和艺术形态存在于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并逐渐演变为彝族的重要标识,成为代表彝族的一种独特文化符号。
共促文化传承
聚焦两地非遗发展
现场,在老师的带领下,“小鱼娃”和“小火把”们撑着黄伞,踩着细腻而富有韵味的舞步,跳起了“朵洛荷”,演绎出凉山地域文化无限魅力。“朵洛荷”是彝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意为火把节之舞。彝语“朵”即火,引申为火把,“洛”为唱。火把节唱的歌统称为“朵洛荷”。“朵洛荷”是一种彝族民间曲牌,泛指边唱“朵洛荷”边舞的活动,后来又把这种舞蹈和选美结合在一起,统称“朵洛荷”选美。
口弦非遗传承人依果为孩子们表演口弦弹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民族艺术“百花齐放”,有着众多彝族经典民歌、民乐、舞蹈、乐器演奏等文化魅力的凉山,彝族口弦音色变化多端、娓娓动听、流布广泛,是彝族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彝族口弦也早早地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据非遗传承人赵同华介绍,赫哲族也有口弦琴,是除了敲打乐器外仅存于民间的一种弹拨乐器。口弦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现在能熟练弹奏的人已经很少了,这样对于它的保护和传承也显得尤为重要。
凉山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瓦其阿呷表示,两地虽然相隔数千公里,但是通过此次教学互动活动,成功搭建起两地青少年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两地文化的碰撞相互融合、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双方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地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这场“千里”约会,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一份跨越千里的友谊也深植在两地孩子心中。来自西昌的清墨说:“同江小朋友给我讲述了黑龙江的美丽,我好期待去那里看一看。”而她身边来自同江的商梓彤则说:“这次在凉山看到了与黑龙江完全不同的风景,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交到了很多朋友,下次还想来。”
在这场跨越千里的欢聚中,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教育的千里之变正在萌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