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史记淮阴侯列传》: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在彭城之战与还定三秦之战中,韩信都是高级参谋,他都在现场,但只提供谋略,没有参与指挥,指挥作战都是刘邦。
在《淮阴侯列传》中只提到了汉王率军出陈仓,没有提到韩信一个字,这可是在韩信的传记中。
《史记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在《高祖本纪》中提到了刘邦采用了韩信的计谋,从故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
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兵败退走,在好畤停下来接战,又失败了,逃到废丘。汉王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在废丘围困章邯,而派遣将领攻占了陇西、北地、上郡。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没有任何韩信指挥作战的记载,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韩信就是高级参谋,虽然被刘邦拜为大将,但刘邦并没有让韩信独自率军作战。
注意,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有人理解为大将军,大将与大将军不是一样的,汉初没有大将军一职,关于韩信拜将,《史记》从头到尾说的都是大将,而不是大将军。
《史记淮阴侯列传》: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同样是《史记》,再来看汉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明确记载就是大将军,而不是大将。
《史记》:孝景三年,吴、楚反。......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
同样的道理,汉武帝拜卫青也是大将军,而不是大将,史书用字严谨,大将就是大将,大将军就是大将军,不可混为一谈。
刘邦手下的将领,曹参、周勃、樊哙、灌婴、靳歙、郦商在史书中都有还定三秦的作战记载,唯独韩信没有。
刘邦对韩信仍然存在疑虑
说明刘邦此时对于韩信还处于考察期,韩信为刘邦分析天下形势与战略头头是道,但行军打仗不比文职,一次战役失败,就可能影响整个大局,如果只是个文职官员,犯一次错不会有多大的损失,但武将不一样,刘邦也不知道韩信的水平如何,所以还在考察期。
再来看韩信的传记:
八月,刘邦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前205),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刘邦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
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这是一段前后连贯的话,先说刘邦率军出陈仓平定了三秦,到第二年,刘邦就率军东出函谷关收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随后刘邦与这些诸侯王一起率军到达彭城,之后就是彭城之战。
这说明韩信一直跟随刘邦在行动,如果这些行动与韩信无关,司马迁把这些话写在韩信传记中就没有意义,要知道史书都是惜字如金的。
尤其是那句“四月,到彭城”,韩信虽然没有指挥军队,但他是高级参谋,是跟着主将一起行动的,当然在彭城了。
韩信以参谋身份跟随刘邦到彭城
彭城之战汉军溃败后,韩信第一时间收集溃散的军队与刘邦在荥阳会合,这句话很重要。
彭城之战刘邦的失败是非常迅速的,项羽的骑兵一直追着刘邦打,刘邦是一溃千里,在逃亡过程中,还多次把自己的一对儿女赶下车,幸亏夏侯婴救了回来。
韩信只有在刘邦的军队中,才能迅速收集溃军。
有人说韩信在废丘围攻章邯,只需要推断一下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史书没有韩信在废丘围攻章邯的任何记载,连还定三秦都没有,一个字的记载都没有,怎么能说韩信在废丘呢?
其次,章邯在废丘坚持都快一年了,以韩信的水平,快一年了,还不能消灭一个章邯,到最后还得靠刘邦来消灭?
彭城之战在公元前205年6月就已经结束了,此时刘邦已经逃到了荥阳(今河南郑州),后又到达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刘邦还参与了再次围攻章邯,引水灌废丘,直到此时,章邯才自杀。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败後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
彭城之战都打完了章邯还活着
如果韩信在废丘,章邯都没死,韩信能离开吗?关中可是刘邦的根据地,此时都没有完全平定,说明根据地是有隐患的。
刘邦为打彭城之战,把在关中作战的周勃、樊哙、夏侯婴、曹参、灌婴等将领全部调走了,史书没有记载在废丘围攻章邯的到底是谁,但肯定不是韩信。
从距离和时间的角度来说,韩信也不可能在废丘。
彭城(今江苏徐州)离废丘(今陕西西安)将近有900公里,刘邦在彭城兵败后,一路被楚军追击,一直追到荥阳,双方打了一场京索之战,才阻止了楚军的继续追击。
就算韩信在废丘,刘邦也没有时间通知韩信,并让韩信迅速赶到荥阳会合,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刘邦想要通知韩信,首先得从彭城前线派出使者长途奔袭900多公里,通知韩信,然后韩信再率军从废丘奔袭的500公里到荥阳,就算一天能跑100公里,一分钟时间也不耽误,也需要14天时间。
彭城之战地图
要知道楚军一直在刘邦屁股后面追,与刘邦的距离最多就是一两天,哪有这么多时间等韩信赶来,所以韩信不可能在废丘,只可能跟着刘邦从彭城败退。
《淮阴侯列传》中一连用了两个“复”字。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
根据说文解字,这里的“复”是副词,是又、更、再的意思。
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
两个“复”所表达的内容与前面的彭城汉军兵败是相关联的,说明韩信就是在彭城。
其实不光韩信在彭城,张良和陈平也在彭城,彭城之战刘邦是总指挥,韩信与张良、陈平一样都是高级参谋。
最后把刘邦用韩信的思路理一下:
刘邦在出汉中之前,的确听了韩信的谋略,并采用韩信的计谋,但最终击败章邯的,却是赵衍的计谋,韩信在还定三秦之战中是高级参谋,虽然官职是大将,但刘邦并未用他领兵,多半还是对韩信有些怀疑。
韩信参与了彭城之战,但他不是指挥者
还定三秦成功之后,刘邦继续东进,平定中原,带着韩信,一路打到了彭城,相当顺利,刘邦只要在彭城击败了项羽,天下等于就平定了,也就用不着韩信了。
刘邦非常狡猾,先用韩信的计谋为自己所用,如果能一举平定项羽,就不需要给韩信兵权让他单独领兵,这是刘邦的用人原则。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韩信投靠刘邦后,最初被任命为连敖,这是管理仓库的小官,后经夏侯婴推荐,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仍没有觉得韩信是人才。
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向刘邦推荐韩信时,仍然不觉得韩信是人才,萧何多次要求,刘邦才勉强答应设坛拜将。
从这一经历来看,以刘邦的识人能力,始终没有认为韩信是人才,要么是韩信没有表现出人才的能力来,要么是刘邦对韩信不够了解,直到刘邦与韩信有过一番交谈,刘邦才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晚。
韩信与萧何
刘邦这个伯乐认识韩信这匹千里马,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双方有过交谈,但刘邦仍对韩信有疑虑,他需要用韩信的计谋来证明韩信的能力,肯定会有一个考察的过程,还定三秦之战、彭城之战就是刘邦考验韩信的战役。
刘备不会随随便便把兵权授于他人,对于韩信他采取的是先采用谋略考察,后让他独自率军作战的模式,即使如此,刘邦仍然时刻防备韩信,刘邦的核心班底仍然是丰沛集团,比如萧何、曹参、周勃、夏侯婴等人。
彭城之战失败后,从京索之战开始,韩信逐渐有了领兵机会。
虽然韩信在彭城,但依然无法估计项羽的战略战术,项羽用韩信都无法估计到的战略战术彻底地打败了刘邦,此外,刘邦骄傲轻敌和诸侯联军是乌合之众也是失败的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