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刘永加
大家都知道,蒲松龄(1640-1715)是清代山东淄川人,著名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但是,有人可能还不知道,蒲松龄的诗也写得非常有味道,尤其是他在元宵节赋的诗,写出了当时的时代风貌以及个人的际遇。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他两次参加乡试未中。康熙九年为了谋生,应同乡朋友、时任江苏宝应知县孙蕙的聘请,做了宝应县衙的幕僚,直做到第二年秋,才辞职返回家乡山东淄川,后来设馆做起了私塾老师。
这一年的时间,蒲松龄都是在南方度过的,当年的元宵节,孙蕙邀请他一起畅游了烟花之地扬州,看到扬州的元宵节烟花爆竹尽情燃放,硝烟气息使节日气氛热闹非凡,蒲松龄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元宵诗:元宵击节泛流霞,潦倒渔阳起自挝。甲第笙歌连夜月,旗亭灯火散天花。雪篱深处人人酒,爆竹声中客唤茶。酣醉惟闻箫鼓乱,却忘身是在天涯。身在异乡,面对火树银花的元宵佳节,蒲松龄无限感慨,暂时忘却了求取功名无果的烦恼,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被爆竹声声所感染,自然流露出情感,才有了这首珍贵的元宵诗。
康熙四十五年,已经66岁的蒲松龄,仍未能中第步入仕途,但他精心编著完成了狐鬼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总算了却心愿。闲暇之余,他和子侄也有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这年元宵节,蒲松龄与族兄、子侄一起登上了家乡附近的黉山。黉山位于淄川古城东北十里处,是一座孤山,海拔高度309米,该山历史悠久,遗迹众多。因此蒲松龄登山后感慨颇多,写下五言绝句《上元与族兄亮、侄淳及儿孙篪、笏、筠辈登黉山》:美景与良辰,赏心苦不早。登临失佳时,岁岁益衰老。筋力喜未衰,聊共山头坐。曩岁同游人,今已弱一个。从诗中可以看出,蒲松龄与兄弟子侄登黉山已不是第一次了。登上家乡这座孤山,又恰逢元宵佳节,看着身边的后代环绕,蒲松龄不禁慨叹岁月的倥偬;回首一生的追求,难免有点恓惶与悲伤,对自己的衰老表现出了无奈与哀叹。
康熙五十一年正月十五,蒲松龄再次写下《上元》诗。因当时天气不佳,他未能在这个元宵节外出赏景。年过七十的蒲松龄,已经撤馆回乡,再也不做私塾老师了。此诗正写出了当时的心情:春日初长未解凌,寒风如削月方升。太平村舍家家酒,乐岁弦歌户户灯。投老全无同调侣,闭门合似在家僧。少年清兴逢佳节,彻曙欢呼我亦曾。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情景。暮年的诗人还是被欢乐的节日气氛所感染,回想起青春少年时代每逢佳节通宵达旦的欢声笑语,更反衬出眼下孤寂凄凉的晚景和生不逢时的无可奈何。
过了三天的正月十八,蒲松龄又写了一首《十八日与诸孙出游,欲补上元之缺,大风苦寒而返》的元宵诗:家家儿女过桥头,云过桥头百病瘳。方欲偷闲学年少,又教风伯阻清游。为了弥补元宵节那天因天气原因未能出游的遗憾,他再次携诸孙出游。尽管这天的天气也不是很好,遇到大风,但蒲松龄还是把自己看到的元宵节情景记录下来。诗中的“百病瘳”是指元宵节中传统的习俗“走百病”。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各地的习俗不同,我国传统习俗中有“走百病”一说。走百病,又称溜百病、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往往走墙边、走郊外、走桥头,目的是祛病除灾。这种风俗在明清时尤为盛行。蒲松龄的诗告诉我们清代山东的元宵节也有“过桥头”“走百病”的习俗。
蒲松龄的这些元宵诗,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当时的节日景象和风俗,更体味到了诗人人生的艰辛与苦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15: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