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桂林有这样一支“心灵呵护队”
他们用爱与陪伴让生命温暖“谢幕”
身穿橙色马甲的义工们走进养老院看望老人,送来爱与陪伴。(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张苑
“爷爷您好,我是义工,今天我来陪您好吗?”
“奶奶,您还记得我吗?我上次来看过您。”
……
日前,桂林活力花园国际养老公寓来了几十名身穿橙色马甲的爱心义工。他们当中有两鬓斑白的退休老人,有一脸稚嫩的初中学生,还有成熟稳重的职场中人。义工们不只是简单地为老人们提供生活护理,而是走进老人的心灵世界,给予爱的陪伴。这些老人中有的长期卧病在床、脾气暴躁,有的身患重病对有期限的生命充满迷茫。义工们根据每一位老人的个体需求,用温暖的语言、温柔的抚触、温情的拥抱以及轻声朗读、播放音乐等方式,慢慢解开老人心里的“锁”。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些平日里闷闷不乐、寡言少语的老人脸上有了光彩,一些老人甚至唱起了儿时的歌谣……
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当我们的生命走到“最后的旅程”,是否能做到安详与从容?
在桂林,有这样一个专注于临终老人心灵呵护的公益组织。从2022年成立以来,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支有爱的团队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发展到100多人,累计开展上百次公益服务活动,服务老人数百人次。在这群义工看来,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呵护,爱与陪伴能够让生命有温度地“谢幕”。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尝试走进老人的心灵世界
叶容是桂林十方缘(世兴家和)团队的发起人。她曾经是一名干练的职场女性,婚后不久选择回归家庭。但内心“不安分”的她不愿意让自己闲下来,她想做一些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情。
“结缘老人心灵呵护公益事业,纯属机缘巧合。”叶容告诉记者,前些年,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她在七星区一个老旧的小区买了一套学区房。这个小区里住着几十位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外地。跟老人们相处交流多了,叶容了解到,其实大部分独居老人的内心有很多需求,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后来,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到开办一家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独居老人提供帮助。于是,她自学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证,并积极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以积累实践经验。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时听一位老人说起北京等大城市有公益组织,专门为临终老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从初识到了解,这一领域让叶容和她的朋友们心灵深受触动。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一些临终的老人,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同样也需要心灵慰藉。”叶容说。就这样,2020年,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桂林注册了一个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开始走进老人的“心灵世界”。
100多名注册义工,每月3场义工服务
陪伴老人,看似件普通事,但真正达到高质量陪伴,却是个技术活。
2020年桂林十方缘(世兴家和)义工团队成立后,包括叶容在内的几位团队核心成员就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老人心灵呵护义工服务的方法与技巧、规范与流程等。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团队组建之初只能以线上服务为主。与此同时,他们积极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子宣传义工团队的性质和服务理念,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2022年后,活动逐渐从线上转为线下,并常态化开展,平均每月开展3场服务。
十方缘团队的心灵呵护服务有一套规范的服务流程,每次为老人服务时特别注意细节。比如,通常是两个或三个义工同时在场服务一个老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考虑到老人的安全问题;又如,冬天与老人牵手或进行抚触时,义工们会先将自己的手焐热,让对方感受到来自细微之处的温暖。
在一次线下服务中,服务对象是一名重病的老人,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虽然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头脑依然清醒。义工们用热毛巾为她擦拭冰凉的双手,静静坐在床边和她讲述有趣的事情。老人虽然无法说话,但她的嘴角明显上扬起来。在即将结束陪伴服务时,老人突然轻轻抓过义工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前。那一刻,让义工顿时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应。
还有一次在线上服务中,一位老人因脑梗卧病在床多年,情绪十分暴躁,甚至拒绝与任何人交流。义工通过视频与老人聊天。这种“高科技”的方式引起了老人的好奇心,他对着手机屏幕从冷漠不语到张口说话,再到跟着音乐高歌。如此“神奇”的转变,让老人的子女大为惊喜,对义工们连声道谢。
“类似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叶容告诉记者,心灵呵护是老人特别是重症临终老人最需要的,至于在与老人交流时选用哪种方式,则需要因人而异。经过实践,他们总结出操作简单的10种方法,包括用心倾听、祥和注视、抚触沟通、同频呼吸、经典诵读、音乐沟通等。陪伴老人时,义工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取舍,灵活运用。
是爱心行动,也是生命教育课堂
近日,在位于七星区的一间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厚厚一叠手写“服务日志”。这些都是每一次参加完公益活动后,义工们认真写下的经历和感悟。
一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日志里这样写道:“或许生命就像一本书,如何迎接新生命、翻开人生历程的第一页固然很重要,但合上人生历程的最后一页,为完美的最后一句结束语而努力更加令人深省。临终关怀如此,我们所做的努力也是如此……”
一位13岁的中学生在参加了几次义工服务后,总结了一句让在场的成年人都为他点赞的“人生哲理”——“子女越孝顺的老人晚年生活就幸福,子女不孝顺老人的晚年就很失落,这跟一个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采访中,许多参加过活动的义工都表示,这不仅仅是一场爱心行动,也是一次自我洗礼和生命教育的课堂,自己在每一次服务活动中收获往往比付出要多得多。
“我们收获的,是老人们最真实、最纯粹的感情和信任。这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为更多的老人带去希望和温暖。”谈及未来,叶容表示,希望能继续与更多的义工们一起,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她也期待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能够尽其所能地关注和支持老人心灵呵护公益事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