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上回说到明成祖朱棣率军在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斡难河畔重创鞑靼部大汗本雅失里,战后,大量鞑靼部众向西逃亡到瓦剌部,接受大量鞑靼士兵和部众的瓦剌部的实力陡增,再加上由于漠北远离中原腹地,朱棣在取得斡难河之战胜利后就率大军回撤,瓦剌则趁明军后撤、鞑靼新败的时机向东扩张,占据了大量的鞑靼旧地,实力进一步增强。不仅如此,瓦剌部的太师马哈木(控制瓦剌的实权派)还拥立黄金家族中的阿里不哥系的后裔德勒伯克为大汗,试图重建蒙古帝国,恢复祖先的荣光。
众所周知黄金家族在草原上的号召力是非常强的,当年大明帝国的缔造者朱元璋好不容易消灭了黄金家族中的正统一脉(忽必烈系的蒙元皇室),捕鱼洱海之战后,蒙元的残余北元也被打爆,草原也被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朱棣第一次北征大漠,打的本雅失里也系忽必烈的旁系。如今忽必烈一系的黄金家族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瓦剌又搬出了阿里不哥系的德勒伯克来“撑门面”,如果放任不管,瓦剌势必做大甚至有可能重新统一草原,一旦出现那样的局面,那自徐达北伐以来,明军数十年的努力将化为泡影,大明帝国的北方边境将永无宁日。
面对瓦剌蠢蠢欲动的动作,朱棣决定先下手为强,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二月,朱棣亲率三大营精锐10万人北征瓦剌,对外号称50万,同时对鞑靼部的阿鲁台以及兀良哈部放话,说要敢帮助瓦剌,等明军干了瓦剌下一个就是他。鞑靼部的阿鲁台和兀良哈部听到朱棣的威胁,顿时不敢与瓦剌勾连,甚至主动担任向导、提供物资帮助明军。
解决了阿鲁台和兀良哈的问题后,朱棣带着10万人浩浩荡荡北上,瓦剌部太师马哈木听闻朱棣大举来袭,遂决定避开明军锋芒,暂时撤退,并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吸引明军深入漠北,试图待明军疲惫之际再趁机突袭。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朱棣一眼就识破了马哈木的计划,朱棣将计就计,你马哈木不是要诱敌深入吗,那好,我就深入了,看你能奈我何。朱棣以安远侯柳升领大营,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领左哨,丰城侯李彬领右哨,成山侯王通领左掖,都督潭青领右掖,都督列江朱荣为前锋,全力向马哈木扑来。各路明军配合默契,马哈木没有丝毫空隙可钻,六月初,明军抵达忽兰忽失温(今乌兰巴托以东)一带,此地已经是漠北腹地,马哈木已是退无可退。
就在马哈木快要崩溃的时候,马哈木经过侦查,发现朱棣一个“大破绽”,原来朱棣为了取水方便把大营驻扎在山脚下,而山坡上没有明军驻防。马哈木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战胜明军的办法,他火速命令瓦剌骑兵抢占山头制高点,并集中3万精骑,每人配属战马三至四匹,从山头俯冲攻击明军大阵,试图借助骑兵的强大突击力,冲垮明军的阵型,继而打败明军。马哈木的计划和“顺利”,制高点很快被拿下,3万名精锐骑兵也在山头就位,地形也有利于马哈木,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六月初七那一天,天刚蒙蒙亮,马哈木一身戎装在瓦剌骑兵面前激情澎湃的演讲着,随后,3万名骑兵以及10万匹战马发出的叫喊声震动了大地,瓦剌骑兵借助山势,居高临下地对明军发起进攻,眼看距离明军大阵越来越近,马哈木正在畅想着胜利,明军神机营的几十门火炮顿时把马哈木拉回来现实,大量瓦剌骑兵被明军火炮炸死,勉强突破明军火炮封锁的瓦剌骑兵又被神机营的数千竿火铳射落马下。马哈木突然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来这一切都是朱棣“装的”。但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是居高临下的冲锋,瓦剌骑兵已经无法掉头返回,只得迎着明军的火铳、火炮继续“死亡冲锋”。等冲到明军阵前已是伤亡过半。随后,明军五军营的精锐步兵出阵与瓦剌兵进行步战,因为混战在一起,瓦剌的骑兵丝毫发挥不了骑兵机动性的优势,纷纷被明军刺落马下。
就在马哈木进攻部队被神机营和五军营“收拾”的时候,朱棣又命令明军三千营的骑兵从两侧迂回包抄马哈木的后路,马哈木的大营瞬间就被被明军骑兵“端了”,马哈木只带着千余名残兵逃亡到了土剌河,其余悉数被歼,是为忽兰忽失温之战。忽兰忽失温之战是朱棣五次北征漠北军事行动中收获最大的一次,此役全歼瓦剌3万主力,使得瓦剌在之后的35年内服服帖帖,直到35年后,马哈木的孙子也先在土木堡“找回了场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08: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