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文昌湖小米一上市,就吸引了不少客户。
□本报记者 董振霞 刘伟 汪利平 特约记者 唐帅
“今天订单是10000个馒头,恒利纺织一下子就要了3000个。”11月19日上午,文昌湖区萌水镇北唐村和张家村联合共建的馒头加工车间里,新出炉的馒头热腾腾冒着白气,张家村村委委员刘旭看着手中的订单开心地说。今年,他们新上的这个“共富项目”,让北唐村和张家村都有了收益。
在文昌湖区,这样的村庄共富联盟不少。薄弱村出地、经济强村出资,双方共建“合作社”“共富站点”“产业联盟”等各种产业富民增收项目。目前已有百余个产业联盟成为当地特色增收项目,村庄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强村弱庄“结对共富”
“我们村搬迁上楼后,没什么产业。今年,在区和镇的帮助扶持下,我们跟北唐村结成‘共富联盟’,开始想办法搞产业致富。”刘旭说。在多方考察和调研后,今年5月份,双方共同出资,利用北唐村一个废弃厂房建起了馒头房。他们新引进全套制作生产设备,在馒头加工、小饼制作等方面试水,没多久就打开了销售渠道,当地超市、学校、企业纷纷来了订单。
现在,这个馒头房一天能加工面粉1000公斤,生产馒头10000多个,按批发价一个0.4元计算,去掉成本,一天的收入可达数千元。这样的共富项目在当地还有不少。
萌水镇副镇长马呈礼说,今年,他们深化36个村书记带富增收提效行动,先后开展了北唐、张家共建馒头房等51个“村书记抓特色增收项目”,其中46个产生收益,村均增收3万元以上,目前已全部开始反哺民生社会事业。
南安村是当地有名的薄弱村,地多但村集体一直没有像样的产业,而与之相邻的金山村有资金但地少。在当地镇政府的扶持和助推下,今年5月份,南安村与金山村结成共富联盟,金山村出资,南安村出地,8月份,双方建起了共富合作社,开始试种赤松茸。
“10月份,他们建了两个大棚,种了2亩赤松茸,再过半个多月就能上市了。”马呈礼说,预计每个大棚的产量将达3000多公斤,很快就能收回投资有效益。
“一个产业”带活多个村庄
结对的共富联盟,让当地不少村庄尝到了甜头。今年,更多村开始考虑结对致富、产业联办。萌水镇因势利导,结合镇域实际,创新推行“一企多村”“一村多企”“支部+企业+合作社”“村+合作社+联合工会”等多种模式,立足区位、产业优势开展产业合作项目10余个,涵盖村企80余家。
新韩、前坡两村与淄博商厦合作推广特色种植1470亩,村庄增收均大幅提升;戴家村与嘉丰公司共建百亩林果园,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北衣村利用家家制作粉皮的传统优势,联合周边村搞起了产业联盟。
“我们利用当地粉皮加工的产业优势,引进了一家淀粉生产加工企业。让企业与周边村庄签订共富合同,大力发展粉薯种植业。”萌水镇党委副书记孙丰壮说,现在,围绕着北衣村的淀粉加工企业,已有5个村加入了这个产业联盟。
今年,文昌湖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开始打造联合社“共富共同体”。他们深化“支部+合作社+农户+N”合作模式,镇级层面成立联合社,构建“党委+联合社+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萌水镇打造展销厅,拓展网上商城、直播带货等销售新路径,目前已助力销售文昌金小米等7.5万公斤,销售额140余万元。
他们还深化政研产销战略合作,联合中农数院、市农科院、淄博商厦签订“院地企”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占地100余亩的“联合实验室”科研基地,打造“萌山萌水”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优质惠农产业项目对接行动,15家企业与14家合作社签订30个农产品购销协议120余万元,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业发展路子。
年轻村民“回乡创业”
与萌水镇一样,在产业联盟基础上,商家镇则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深耕特色优势产业。“我们通过做大七河生物食用菌优势主导产业,做强文昌酥梨、文昌红桃区域特色产业,做优甜宝草莓、猕猴桃、三色李等致富增收产业,形成了多层次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商家镇副镇长任甜甜说,今年,商家镇生产的文昌酥梨,亩产量达4000公斤以上,亩产经济效益达12万元。
借助这一产业优势,商家镇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文昌酥梨齐鲁核心产区,全面推行“联村党委+企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户”模式,开展村企联建共建,成立文昌大酥梨产业“共富联盟”,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特色产业带富了村庄的同时,也开始反哺民生。在商家镇武家村记者看到,小巷里有文化墙,家家门前都有小花池。村里的文化小院里,村民们读书、下棋、打扑克,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
村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里,一位村民正在为一位外地游客当向导。这条小巷原来又脏又乱,去年,村里出资进行了全面清理,铺了路,刷了墙,建起了停车场和小花园。武家村党支部书记王万聪说,他们还依托街巷的地形特点,规划设计了文化长廊,数百年的无名小巷成了特色文化街。“这条小巷现在有名字了,叫寻觅曲巷。”王万聪说,武家村这样的文化特色小巷现在有四条,每条都有一个发展的故事。
富起来的村庄,变美变靓后又吸引了大批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王万聪就是前些年回乡创业的代表。任甜甜说,在商家镇,一些文化大院、共富站点、产业联盟负责人都是回乡的年轻人。
年轻人回了村,村里的特色产业也开始蒸蒸日上。借助这些特色产业,文昌湖区先后规划建设了周村(文昌湖)新材料产业园、中物联高端装备科技产业园、文昌湖七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园区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当地三产深度融合,在家门口解决群众就业,实现增收致富。回村创业的年轻人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