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崇祯十七年三月,随着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死去,历史又来到了十字街口。关内的大顺朝,关外的清朝,转瞬间变成了争夺天下的两大对手。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手握重兵,占据咽喉要隘山海关,成了一身系天下安危的一颗至关重要的“秤砣”,他偏向哪一方,哪一方获胜的筹码就会成倍增加。
最终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清朝,成为清朝定鼎中原过程中的马前卒。此后三十年间,吴三桂甘心充当清朝鹰犬,鞍前马后尽效犬马之劳。为了讨好新主子,吴三桂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当年他要拿出如今一半的劲头给崇祯干,明朝还真不一定那么快灭亡。
清军一统天下过程中,面临兵力不足、敌情民情不熟等诸多巨大困难。正是由于吴三桂等一大批降将披肝沥胆的效忠,才解了清朝燃眉之急,为清朝迅速击败各路反清复明势力、定鼎河山,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关键作用。
为了酬答他的大功,顺治帝和多尔衮也给了他极为丰厚的高规格赏赐。吴三桂获封平西王,地位仅次于清朝皇帝和皇族亲王,吴应熊娶了建宁公主,官封太子太保,父子都跻身清朝核心统治层。
顺治十六年开始,吴三桂驻扎云南,在此地建牙开府,逐渐露出军阀本色。他自恃功高盖世,妄想把云南建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称霸一方。吴三桂一方面牢牢抓住手中兵权不放,麾下控制兵力长期在1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独霸云南的统治管辖权,自行任命官吏,征收赋税,对清朝阳奉阴违。
吴三桂坐拥重兵割据一方,引起了朝廷的高度警惕。在清朝的正规军之外,还存在着这样一支听命于吴三桂个人的庞大武装集团,让年轻的康熙帝如芒刺在背,寝食不安。双方逐渐开始明争暗斗,血气方刚的康熙想尽快铲除吴三桂势力,而老奸巨猾的吴三桂则不惜一切代价想保住既得利益,避免兔死狗烹的命运。
就当时的局面而言,吴三桂这样的尾大不掉、严重危及朝廷安危的军阀,哪个皇帝都容不得他,铲除他是迟早的事。但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选择什么样的合适时机动手,却是个大问题。处理得当,则皆大欢喜,一场大祸消弭于无形。处理不好,则会引发大规模内战,后果不堪设想。
三藩之乱爆发的1673年,局面最初对康熙颇为有利。首先最关键一点:吴三桂已是个垂垂老者,当时已经年过六十岁。就当时的人均寿命而言,吴三桂已经步入风烛残年,今朝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而康熙还是个19岁的青年才俊,风华正茂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和吴三桂周旋。
当时康熙如果明智一点,完全可以稍安勿躁,吴三桂毕竟已经来日无多。等吴三桂或死或重病,无论是他的儿孙或是他的部将掌管云南,威望和影响力都会大不如前。到那时朝廷再采取掺沙子、挖墙脚等措施,分化瓦解平西王残留势力,到那时根本无人敢站出来跟朝廷抗衡,即使有人敢站出来也没几个人响应,不显山不露水就可解决问题。既能避免引发战火,又不致于落下兔死狗烹的罪名。
但年轻的康熙血气方刚,不懂得韬晦之策,行事鲁莽而直截了当,下达了撤藩的圣旨。吴三桂一下子被逼到了死角,恼羞成怒,不得不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起兵造反,跟康熙打了一场八年的内战。八年之间,从陕西到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大半个清朝陷入战火,双方一共投入将近八十万兵力,以及巨大的财力物力,让天下军民百姓遭受一场浩劫,成为一场历史悲剧。
若不是吴三桂胃口不大,只想划江而治来个南北朝,以当时的战局发展而言,清朝统治在康熙手里终结,收拾铺盖跑回关外也并非不可能。有人把康熙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视为他的一大功绩,殊不知正是康熙的鲁莽和失策,才导致清朝打了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内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6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