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一渠向东50载
——“礼赞向东渠 建功新云霄”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本报讯 (记者 杜正蓝) 今年,正值云霄向东渠通水50周年。近日,由云霄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礼赞向东渠 建功新云霄”主题宣传活动在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启动。96岁高龄的向东渠建设领导人李文庆、昔日向东渠建设者代表相聚基地,一同回溯50年前的热血青春。
作为当年艰苦创业的成功典范,被誉为“江南红旗渠”的向东渠,一直在精神上滋养着云霄人民,成为他们心中的信念坐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1970年9月,向东渠水利灌溉工程开工,云霄、东山5万多位建设者,劈岩凿壁、移山填壑、拦河截流、架槽铺管,耗时两年半,硬是用双手在层峦叠嶂间挖出了一条全长85.81公里的生命之渠。
1973年3月12日,向东渠建成通水。这条人工长河纵贯云霄,经马铺、下河、城关、莆美、常山、陈岱,跨八尺门渡槽进入东山岛,再经后林、港西流入红旗水库,云霄、东山分别增加16万亩、7万亩农田,历史性解决了两县百姓千百年来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困难,从根本上解除了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威胁。其工程量之巨、技术难度之高、施工条件之苦、完成工期之短、创新求精之识,成为当年艰苦创业的成功典范。
在这一大型工程中,最为巧夺天工的当数高架渡槽。在18座渡槽中,有的要跨越湍急的溪流,有的要穿过十几米深的山谷,有的要横架千米长的低洼开阔地带,有的要飞渡八尺门海峡,工程宏伟而艰巨。
在巧架渡槽拱架的战斗中,建设者创造性地使用“独木丁字架”代替脚手架,把一座座二三十米高的槽墩平地矗立起来。他们首创了“双铰矩形夹合木拱架”“叠合板三角人字形木拱架”,取代旧式的“满堂式木拱架”,节省了大量木材和资金,凌空架起一座又一座精巧的渡槽。
向东渠绝非肩挑背扛就能筑成,背后更蕴藏着人民群众的辛勤汗水和无穷智慧。时至今日,向东渠工程的一组组数据依旧震撼人心——5万多位建设者,渠道总长85.81公里,劈开24座山头、盘绕100多道山梁、跨过15条溪流;挖掘2座长数百米隧洞、2座长80米滚水坝、18座总长7335米的石拱渡槽、1座长637米双列倒虹吸管,还有排水闸、溢洪堰、便桥、涵洞等大大小小建筑物447处;灌溉面积达1.33万公顷……
如今,向东渠依然清水长流,依然确保着云霄、东山两地用水的稳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6 0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