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仁宗的仁德居然连敌国都能感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5 18:33:00 来源:戏说三国

其实,自从澶渊之盟开始,宋辽两国君主在国葬时互致哀悼,在讣告时掉几滴眼泪本就是外交惯例,要说这里有什么真情实感就太天真了。如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崩逝消息传到辽国,辽圣宗同样是:

“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同样的,辽圣宗去世,仁宗接到讣告也是下令:缀朝七日,汴梁城中禁止娱乐,百官穿丧服哀悼,因为宋辽至少在名义上还是兄弟之邦。

宜特辍视朝七日。兼禁在京音乐七日。辍视朝日为始。其河北河东沿边州军。宜令转运司遍牒。限指挥到。亦禁乐七日。择日备礼乐举哀成服。宜令太常寺详定以闻。

然后辽帝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这话话细想也有问题。仁宗在位确实是42年,但宋辽之间没打仗的时间可不是42年,如果从澶渊之盟开始算应该是59年了。

在这59年里,两国边境上也不是那么安定,特别在仁宗在位期间,由于西夏叛乱独立,辽国趁火打劫,对宋朝发出战争威胁,逼着仁宗把岁币增加了六成。

而仁宗也不可能对辽国有好感,为了防备辽国,不得不全国大扩军,仅在河北就增兵20万。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冗兵冗费问题,即使是在和平时期,宋朝政府财政支出的八成也用于军队,到而这其中的大头,无疑都是用来应对辽国。

如此现实冷酷的宋辽关系背景下,辽国皇帝会为宋仁宗去世流泪?恐怕了解内情的宋朝士大夫自己也不信吧。

所以这种文人笔记,我们现代人看要多一个心眼。后世美化仁宗的文字很多,但我们追究下去,会发现作者多半有个共同点:反对熙丰变法。

如《邵氏闻见后录》主要信息来源是邵伯温,邵伯温本人和反变法的司马光有交情。在书中他完全站在反变法一派说话。后世多认为他的书有很多纪事不实甚至是恶意诽谤之处。

像《邵氏闻见后录》这类美化仁宗的书,在熙丰变法时期出现了很多,大量美化仁宗的事迹就此流传,原因很简单:

宋神宗和王安石的熙丰变法,针对的就是仁宗在位42年期间的弊政,而反变法派为了打击变法,就必须美化仁宗在位时期的政策。

仁宗在世的时候,其实在大臣中的评价并不高,北宋的三大弊端:“冗官冗兵冗费”都和他脱不了关系。

如蔡襄曾说他“宽仁少断’“选人但无过疚,无不转官。官冗如此”。

苏舜钦则上书指责他执政无方乱花钱,三司计度经费比以前增加了二十多倍而“用度不明”到仁宗驾崩时,国库几乎耗尽。连国葬都捉襟见肘。

司马光则直接指责,宋朝“冗兵”就是仁宗造成的,仁宗中期为了应对西夏和辽国的军事压力,大举募兵,结果军队规模虽然扩大,但却多而不精,战斗力反而下降。

可等到宋仁宗去世,王安石变法开始,这批旧党士大夫的态度很快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1069年,旧党范纯仁不满宋神宗驱逐反对变法的台官刘琦,拿宋仁宗来说事,说宋仁宗是个好榜样,有“纳谏“的美德,言下之意要神宗学习。

可如果我们翻出1061年欧阳修上的折子,就会发现当时仁宗对不合心意的谏臣同样不手软。

景佑中,范仲淹言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皇佑中,唐介言宰相文彦博,贬春州别驾。至和初,吴中复、吕景初、马遵言宰相梁适,并罢职出外。其后赵、范师道言宰相刘沆,并罢职出外。前年韩绛言富弼,贬知蔡州。今又唐介等五人言陈旭得罪。

旧党成员张方平更是睁眼说瞎话,为了劝阻神宗不要用兵西夏,居然说仁宗时期虽然打西夏失败,丧师数万,但“海内宴然,民无怨言”,因为“满天下知道仁宗爱好和平,鬼神也体谅皇帝的不好战之心”。

他似乎全然忘记了当年欧阳修是怎样描述被西夏荼毒后的河东,陕西惨状的。“骨肉流离,田园荡尽”。

司马光对仁宗的一个有名的评价是:身虽节俭而好施于人。意思是自己过的俭朴,但对身边的宫人和亲近大臣赏赐很丰厚以致到了没原则的程度,说白了就是妇人之仁——他的仁厚仅限于身边人,对自己看不到的则没有什么同情心。

闻耆旧之人言,先朝公主在宫中俸钱不过月五千。其馀后宫月给大抵仿此……窃闻近日俸给、赐予比于先朝何啻数十倍矣。

但另一方面,宋朝军民却没从仁宗的慷慨中得到什么好处,几十年后宋神宗特意提到仁宗时对宋夏战争中流血功臣的军人赏赐太薄,受重伤也只给2000钱实在太过分了。

“庆历中,西方用兵,刘平、葛怀敏失律;士卒死伤数万;方赠官;超绝推恩;子孙至及二十人者;士卒用命被重伤才得钱二千,何其薄。”

仁宗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是个好人,耳根软,对身边人宽容。但他也有普通人的弱点,就是缺乏大局观,只要惨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就不加理睬,所以作为皇帝来说,称不上是明君,最多算是守成之君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0: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看看两个敌国如何评价宋仁宗
...剧《清平乐》以北宋初年为背景,讲述了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的一生,剧中的宋仁宗是一个勤勉政务,治国有方的明君。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宋仁宗提起宋朝皇帝,大家可能想到的是陈桥兵变黄
2024-06-20 16:14:00
宋仁宗:宽厚仁君与北宋覆灭的隐忧
在历史上,宋仁宗是当官的、当兵的和文人、百姓最拥护的皇帝。因为,他这个人实在太仁厚了,不舍得责备,不舍得裁员,更不舍得打杀。他的仁德人人为之动容,包括敌对的辽国和西夏,在他死后都
2024-05-07 20:12:00
古代名声最好的一位皇帝,死后敌国皇帝都为他痛哭
...略,有的昏庸无能,而要说起名声最好的,则不得不提起宋仁宗。他在去世后,不仅民间百姓自发哀悼,而且连敌国君主都为他痛哭。那他又做出过哪些事迹呢?小编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宋仁宗
2023-05-22 07:55:00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但其中只有一位能被称为是“千古第一仁君”,他便是宋仁宗赵祯。由于赵祯在位期间,为政举措深得民心,连敌国的皇帝得知他的死讯后,都忍不住为其流泪。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六子,母亲
2022-12-23 14:15:00
宋仁宗赵祯死后,敌国皇帝都为其修建衣冠冢
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宋朝的第四位皇帝。4岁时被封为庆国公,5岁被封为寿春郡王,8岁那年被立为皇太子。他天性仁孝,对人和善宽厚,不喜形于色。1022年,宋真宗驾崩,年仅
2024-05-27 20:49:00
他生前创下空前盛世,死后被敌国供奉
...易守业难,北宋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守成之主——宋仁宗赵桢。他继位当皇帝的时候仅仅只有13岁的年龄,而他的母亲也时一直为他在幕后帮助其处理朝政,直到他23岁的时候,他才自己
2023-07-08 16:04:00
宋仁宗:千古仁君,百姓心中的明灯
前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杰出的帝王,而宋仁宗堪称千古第一仁君。他以仁爱和智慧征服了万民的心,其去世更是引发了万民的悲痛,甚至连邻国辽国也设冢哀悼,这是何等的崇高和罕见!宋
2024-02-04 21:35:00
仁慈之君:宋仁宗的统治与百姓的敬仰
...宋朝的仁宗皇帝,他就是狸猫换太子里面的那个小太子,宋仁宗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十一年后才真正亲政,宋仁宗为人随和,举政宽松,而且推崇儒家文化,生活节俭,他在位的时候涌现出了很
2023-11-12 14:56:00
...,甚至之后的朝代也没有这样的经济高度发达的时候。在宋仁宗在位期间,虽然他并没有汉武帝的雄韬伟略,也没有太多的个性,可是无疑他是最好的皇帝,是一个精神上的榜样。在其在位的41年
2024-05-21 07: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