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促进导学关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发挥积极作用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25 06:3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促进导学关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发挥积极作用

李锋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

近几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火如荼,高教界已公认其将对教育系统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乃至冲击。特别是研究生教育阶段,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存在许多潜在伦理风险,但与此同时也都认可该技术将提高针对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效率。不过,除此之外,目前较少有人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影响。

事实上,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导师是对研究生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主体,因此非常有必要前瞻性地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给研究生导学关系带来的影响。

具体而言,这种影响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

在积极影响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导师指导研究生提供许多便利,比如帮助导师制订指导计划、生成教学内容等。这些便利对导学关系的影响是正面的,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导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导师的指导压力,提高了导师的指导质量。

花费更少时间,获得更高的指导质量,这对导师和研究生双方来说,无疑是令人愉悦的体验,导学关系由此可能变得更加和谐。

当然,这种积极效应建立在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之上——假设研究生对人工智能技术持接受态度,并能将其运用于自身学习和科研中,那么该技术就会给研究生带来诸多便利,如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查找文献资料、进行学术写作等。

这些便利对导学关系的影响无疑也是积极的,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生构建从事科研工作所需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和科研效率及导师对研究生的满意度,进而促进导学关系和谐发展。

在消极影响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存在弱化和破坏导学关系的风险。因为在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导师和研究生都不可避免地要在是否接受新技术上作出选择。当双方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不一致时,便可能导致导学关系紧张。

所谓“态度不一致”,主要指的是导师反对热衷于新技术的研究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师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可能由此产生。

即使导师和研究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抱有相同态度,技术仍然可能对导学关系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双方虽然都能接受生成式人工智能,但由于研究生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尚不完善,更易受到生成式错误或歧视性输出内容的误导,导致不能很好完成科研任务,甚至在无意中出现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这都会大大降低导师对研究生的满意度,甚至导致双方的信任关系破裂。

反之,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如果研究生更有经验与优势,则会增加研究生质疑导师权威的可能性,使得导师在导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下降,进而导致导学关系产生疏离、隔阂甚至破裂。

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导学关系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遏制其对导学关系的消极影响。在这方面,笔者提出如下几条相关建议。

首先,在使用人工智能协助开展科研工作时,导师和研究生都应谨慎对待其输出的内容,并对输出内容进行严格鉴别。具体而言,师生双方要提高多渠道信息检索能力,对多渠道来源的信息进行对比验证;对争议性问题,应尽量采信权威性更高的文献;对有疑义的内容和观点,应与其他研究者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其次,师生双方都应自觉秉持更高的学术伦理规范。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使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具有了更强的隐蔽性,从而增加了研究生甚至导师自身错用、滥用人工智能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因此,在面对新技术时,师生双方都应自觉遵守比以前标准更高的学术伦理规范,加强自觉性。

这方面,高等教育机构务必加强针对导师和研究生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法与学术道德伦理的培训。

最后,导师与研究生要坚持定期、全方位、充分沟通。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学习、研究与导学的效率,但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便极易造成导学关系的疏离。

应对这种负面效果的最好方式,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保证导学沟通频率不下降。

在研究生教育中,周期性的组会往往是师生交流、沟通的通行形式,因此组会制度要在研究生教育中强化。此外,导师和研究生应开展多种形式(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交流,以提高导学亲密度,避免人工智能技术对导学关系的疏离。

总之,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务必要采取前瞻性的分析与措施,不能让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这一关系造成负面冲击。研究生、导师和高等教育机构应形成合力,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为和谐导学关系的生成而助力。

(本文为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对全国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追踪调查”〈课题编号:2022THZWJC29〉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夏晓伦)“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推动自动化技术深入各行各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使自动化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自主决策,为自动化技术带来广阔发展
2024-11-07 15:22:00
李彦宏:AI原生应用比大模型数量更重要
...》的演讲。大模型是当下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也是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主战场。李彦宏认为,“新的国际竞争战略关键点,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大模型,而是你的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应用
2023-06-26 19:20:00
AI赋能,数字孪生打底,智慧城市加速“生成”
...维模型驱动、渲染驱动、感知闭环驱动、全息仿真驱动、人工智能驱动。“我国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整体正处于第三阶段,即感知闭环驱动阶段,并逐步迈向第四阶段。”张桢强调,这一阶段的重要任
2024-06-25 09:42:00
Sora爆火96小时国内大模型进场
...本报记者 查睿春节期间,大洋彼岸又放出大招——美国人工智能团队OpenAI发布“文字生成视频”大模型Sora,特别是官方公布的长达60秒未经修改的AI视频,引发业界极大的震撼
2024-02-20 05:20:00
...互联网大会发布报告及共识——以负责任态度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本报记者 崔 爽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广受关注,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益事业及科
2023-11-10 04:07:00
...1日 第 08 版)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AI)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
2024-05-31 05:36:00
当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战场
...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料图片在《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人工智能MOSS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它不仅具备自我意识、能够进行自我更新,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执行被系统认为是正确的决定,自动生
2023-12-02 00:23:00
近日,武汉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引发社会关注。此前,已经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纷纷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这一现象犹如一颗石子投入科技教育的湖泊,激起层层涟漪,成为
2024-12-26 22:22:00
...了全新市场空间。某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职位一季度同比增长321.70%,呈现急剧增长态势。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图像算法工程师和架构师薪资排名前三。
2024-04-20 05:1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