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焦点访谈丨守好良田护“粮仓”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26 10:48:00 来源:杭州网

6月25日是第三十三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粮食生产,根在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今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但是南方自己的责任田,自己还是要保。让我们走进江苏和安徽,来看看这两个地方的耕地保护。

在江苏太仓市璜泾镇王秀村,记者看到,有一些旧厂房正在被拆除。这是一个占地60多亩的工业园,共有30多家小企业,租用的是村集体的土地。按照太仓市国土空间全域专项整治的安排,今年这些厂房都会被陆续拆除,这块地将复垦为耕地。

侯振亚是当地一家小化纤厂的负责人。十几年前,侯振亚在璜泾镇永乐村建起了一个工厂,占地六亩多。

苏州振跃化纤有限公司负责人 侯振亚:那时候提倡农民致富,搞家庭式作坊,从小企业小机器一步一步更新。

和这里一样,太仓市许多村子都有不少小工厂,它们大多是从早年间的家庭小作坊发展而来,生产方式落后,同时厂房老旧、安全隐患大,且分布零散、杂乱无序占用土地,对土地使用造成了很大浪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耕地保护日益重视,从中央到各地都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要求严守耕地红线,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以合理方式盘活存量,提升土地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太仓市也于2020年启动了国土空间全域专项整治工作,依据规划,着重对村庄内低效、高污染企业和零散闲置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将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

侯振亚的化纤厂也被列入当地的拆旧复垦企业名单,按照规划今年厂房将被拆除。当地拆旧复垦规划中的地块,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当地相关部门组织了大量专业人员,对地块和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确认拆除的必要性、土地复垦后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

不过,拆旧复垦工作还是遇到不少困难。侯振亚所在的璜泾镇有1000多家化纤、小五金、家具加工等小工厂,许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家庭经营模式,不愿意搬离。为保障拆旧复垦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当地严格按照自愿拆除、自愿签约的原则,同时出台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安置补偿方案,以保障村民和企业主的利益。

村民毛振岐的家具厂被列入了2021年第一批拆旧复垦企业名单。依据当地政策,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他的企业资产,包括建筑物、设备等进行评估,做出合理补偿。另外对企业停产等经营性损失和人员安置等,也会有相应补偿。

毛振岐的补偿签约很顺利,本以为拆除可以顺利进行,没想到又起波折。原来,几年前,毛振岐把一部分闲置的厂房租了出去,现在几个租户也想拿到一部分补偿款。但租户原本就拖欠着房租,因此双方争执不下,拆除工作也搁置下来。当地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了解情况,进行调解。

在工作人员调解下,他们协商分配了补偿款,拆旧复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了让企业平稳过渡、走上良性发展,政府还牵头帮毛振岐找到了新的厂房,现在他的生意已经走上正轨。

这些老旧厂房拆除后腾退出的土地会进行平整、松土等一系列修复,恢复为耕地,然后由专业部门进行验收。毛振岐原来厂房所在的地块恢复为耕地后,由村里的农业合作社经营,种上了小麦和蔬菜。现在,随着大面积的复耕完成,这里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

对于被拆除的企业,当地政府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转移到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高标准的生产线,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从2020年以来,太仓市通过村庄建设用地的拆旧复垦,实现项目新增耕地近万亩,有效保护和扩大了耕地。

江苏太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缪永华:这些复垦的地块,我们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与周边农田集中连片,实现从小田变大田的格局,从本质上最终实现全市耕地净增加。

和太仓市一样,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在根据实际情况,梳理、盘活土地存量,保护和扩大耕地。自2018年以来,全国消化闲置土地共2200多万亩。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较2021年底净增加约130万亩,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要保护和扩大耕地,一方面需要盘活土地存量、扩大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对现有的耕地则要进行提质改造,用更现代化的方式实现高效耕作。对此,全国不少地方也在不断探索。

这些天,安徽蚌埠市马城镇的种粮大户王家金刚收完小麦,正忙着种下一季的水稻。王家金在当地一共流转了700多亩地,种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一年收入能有40多万元。但就在几年前,这片地别说流转了,很多村民自己都不愿意种,不少地都撂荒了。村民李乃耀对此很有感触。

安徽蚌埠市马城镇朱村村民 李乃耀:我家的地原来都是抛荒的,流转也流转不掉,自己种也不划算,种粮大户也不愿意要。

蚌埠市地处安徽东北部,淮河穿城而过,水资源丰富,很适合农业耕作。然而,由于地势高低不平、施工难度大,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一直不够完善,灌溉跟不上,全市500多万亩耕地,一大半只能种经济效益较低的旱田作物。紧挨淮河,却没水可用。李乃耀家的8亩多地,之前只能种小麦、黄豆这些不需要大量灌溉的旱田作物,产量低,还卖不上价钱,一年忙到头,收入经常还不够本钱。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蚌埠市也开始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进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建设和完善水利设施,将原先的低洼旱地、低产旱田,改造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水田。

如今,经过提质改造,马城镇朱村的3000多亩耕地,都变成了一块块整齐、规模化的方格田,新建的灌溉水渠,配合各节点上的泵站,既能将周边水系引入农田灌溉,又能及时将多余的来水排尽,使农作物能够旱涝保收。收成有了保障,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土地的租金涨了。过去很多撂荒的耕地,一下都成了香饽饽。

现在,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不仅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流转费,还可以到农场就业,或者外出打工,再有一份收入,当地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改造后的耕地更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也吸引了有着现代化设备和经营理念的企业来承包,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粮食产量、提升了粮食品质。

从2020年至今,蚌埠市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现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成效显著。到2022年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江苏、安徽的耕地保护,是全国耕地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国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使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态势得到初步遏制,耕地总量连续两年止减回增。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综合处处长 陈秀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是根本。下一步,一是稳住总量,通过编制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逐级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晰保护责任;二是优化布局,通过经济奖惩措施,督促南方省份有计划、有节奏、分类别、分区域恢复一部分过去流失的优质耕地;三是压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共同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严格考核。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保护任务艰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与此同时,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超过一半的耕地依然靠天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耕地保护,我们既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稳数量、控用途,同时也要提质量,让每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1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焦点访谈:康庄大道 中国饭碗中国粮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我们继续“康庄大道”系列。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眼下,全国秋粮陆续迎来收获,满眼丰收景,处处秋收忙。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
2023-10-03 11:53:00
焦点访谈:科技赋能 颗粒归仓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年末岁初,也正是玉米等秋粮的收购高峰期,对于种粮的农民朋
2024-01-07 10:21:00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人们经常用这句话来描述乡镇干部的基层工作状况。也有人用“小马拉大车”形象地描述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满负荷状态。为了减轻
2024-11-03 16:09:00
焦点访谈:助力农机上山岗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春暖花开,全国各地春耕备耕正在火热进行。在华北、关中、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平原上,随处可见大型农机在田野里忙碌的机械化春耕场景。但是,我国的
2024-04-02 21:54:00
焦点访谈:秀水泱泱 科技赋能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里是浙江嘉兴的南湖,这两张南湖的照片分别拍摄于2016年和2021年,同一视角相隔5年,水质的变化已经清晰可见。今天的南湖水,水草荡漾,
2024-05-23 22:23:00
劳春燕:实力“霸屏”,连续9天时间不停歇式地主持《焦点访谈》
劳春燕连续9天时间不停歇式主持《焦点访谈》啦!《焦点访谈》节目是央视一套的老牌节目、品牌节目,也是一档标志性节目,因为这个节目有很多的铁杆粉丝,所以对于该节目的主持人也是十分关注
2023-03-01 22:53:00
央视《焦点访谈》用7分钟报道我市抹茶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全国第一 全球第二央视《焦点访谈》用7分钟报道我市抹茶本报讯(王涛) 4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新闻专题《土特产亮出“隐藏款”》。报道说,贵州铜仁江口贵茶
2024-04-13 08:35:00
快手大模型首次集体亮相 获《焦点访谈》报道关注
...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闭幕。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今年的大会展览持续扩容升级,展览规模、参展企业数、亮点展品数、首发新品数均创历史新高。大会聚焦大模型、算力、
2024-07-08 10:10:00
...铜陵日报本报讯(记者 方盼亮)2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为题,对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性进行了细致解读,并阐述了保
2024-02-03 17:1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