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晁错之死,背后有这么多黑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8 10:1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汉武大帝》电视剧中的御史大夫晁错,是历史上善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代表。

他与汉景帝相交的时间很长,景帝刘启做太子时,晁错就担任太子家令,相当于太子府的大管家。

景帝继位后,晁错即被擢升为内史,执掌京畿重地,这个重要职位,往往也只有皇帝最信得过的人才能担任。

在削藩这件事上,景帝内心是很急迫的,他在登基的第二年,就任命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其目的就是让晁错发动督察机器,查纠并整治心怀不轨的诸侯们,随后的削藩令更是把各路诸侯们放在火上烤。

晁错之死,背后有这么多黑幕

但是汉景帝显然低估了诸侯们的胆气,当七国之乱爆发时,从未经过战阵的他好像被吓到了。心不甘情不愿地采用了袁盎的计策,期待杀掉晁错能平诸侯之乱。

于是,一场诛杀晁错的阴谋在朝堂上被达成,而那天,晁错没有上朝。散朝后,中尉陈嘉带人到晁错府上,谎称皇帝诏他“上朝议事”。晁错信以为真,他穿上光鲜的朝服,跟随中尉上路。到达东市时,中尉拿出诏令,当街腰斩晁错。而死时,晁错还穿着朝服。

晁错被杀,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也许晁错该死,但他绝不该死在削藩这件事上,毕竟他是为汉家天下谋长远。晁错其人

如果非要找出汉景帝刘启最亲近、最信任的大臣,那一定是晁错。

也难怪,晁错,是有为之君最爱的那类人。

他理论功底深。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世上鸿儒绝迹,典籍难觅。当时,秦朝博士伏生冒着被灭族的风险,将一本《尚书》藏在墙壁夹层之中,才为世间保留了一丝儒家的火种。秦灭汉兴,儒家思想从灰烬中再度萌芽。汉文帝时,为传承儒学,召90高龄的伏生入朝讲《尚书》,但伏生年事太高,无法远行,不得已就准备选派一个学贯古今的才子到山东伏生家中跟随他学习《尚书》,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晁错。这说明,年轻人晁错的理论功底是绝对一流的。

难得的是,他还是个实践家。

古言“百无一用是书生”,道尽了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无奈。但晁错却既是学霸,又是实干家。

晁错是与贾谊并肩的人。贾谊自不必说,一篇《过秦论》彪炳千古,但晁错的《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等政论文章也不遑多让,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晁错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每篇文章都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其提出的移民戍边思想,到目前为止仍是最好的边疆积极防御策略,可操作性极强。

晁错之死,背后有这么多黑幕

在明知削藩令会让自己置于险地的情况下,晁错从未退缩,甚至于他的父亲因为担心削藩令的巨大政治风险而服毒自尽后,晁错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选择,这份坚定不移的改革者心态值得世人学习。

如此晁错,天应厚之,人应爱之。但看完整部《汉武大帝》,千载后思来,晁错在当时依然是非死不可。晁错之死

晁错与汉景帝相交甚厚,在刘启做太子时,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因屡有奇思妙想,便被刘启称为“智囊”。刘启即位之初,极为依仗晁错,他把晁错放在内史任上,掌管京师,足见对其信任之重。

景帝还时常单独诏见晁错,每次晁错提出的建议景帝均会采纳,甚至在某些关系到国家根本的制度上面,俩人一商量,直接就撇开满朝大臣开始施行,据记载,仅律法一项,因晁错建议而修改的就有三十余处。景帝对晁错的宠信一时无两,即便九卿亦有未及,这动摇了汉朝的群臣集议制度,引起了丞相、三公、九卿等大臣的不满,尤其丞相申屠嘉极为嫉妒晁错,必欲置之死地。

晁错之死,背后有这么多黑幕

申屠嘉得知晁错让内史府擅自凿墙开了一扇南向的大门后,以被凿之墙为皇家宗庙外墙为由要处死晁错,幸好此事被晁错得知,他提前向景帝请罪得到原谅。在朝上,景帝坚称内史府凿墙开南门是自己的意思,最后此事不了了之,但是丞相申屠嘉由此气得提前退休,不久后即病死。

此次交锋,虽以晁错胜利而告终,但可看出他与朝中重臣的矛盾不可调和,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另外,晁错因为积极主张削藩,与魏其侯窦婴,大臣袁盎等政见不一致的人也有很深的矛盾。

晁错年少时学的是法家之学,后又融入儒家思想,虽然法中带儒,但其性格确如班固在《汉书》中所评价:错为人峭直刻深,也就是严厉、刚直、苛刻、心狠。用现代话说,晁错这种人天生爱得罪人。

后宫中权势最大的窦太后,因为笃信黄老无为之术,也视法家的晁错为眼中钉。

汉朝另外一股庞大的势力——诸侯王们不用说了,那更是恨晁错恨得牙痒痒。

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看得出来,除了汉景帝刘启,朝廷内外到处都是晁错的敌人,他们张大了眼睛,只等着一个契机,一旦这个机会来临,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杀死他。

机会很快就来了。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此后,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晁错之死,背后有这么多黑幕

面对声势浩大的叛乱,汉景帝显然有些意外,他没料到事态发展成这个局面。而晁错在此时也展示了他在军事上的短板,他提出了一个馊主意,让景帝效仿汉高祖刘邦统领三军,御驾亲征,而晁错自己则坐镇长安,以为后援。

且不说晁错有无当年萧何坐镇后方那种“镇国家,抚百姓,馈饷不绝于道”的能力。单论景帝刘恒,他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做皇帝也才三年,如何能与戎马一生的高皇帝刘邦相比?

让景帝去统领三军,御驾亲征,相当于是给他出难题。见晁错憋出这么个平叛方略,本就彷徨无措的汉景帝刘启更是心焦难耐。

景帝召袁盎问计时,袁盎挥退左右,直接献上了杀人计:诸侯起兵的原因是皇帝身边有奸人,他蛊惑皇帝残害刘姓宗亲,现在诸侯要求“清君侧”,陛下自己动手清除了晁错,诸侯也就没有了起兵的理由,自然各自散去,大家此后马照跑,舞照跳,岂不美哉?

虽然当时景帝有点犹豫,毕竟诛杀自己的老师,还是有些于心不忍。但十几日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要求族灭晁错。景帝的批示只有一个字:“可”。

晁错的命运就这样被注定了。

晁错之死,背后有这么多黑幕

散朝后,如前所述,晁错身着朝服,被中尉陈嘉腰斩于长安东市。

其实大家都明白,诸侯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造反,绝不是诛杀一个晁错就会止兵的,聪明如袁盎,难道不知?精干如景帝,莫非不明?

但晁错必须死,晁错不死,朝廷就无法凝聚力量平叛,人心不齐,则泰山难移。所以,为了凝聚人心,景帝也必须杀掉晁错,以此抚慰窦婴、周亚夫、陶青、袁盎、众诸侯们,使他们齐心护国。

果然,晁错死后,“七国之乱”毫无止歇的迹象,“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尽显虚伪,此时,天下人均知,景帝屁股下的那把龙椅,才是造反诸侯们的目标所指。连最先同情他们的普通人,也掉头对刘濞们嗤之以鼻,社会舆论因晁错一人之死,被空前地调动起来,真理偏向了朝廷一边。

随后,景帝令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老将栾布领兵平叛,只用了三个月,就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但晁错,就这样死了。

晁错之死,背后有这么多黑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8 1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晁错与刘濞的命运及其在七国之乱中的作用
...许多人都预见到这会触怒诸侯国,但令人困惑的是,即便汉景帝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仍决定处死晁错,并采用了极为残忍的“腰斩”方式。为什么汉景帝要采取如此激进的策略呢?首先,袁盎等人
2023-10-02 07:52:00
汉景帝刘启:史上最能忍的皇帝,是如何把权力牢牢控制在手里的?
汉景帝刘启:一个隐忍到极致却掌控全局的皇帝,如何翻云覆雨稳固权力?提起汉景帝刘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没啥存在感。爹是“仁厚治国”的汉文帝刘恒,儿子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而夹
2024-12-19 10:09:00
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占据江浙,拥兵二十万,被汉景帝俩月击败
...源历史遗留问题。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时间是在汉朝,在汉景帝在位期间的第三年。发起叛乱的一方不是平民百姓,而是汉朝的诸侯王。在刘邦铲除异姓王之后,汉朝的诸侯王就基本上没有异姓人了
2024-02-26 13:05:00
杀了晁错七国也不会退兵,汉景帝为何还要杀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为汉景帝采取了晁错的削藩政策,触动了诸侯王的利益,于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爆发。当然古代讲究的是师出有名,这七王虽然造反,但也是打着“请诛晁错,
2022-12-25 21:19:00
父亲自杀后,晁错为何随即被腰斩弃市而亡
...的一员,对朝廷的不满已经积累已久。他痛失爱子后,对汉景帝更是怀恨在心,只等一个引燃战火的导火索。当晁错的建议得到汉景帝的采纳,朝廷开始行动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时,刘濞终于按捺不住
2024-05-08 19:05:00
汉文帝刘恒八个儿子不同命运的背后
汉文帝刘恒总共生了八个儿子,汉景帝刘启和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继妻兼首任皇后窦氏所生,代孝王刘参和梁怀王刘揖是庶出,生母不详,史籍记载为诸姬所生。至于汉文帝和原配“代王后”(姓名、身
2024-02-05 19:23:00
晁错的死是不是冤死,这算不算汉景帝的失误?
...。学成归来后,晁错成为太子舍人,来到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身边工作。在被擢升为博士后,晁错上《言太子宜知术数疏》,建议太子掌握治国方略。因而不仅汉文帝欣赏晁错,将他指派为太子
2023-01-30 16:04:00
周亚夫:西汉功臣的悲惨命运
...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作风,特意把他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告诉汉景帝:周亚夫就是关键时刻启用的将军。汉景帝统治期间,由于他推行削藩政策,激起了刘姓诸侯王的大规模反叛。当时诸侯
2023-11-22 14:45:00
刘荣之死:汉景帝的决策与背后的原因
刘荣死了以后,汉景帝和窦太后反应大相径庭。汉景帝那是老心肝疼啊,他是真心疼;窦太后倒是镇定得跟没事儿人似的,简直就像是一块木头疙瘩嘛!再说,汉景帝给安排处理这事的主审官,看看他的
2024-01-10 17: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