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12 14:47:00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最近,美国圣母大学罗腾飞教授和合作者,首次揭示了自然界海水中纳米塑料的形态。

研究中,他们通过使用一种独特的气泡沉积技术(SSBD,shrinking surface bubble deposition),来捕获和观察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期间,课题组检测了来自中国深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德克萨斯州、韩国蔚山、以及墨西哥湾的海水样品。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图 | 罗腾飞(来源:罗腾飞)

该团队发现世界各地海水中都普遍存在纳米塑料,并且形态和化学成分各异。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在墨西哥湾 300 米深的海水里发现了来自矿泉水瓶材料分化来的纳米塑料颗粒。

由于气泡沉积能把这些纳米颗粒集中在一个基地表面,课题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第一次直观展现了自然界中包括聚苯乙烯、尼龙、和苯二甲酸乙二酯多个种类的纳米塑料的形态和尺寸。

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当前自然界中纳米塑料检测和可视化问题,同时也为环境与生物毒理性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来源:Science Advances)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证明了纳米塑料在海洋中的普遍存在性,并第一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视化,呈现了自然界中纳米塑料的真实形态,为纳米塑料的毒理性研究和海洋生态的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针对相关论文,评审专家表示通过使用多种分析技术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加彻底地分析纳米塑料的方法。

例如在观察聚苯乙烯时,尽管其在海洋中含量丰富,由于其极易分解成更小的苯乙烯低聚物,因此这些低聚物尺寸太小,无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捕获,而拉曼光谱的使用则可以检测到聚苯乙烯。

据介绍,SSBD 技术可以直接将待测样品与纳米金属颗粒悬浮液混合。研究中,课题组使用 10nm 的银颗粒,在脉冲激光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效应从而生成气泡。

等离子体效应导致的温度场变化,使得气泡周围形成“马兰戈尼流”——这是一种由表面张力梯度而造成的传质现象。

形成的“马兰戈尼流”会将液体中悬浮的颗粒运送到气泡表面,从而被气泡“捕获”,最终被堆积到三相接触线处。

当停止激光激发,气泡慢慢变小并最终消失,气泡捕捉的颗粒被最终沉积在基底上,以供后续的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检测分析。

相比于其他检测方法要求对样品进行繁琐的过滤,SSBD 无需复杂的预处理操作便能检测到超低浓度下的目标样本。

除此之外,该团队于 2020 在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上发表的一项论文表明,SSBD 技术可以减轻传统光热沉积技术中生物分子降解的问题,即能在不损坏生物功能的情况下提高检测极限。

基于这两点,课题组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在超低浓度下的微小固体污染物检测和生物传感上,可以发挥较大的潜力。

比如,利用 SSBD 来浓缩血液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提高灵敏度并改善早期癌细胞检测,进而更早地检测和治疗癌症。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来源:Science Advances)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每年有数百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事实上,海洋中的纳米塑料颗粒到底是什么样?此前没有人知道。

作为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材料,塑料的全球产量每年高达 4 亿吨,而其中有多达数百万吨塑料垃圾会进入海洋。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塑料会由于紫外线的照射和海洋湍流的力学破坏,分解成肉眼不可见的微米或纳米尺度的小颗粒。

通过目前的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等,已经能在海洋和淡水水域中观察到微米尺度(1-5000 微米)的塑料颗粒。

但是,当这些塑料颗粒的尺度到达纳米尺度(<1 微米)时,现有的技术和手段便无法再观察到自然环境下的纳米塑料。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微米塑料和纳米塑料对生物体的毒性,与颗粒尺寸和颗粒形态呈负相关。

这意味着更小的塑料颗粒更容易穿透生物的保护膜,并且可能携带未知的有毒物质或重金属渗透进入生物和人体系统。

因此,了解自然界中纳米塑料存在的形态,对其毒理性和环境研究尤为重要。当前,对于纳米塑料的检测主要基于热解耦合气相色谱-质谱法。

但是,这项技术需要大量的过滤步骤和浓缩步骤,并且纳米塑料会在热解偶的高温环境下气化,无法提供有效的自然环境下的尺寸和形态信息。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来源:Science Advances)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多位球友友情提供实验海水

而针对气泡生成,罗腾飞此前拥有一些成果积累。基于此,他想更深刻地理解微观尺度下的传热传质规律。

后来,他和团队在实验中观察到气泡收缩后形成的高浓缩沉积物,这为本次课题的确定打开了大门。

在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海洋生态学家胥炜教授交流之后,罗腾飞决定利用这项技术对海水纳米塑料污染物进行“捕获”和识别。

之前,他们曾证明这项浓缩技术并不会因为高温造成有机物分子降解的问题,其能在极低浓度条件下捕获到样本,并能最大程度上保留样本原有的结构。

而这恰好为研究自然界中海洋纳米塑料的可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本确定实验可行性之后,他们便开始收集全球范围的海水样本,一共获取到来自中国深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德克萨斯州、韩国蔚山、以及墨西哥湾的海水样品。

之后,他们便开始使用 SSBD 技术分析这些样品,借此成功浓缩到了海洋中可能存在的数种纳米塑料,最终通过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完成了识别和可视化。

罗腾飞表示:“研究的成功离不开德州农工大学的胥教授,我们是读博时一起踢球的好友。

几年前胥教授看到我的气泡实验第一次在国际空间站完成的媒体报道,便问我有没有考虑过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海洋的纳米塑料检测。”

基于这个想法,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发动好几个球友帮忙在全球范围取水样。

正是因为多方好友的帮助,才促成了这一系列从太空到海底纵跨 400 多公里的研究。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来源:Science Advances)

最终,相关论文以《海水中纳米塑料的直接观察和识别》(Direct obser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anoplastics in ocean water)为题发在 Science Advances[1]。

Seunghyun Moon 是第一作者,胥炜和罗腾飞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科学家研发气泡沉积技术,可捕获海水中极微量的纳米塑料

图 | 相关论文(来源:Science Advances)

此外,尽管在这项研究中他们目前还未使用到 AI 技术,但是在罗腾飞的其他研究中,AI 已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该团队的大多数课题与计算机科学联系紧密,比如在之前的聚合物的研究中,他们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对现有最大的聚合物数据库进行训练,生成了一个包含约一百万个聚合物的基准数据库——PI1M,这为高分子信息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信息。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PI1M 在此后的聚合物信息研究中,多次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测试数据库。

除此之外,他们还使用主动学习策略来探索具有高热导率的聚合物,这种机器学习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他们对于大通量聚合物数据库的筛选能力,并为工程领域发现了更多具有优秀性能的聚合物。

类似的机器学习策略,他们还应用在了热电材料优化上。在 2023 年于 Advanced Materials 发表的论文里,他们提出了一种集成贝叶斯优化和高斯过程回归的混合数据驱动策略,以优化热电材料中各种元素的成分。

人工智能的参与加速了各种材料系统的开发和优化,同时减少实验次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而对于本次研究来说,鉴于 SSBD 在超低浓度条件下的检测灵敏度,他们目前正在尝试将这项技术用于不同品牌的瓶装水,对其中含有的纳米塑料种类进行统计并对其形态进行可视化研究。预计 AI 技术会极大地提升测试通量和灵敏度。

作为比较,他们还希望使用热解耦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来量化水样中的总塑料含量。

而为了了解颗粒密度与水中纳米塑料颗粒浓度之间的关系,他们计划在特定海域海滩和远海进行采样,并将 SSBD 技术应用于这些样品,最后进行不同种类和形态塑料颗粒的统计分析。

同时,他们也想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将累积流量与实验测量的沉积物密度关联起来,借此建立非线性的相关性,从而确定纳米塑料检测极限的最佳实验条件。

参考资料:

1.Moon, S., Martin, L. M., Kim, S., Zhang, Q., Zhang, R., Xu, W., & Luo, T. (2024). Direct obser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anoplastics in ocean water.Science Advances, 10(4), eadh1675.

运营/排版:何晨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1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学家首次获得纳米塑料清晰图像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比微塑料更小!科学家首次获得纳米塑料清晰图像●陈欢欢微塑料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也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比微塑料更小的颗粒
2024-02-21 02:04:00
原本吃海藻的它们为何疯狂吃塑料
...以摄取和分解微塑料,然后生成纳米塑料颗粒排出体外。科学家们在南极的磷虾体内发现了微塑料,这些磷虾能够将微塑料消化成纳米塑料,并以更小的形式排泄回环境中。这一发现令人震惊,也引
2024-05-14 02:01:00
...,而微塑料则弥散性地分布在地球上。微塑料无处不在,科学家记录了塑料碎片广泛分布的现象,从深海到接近珠穆朗玛峰的顶峰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微塑料的尺寸小于5毫米,纳米塑料则只有微
2024-05-17 05:47:00
科学家在深海热液喷口中发现\
...生能量,为生命起源理论和蓝色能源技术提供帮助。一个科学家小组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发现了无机纳米结构,它们与我们所知的生命分子极为相似。 这些纳米结构是自组织的,起到选择性离子通
2024-10-08 12:02:00
科学家首次观察氢和氧原子结合形成微小的纳米水泡
10月3日消息,科技媒体newatlas昨日(10月2日)发布博文,科学家首次在分子尺度上实时观察到氢和氧原子结合形成微小的纳米水泡。氢气(H₂)和氧气(O₂)反应生成水(H₂O
2024-10-04 01:05:00
科学家发现“黑洞”现象,每天至少有三万吨海水流入洞穴
...是“黑洞”这种神奇的现象在地球很多地方都有出现过,科学家在希腊的还与中就发现了一个“黑洞”,它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吞噬了周围的很多物质。据了解,当海水上涨的时候,海水会从洞
2023-10-06 10:27:00
研究称微波安全塑料不安全:1c㎡塑料能释放20亿纳米塑料颗粒
...4-7次外卖食品会导致一个人摄入12-203块微塑料。视频美国科学家近日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号称可在微波炉里安全加热的塑料容器在功率1000瓦的微波炉里加热3分钟,仅1平方厘米
2023-08-08 18:00:00
...7月26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高性能塑料基热电材料,这个材料又轻又软,并且有温度差的时候还会发电,是实现可穿戴能源器件的技术路径之一
2024-07-26 14:58:00
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发现神奇的纳米结构,生命起源或与之密切相关
根据一项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发现一种神奇的纳米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或与之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2024-11-08 10:4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2025数博会】从技术赋能到场景落地,大模型与智慧治理实现创新融合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跨行业发挥力量?大模型如何与智慧治理创新融合?8月27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智慧政府及公共资源交易治理交流活动第二篇章“理论与融合”中
2025-08-28 12:19:00
【2025数博会】重庆菲利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贝依林:贵州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有很大吸引力
“贵州的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和政府服务给具有很大吸引力。”重庆菲利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贝依林,在参加27日召开的贵州数字产业生态合作交流推荐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5-08-28 14:23:00
【2025数博会】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潘林:数据流通赋能人工智能发展
“在人工智能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当下,数据流通正成为驱动这一新型生产工具发展的关键引擎。”8月27日,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潘林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贵州数字产业生态合作交流推介会上说道
2025-08-28 14:24:00
直播预告|直击2025数博会:探秘六大展馆,解锁硬核“黑科技”
8月27日至30日,2025数博会专业展将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门迎客,六大展馆共有375家参展企业,华为、百度、超聚变
2025-08-28 14:24:00
【2025数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AI驱动科研范式变革
“斯坦福大学《2025年AI指数报告》称,去年全球AI市场规模已突破39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8万亿美元
2025-08-28 14:24:00
【2025数博会】北京合力亿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宏生:客服AI员工开启企业数智化旅程
“大量高重复沟通工作和情绪积累导致的客服行业高流失率问题突出,对企业和员工都是困境。”在27日上午召开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828精选AI企业应用方案宣讲会上
2025-08-28 14:24:00
【2025数博会】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平:与贵州共筑国产化数字生态
8月27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贵州数字产业生态合作交流推介会上,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平介绍公司在黔布局
2025-08-28 14:24:00
果然财经|小瓶酒饮和迷你冰激淋受热捧,“以小切大”占领市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志恒点外卖时,商家附赠的那瓶掌心大小的碳酸饮料;逛超市时,冰柜里码得整整齐齐、一口就能咬下的迷你雪糕——如今的消费市场里
2025-08-28 14:29:00
8月25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在武汉启动,百余名记者深入武汉经开区,一系列调研报道生动勾勒出一幅“中国车谷”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2025-08-28 14:34:00
万达影城携手淘票票助推“轮椅友好厅”惠及全国近80城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两周年之际,万达影城作为首席合作院线,与淘票票、阿里公益共同宣布,“轮椅友好厅”无障碍观影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
2025-08-28 15:03:00
万达电影暑期档“吃谷”挣了1个亿 爆米花桶成“新型谷子”
近日,万达电影继中期披露净利润同比激增 372.55% 后再传捷报——暑期档IP衍生品销售总额达1.0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94%
2025-08-28 15:04:00
卧兔旗下WotoHub AI小兔数字员工行业首发,创造海外红人营销新纪元
是否大家都有体会:红人营销正从创意campaign变成重复劳动?跨境卖家有好产品、好内容,却总在执行中脱节。人力被机械性工作消耗
2025-08-28 15:35:00
从 1.5 亿瓶到再登国际顶刊,滋源无患子为世界贡献东方头皮养护新方案 | 特稿
导语:滋源无患子再登国际顶刊,卖出1.5亿瓶的“超级单品”硬核实力全解读回望中国洗护产业的变革,2014年必定是个值得标注的年份
2025-08-28 15:35:00
AMD奥尼携手发布全球首款基于锐龙 AI MAX+395的液冷Mini AI 工作站SMART AI Hub
深圳,2025年8月27日 —— 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奥尼电子、Abee携手AMD发布基于AMD 锐龙 AI MAX+ 395的全新SMART AI Hub
2025-08-28 15:36:00
中国食品2025年半年报:全链赋能行稳致远 聚焦增长蓄力未来
近日,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食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5年中期成绩单。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
2025-08-28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