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找准扩大内需关键点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1-09 05: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李清彬

找准扩大内需关键点

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从消费看,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潜力巨大;从投资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出现放缓趋势,但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产业新领域新赛道等方面的投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总体来看,国内需求持续扩大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指明了方向。

消费和投资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具有紧密互动关系的。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所在,投资则是实现这个最终目的的重要手段。消费需求催生生产供给,进而需要投资来形成相应的生产能力;消费需求规模增加,促进供给规模增加,进而推动投资规模扩大;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也要求供给结构随之变化、与之匹配,从而引致投资结构的相应变化。同时,投资并非完全被动地被消费牵引,一些投资特别是创新性投资也能够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因而,必须正确认识消费和投资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推动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更有效、更可持续地扩大国内需求。对此,我们既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又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找准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点。

一方面,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需顺应消费升级、下沉、融合等趋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努力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一是激发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推动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等加快更新迭代,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聚焦中老年等人群的新需求,挖掘和释放相关消费潜能。同时,加快推动消费下沉从扩面转向提质,促进乡村消费需求更好释放。持续深入推进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二是夯实消费增长的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能力,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断提高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需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提升城市商业体系,合理布局养老、托育、餐饮、家政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态,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度;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推动重点商贸街巷改造升级;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完善重点消费领域服务标准,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此外,还要加快清理制约消费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有序破除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

另一方面,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切忌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需把消费和投资作为一个整体,瞄准现实和未来的实际需求扩大投资。

聚焦重点领域扩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快补上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大对乡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投资,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加大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加快节能降碳等技术改造,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施消费促进专项投资政策,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关键生产线改造升级,引导各方面增加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加大绿色消费领域投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投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投资,抢占战略制高点。加大新兴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投资,推动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等领域的投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调动多元主体投资积极性。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进一步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和执行进度,优化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有效发挥带动放大效应。着力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以点带面地为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推动出台实施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外商来华投资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持续推进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为外商来华投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扩大投资、提升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要持续推进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抓紧建立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加强项目融资支持和用地等要素保障。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建设运营。积极稳妥推动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健康发展,促进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加强项目研究论证,高质量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做好投资效益评价,加强投资风险防控,有力提升投资效益。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释放内需新潜力
...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石鑫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因此,自治区党委十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
2024-01-12 09:13:00
...转自:四川新闻网国家发展改革委15日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围绕“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
2022-12-21 10:56
首席连线丨金梓才对话陈果:宏观政策积极有为,乐观看待后市,产业增量机会值得关注
...量政策受到多方关注。陈果认为,2025年政策将以全方位扩大内需和“AI+”为核心。陈果指出,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人工智能+”或“AI+”
2024-12-17 09:04:00
...”。江西在这方面将如何发力?尹弘:我们将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加快融入
2023-01-15 03:35:00
为了明年经济,各地都拼了!
...随着顶层设计出炉,各地方也先后召开会议围绕促消费、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者信心等进行积极部署。安徽省委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推动招大引
2022-12-22 10:19
...低。 “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将是2024年财政政策的一个关键点。”王青团队称,在2023年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发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与
2023-12-13 01:25:00
促进服务消费 贵州将从这些关键点入手
...会需求转换,服务消费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成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2025年,贵州将支持各地丰富打造餐饮消费载体,以产业化思维推进精品黔菜、生态黔菜、
2025-01-15 03:49:00
从中央连提42次“力”看中国经济明年如何发力?
...是扩大国内需求。“在明年经济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中,扩大内需被放在了首要位置。扩大内需上,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向中新网“
2022-12-18 00:10
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杨光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部署扩大内需,提出要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何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如何进一步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显然是摆在青
2023-12-14 06:2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