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增强创新驱动力 激活发展新引擎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8-05 02: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增强创新驱动力 激活发展新引擎

——贵州科学院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增强创新驱动力 激活发展新引擎

贵州科学院百香果团队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

增强创新驱动力 激活发展新引擎

贵州科学院科研人员正进行食品检测-样品前处理。

增强创新驱动力 激活发展新引擎

贵州科学院3D打印团队研发工作现场。

曾帅 段超木

这是一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科技之师。

这是一个脚踏实地,善于创新的科研团队。

这是一家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省级科学院。

88载砥砺奋进,贵州科学院作为省内最大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多彩贵州的伟大使命下,紧盯“四新”“四化”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奋力谱写着一篇篇跨越发展的豪迈乐章。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面向未来,贵州科学院将秉承“科研立院、转化强院、人才兴院、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办院理念,发扬“创新、求实、协同、奉献”的新时代贵科精神,以提升科研能力引领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科技改革服务发展为动力,以整合内外资源支撑发展为抓手,举全院之力、聚各方之智,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聚优势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唯有自主创新才能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想把科技创新这个‘变量’用好,关键是核心技术攻关。”这是用10年时间,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共性瓶颈问题的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研究员张钦所说的话。

张钦向笔者介绍,我国磷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但约90%为不可直接利用的中低品位磷矿。而且,现有磷矿企业采用的传统选矿法,实际利用率为38%左右,所得磷精矿品质较差且产生大量尾矿,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带来巨大环保风险。

正因如此,张钦与其研究团队成员们下定决心要解决中低品位磷矿磷回收率低及硫酸法萃取磷酸产生大量低质磷石膏难以有效利用而制约磷化工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

“我们寻求创新磷矿选矿技术,从源头解决磷矿尾矿产生和磷回收率较低、所得磷精矿品质不高对后续深加工带来的不利因素,配合萃取磷酸工艺改进调整可以大大改善磷石膏生成处理条件,直接得到品质优良的石膏广泛加以利用,从而使磷矿中伴生钙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现有硫酸法萃取磷酸做到磷石膏减量提质有效利用得以可能实现。”张钦说,从煅烧浸取再到过滤获取优质磷精矿,每一步工艺流程的背后都是团队无数次的摸索总结。

10年时间,张钦团队和他们的新型选矿技术真正做到了从源头解决磷矿尾矿产生、磷回收率较低、所得磷精矿品质不高等问题,大大改善磷石膏生成处理条件,直接得到品质优良的磷石膏。

作为省内最大综合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省化工研究院的重点项目突破在贵州科学院并不是个例。

贵州科学院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我国3D打印材料长期依赖进口产品的问题,通过开展3D打印专用聚合物材料制备、改性、性能调控等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贵科系列3D打印专用聚合物粉末产品,有效突破材料制备、改性与循环使用关键技术问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多品种材料实现进口替代,解决了传统3D打印材料种类少、长期使用稳定性差、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不足等问题。

团队研究员吴健表示,贵科材料在国内首次实现3D打印废旧聚合物粉末的再生利用,解决了长期困扰3D打印行业的材料可持续应用问题,相关零部件已累计交付近20万件。同时,相较传统材料,贵科材料3D打印生产合格率从80%提高到95%以上,使用成本降低30%以上。

近年来,贵州科学院以科技攻关为己任,围绕我省六大产业基地和32个重点产业,聚力攻关全院五大优势创新板块。

“十三五”期间,贵州科学院新立项科研项目728项,资助经费5.1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19%;发表科技论文1043篇,SCI、EI收录论文比“十二五”末增长65.22%;获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贵州省最高科技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科技成果奖32项,比“十二五”末增长146.15%。

添活力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当技术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后,产业链的打造便只差成果转化“临门一脚”。

作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阵地,贵州科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作贡献。

“科技项目的成绩不仅在技术创新上,还应在成果转化效率上。”贵州科学院“新型绿色肥料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其在特色农业专用肥研制中的应用”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贵州省化工研究院院长田娟介绍,项目围绕柑橘、猕猴桃等山地农业在化肥减施增效、土壤改良、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对绿色肥料的技术研制、绿色肥料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绿肥技术,建设了贵州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园区土壤、水体、环境监测平台,推广“科学配方+精准施肥”模式。

同时,还通过联合贵州省五谷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

目前,该项成果转化产品“五谷惠”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绿肥技术集成已在贵阳、毕节、威宁、铜仁、修文等地进行试验示范。

无独有偶,贵州省植物园百香果团队在国家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等政策的引领下。自2020年以来在省内百香果主产区及核心区从江、榕江两地不断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试验示范、科技攻关,探究出了一条“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两手抓的发展新思路。

“我们所做的不仅是科研,还应该大力推动技术示范和推广,让更多的村民农户会种、种好百香果。”团队负责人龙秀琴研究员说,近年来,我们着力开展贵州百香果良种创新和配套良法课题研究,重点开展百香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异资源功能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杂交新品种创制、育苗及设施栽培示范。目前,已收集保存百香果种质资源20余份,认定新品种2个。

同时,团队在龙秀琴的带领下,深入乡村调研、推广,在榕江、从江等百香果核心示范区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30余次,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累计辐射带动种植3万余亩,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十三五”期间,贵州科学院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25.2亿元。“十四五”以来,贵州科学院强力推进成果转化“造峰填谷”行动,年均服务企业2700余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5亿元以上。

强融合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创新平台汇聚,是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近年来,贵州科学院紧跟发展趋势,稳步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持续点燃创新贵科的“强引擎”。

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多年发展,所属人才团队为“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成果转化公司为“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石化西南地区唯一‘三剂’供应商”。

中心在聚烯烃领域纳米材料研发应用与成果转化领域多项独创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有覆盖纳米功能单剂、纳米功能复合助剂、纳米功能改性母粒三类成熟产品,实现从全产业链上服务高性能聚烯烃产业。

依托核心科技成果多种有机-无机结构一体化“纳米功能单剂”所开发的“纳米功能复合助剂”产品已在石化企业规模推广,技术成熟度达GB/T37264-2018定义8级。打破国内二元、三元流延聚丙烯进口料垄断,带动石化企业增产26万吨、增收21亿元、增效5亿元。

另一边,贵州科学院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平台自主研发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通过建成国家食品(云技术应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率先在地方检测机构实现检测工具的物联网化,检测过程的信息化,检测报告的数字化,并在分析测试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标准制修订方面取得了百余项重要的资质和标志性成果。

而在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创新运用现代分析、大数据、物联网、理化指标智能识别、现代智能感官等技术,所开发的“酱香型白酒智能勾调”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上人工无法科学量化的酱香型白酒感官感知、风味化学、智能配方、质量等级评价、科学决策等瓶颈问题,建成了酱香型白酒智能勾调技术应用中试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优级品,产品优级率达99%,生产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30%。为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赋能。

众多平台的创立,为贵州科学院构建了创新血液的“强心脏”。截至目前,贵州科学院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

“十四五”以来,贵州科学院还在产业链供应链需求引领下,加强推进“国家食品(云技术应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做优做强,着力构建“贵阳贵安·贵州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酱香型白酒智能勾调”“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等中试孵化平台。

壮队伍 构筑招才引智“强磁场”

科技是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人才就是最核心的引擎。深谙此道的贵州科学院,一直以来,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下足功夫。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一直是贵州科学院的重心之一。“重视优秀人才、培育下一代一直是贵州科学院的传统,我们要让年轻人在具体的研发、试验、示范推广中锻炼、成长并脱颖而出。”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团队负责人贺红早介绍,我们团队围绕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以植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学等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已形成了平均年龄低于40岁,拥有高级职称15人的年轻团队。

科研团队的“年轻”并不意味着其“人微言轻”。贺红早及其团队在成果集成应用与专利转化上收获颇丰。

——建立的年产5000吨金刺梨果酒生产线,年产金刺梨果酒5000余吨,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实现利润6000余万元;

——开发出空心李酒系列产品,年产空心李酒2000吨,带动种植户增收3000万元以上。

贺红早与其带领的团队,只是贵州科学院新鲜血液的“冰山一角”。喀斯特资源与生态环境团队、先进新型材料与现代化工团队、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团队……正是这一支支充满年轻人朝气与活力的“生力军”赋予了“贵科”旺盛不竭的创新生命。

除培育“接班人”以外,作为“没有围墙”的新型科研院所,贵州科学院还在引才、用才、留才方面呈现出敢做、敢用、敢为人先的姿态,以打造重点人才“蓄水池”、破除“四唯”人才评价标准、完善引才用才制度、坚持务实管用原则、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贵州省设置流动性编制是一项创新举措。‘蓄水池’解决了企业、人才双向的问题。企业不需增加用人成本,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对于人才来说,获得稳定的保障,更能潜心研究。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到贵州,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贵州科学院党委书记薛涛介绍,截至目前,“蓄水池”已征集到511家企业1400余个岗位需求,并按照“一企一策”“一人一策”落实了82家企业202个岗位的人才引进。

引来了“千里马”,如何留得住?这非常考验“伯乐”的智慧。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是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索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特征,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败的风险。“在一定的机制约束下,我们会对符合科研规律的失败或执行期内无法达成目标的项目、课题,给予结题、终止等宽容限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科研人员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薛涛说。

多士成大业,贵州科学院种种措施为贵州汇聚了全国各地优秀的科研人员,有效地推动了各类人才尽显其能。同时,以创新贡献和创新实绩为导向引领人才主动创新、大胆创新,不断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5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卢泰铭 林峰 晏志聪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福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和州委工作安排,紧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党员,立足福泉实际,从全面系统摸排、建立台
2023-11-09 06:15:00
...网通办”,税收创新正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在落实税费皆重中提质增效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需、民生之实。2022年,益阳税务部门严格落实省税务局党委明确的
2022-12-26 19:57:00
...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让创新“主引擎”持续释放最强驱动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协同新活力。以政策激励创新,出台《清镇市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2023-01-10 05:21:00
...近年来,岑溪市梨木镇河木村在依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品牌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绿色资源,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奏响了红色旅游与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交
2023-01-03 09:15:00
王亚玲“完全满足食品级磷酸质量标准!”7月26日,在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磷化集团)开磷股份贵阳化肥公司年产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项目试车现场,智能化生产线末端
2023-08-05 02:40:00
...值预计达30亿元。建“圈”强“链”,增强产业链韧性,激活内生动力。贵州多重发力,推动数字聚能、龙头带动、创新驱动、智造提速等重点任务,强化重大项目招引、集聚项目落地要素、健全
2023-11-19 06:03:00
...战略,在提高研发投入、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立体仓库,机器人手臂正在将生产好的产品进行搬运堆垛
2024-02-19 02:59:00
以园聚产 以产兴园 激活经济“强引擎”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上接第1版)以产兴园:点燃发展新引擎在产业聚集的基础上,西湖街道更加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近年来,街道通过举办产业对接会、招商推介会、技术创新论坛等活动,
2024-05-31 09:30:00
云南欧亚乳业数字转型激活发展新动力
...南省唯一入选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将点亮发展新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为推动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添砖加瓦。欧亚乳业数字化工厂。作为一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欧亚乳业一直牢固树立
2023-01-31 18:1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