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穿越山海,链接甬舟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4-05-25 06: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工程启动

穿越山海,链接甬舟

穿越山海,链接甬舟

穿越山海,链接甬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工程启动

穿越山海,链接甬舟

5月16日上午,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以下简称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金塘海底隧道在宁波和舟山两侧同时开始相向盾构掘进。

这条位于我省的海底高铁隧道,建成后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地质条件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

到时,世界隧道的排行榜又要刷新了。这张榜单上,中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公路螺旋隧道、海拔最高的高铁隧道、最大直径的单管双层隧道……

就在4月底召开的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上,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发布了“过去50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0个隧道工程”,中国有9个项目成功入选,数量最多、占比最高——

有被国外地质学家认定为“施工禁区”的成昆铁路沙马拉达隧道,海拔2200多米;

有中国第一条通车的超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公里,引领我国隧道建设实现全体系跨越突破;

有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标志着我国隧道建设进入盾构/TBM工厂化施工阶段;

有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这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被称为交通工程中的珠穆朗玛峰。

……

1990年至今,34年间,中国隧道建设规模增长了24倍,建设里程超过世界总量的一半。

钻山过岭,穿江越海。今天的中国,已建成超过5万公里的铁路、公路隧道,打通“咽喉要道”,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中国的隧道施工理念、施工工法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以大盾构为代表的隧道施工设备已全部国产化,并完成了穿江越洋、高原深埋的极限技术挑战,进入完全自主创新阶段,向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更高阶段进军。

隧道的延伸,是一部中国人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史,也是一部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史。

从世界范围看,建隧道的历史开始得很早。考古发现最早的隧道,是公元前2180~前2160年古巴比伦修建的一条长约 900米的人行隧道,穿越幼发拉底河,从王宫到朱庇特庙。

近代,隧道的建造甚至还早于铁路。

1807年,英国就开始修建穿越泰晤士河的水下人行隧道,但开挖时因无法克服泥水涌入隧道,于1808年被迫停工。

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时间到了1825年,乔治·斯蒂芬森驾驶着与别人合作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铁路上试车成功。也在同一年,穿越泰晤士河的水下人行隧道采用了盾构法重新施工。1843年,这条隧道建成,后来被改建为水下铁路隧道。

从此,世界范围内的隧道建设便如桥梁一般,成为铁路、公路线不可或缺的部分。欧洲大陆相继出现了多条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铁路隧道。

在世界十大隧道榜单上,最值得说的莫过于英法海底隧道。这条长51公里、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隧道,从构思到最后完工前后经历了将近200年。早在19世纪初的拿破仑时代,就已经有了修建隧道的想法,但是直到1987年才正式立项。

主要的技术难点在于,到底用什么方法建这条隧道?从最初的建造大铁管分段预埋,到在海底铺设砖块等各种构想,都被现实和科学证明不可行。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实际的交通需要,英法隧道工程真正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最终达成了协议。从1988年开始建设到1994年通车,英法隧道成为世界隧道史上划时代的一个工程。

从英法隧道漫长的建设可以看出,建造水下隧道的难点主要在于怎么打通道。中国隧道得以一日千里地延伸,主要就是因为我们解决了至关重要的盾构机技术。

挖隧道,大体上是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将土层表面挖开建造,造好后上面再回填土层。但是这种方法碰到大山、大海就不大可行。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盾构法,它的施工法就是掘进机在掘进的同时构建(铺设)隧道之“盾”(指支撑性管片)。

这种使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就是“盾构机”,被称为“机械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因其构造精细、系统复杂,所以盾构机的生产制造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工程建设的水平。

以前,中国完全没有盾构机制造技术,只能依靠进口,但是进口一台盾构机需要花费上亿元,甚至维修都要支付高额费用请来外国专家。

所以造路打隧道,往往只能采用敞开式施工,或者硬生生地用炸药一点点地炸洞施工。比如建设成昆铁路时穿山越岭,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为了解决处处受制于人的处境,2001年,国家将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技术研制项目列入了“863计划”,由中国中铁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承担。2008年,经过中国工匠7年攻坚克难,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诞生。

中国盾构机的横空出世,很快卷起了世界市场的浪花,2012年,中国盾构机走出国门,从此一发不可收。十多年过去,中国的盾构机技术在全球占据了主导地位,实现了100%国产化,产销量连续六年世界第一,并使得外国进口盾构机价格被迫降价三分之一。截至2022年底,国产盾构机出口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本次开工的宁波至舟山铁路——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建设机械是一台超大的直径盾构机,叫“定海号”,下线时,它的门脸上还画了一条东海龙王。这台盾构机是专为甬舟铁路的海底隧道建设而打造的,今年1月在长沙下线,它的最大开挖直径14.57米,总重量达4350吨。

根据规划,隧道将用两台这样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分别从宁波、舟山两端相向掘进,最终以不超过20毫米的误差在海底实现精准对接,这是国内超大直径盾构建设史上首次采用两刀盘接触、洞内原位拆解创新工法施工的隧道。

盾构机在地下58米出发后,就要下穿石油、电力等管线,以及海堤、航道等40多处风险源,在向海中掘进过程中,盾构机还要穿越12段高强度硬岩地层。

而在海对岸的舟山侧,又软又黏的地层好比“年糕团”,容易结成泥饼贴在刀盘上影响掘进。因此,盾构机特别在刀盘上采用冲刷的设计,通过冲刷管路对刀盘中心区域进行反复冲刷,防止有黏土残留。

水压大是第二个难题。隧道海底最大埋深达78米,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承受的最大水压相当于成年人手掌上压上一吨的重量。因此盾构机的核心部件都加强了密封处理,可抵御百米深海底的高水压。

两台盾构机如何实现高精度对接,是隧道建设的第三大难题。北斗定位系统,结合盾构机自身高精度导向系统,保证了将两台盾构机中心轴线控制在两公分精度的范围。

这条海底隧道预计于2026年底实现贯通,甬舟铁路预计2028年具备通车条件,从此,舟山群岛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进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 浙江舟山“寻美”海岛建设
...有普陀山、嵊泗等风景名胜,构成了“千岛之城”独特的山海风光。如何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更好展现“千岛之城”发展魅力?“定海的商帮文化,就是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创新突破。我们新时代的
2024-05-19 18:46:00
...日9时30分,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施工的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永兴号”盾构机成功穿越2500米的海域段,进入湛江主城区。广湛高铁正线全长401千米,设计行车时速350千米,线路
2022-12-21 15:59:00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要来了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有了新进展。日前,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浙江宁波至舟山铁路——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盾构工作井建设完成,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金塘海底隧道盾构机始发
2024-02-04 15:57:00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迎新进展 1#斜井顺利贯通
...宁波11月30日电 (方堃 李登辉)11月30日,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1#斜井顺利贯通,自此全面进入矿山法隧道正洞施工阶段,标志着金塘海底隧道又一节点目
2023-11-30 19:11:00
挺进陆海更深处(2024年终系列报道·科技篇②)
...”国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海面106米之下掘进突破山海阻隔,编织便捷交通网络,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工程科技工作者不仅设计、建造了各种桥梁,而且为开掘利用包括海底之下的空
2024-12-02 05:20:00
世界最长、直径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定海号”顺利下线
...沙顺利下线,并将投用于世界最长、直径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建设。据介绍,该盾构机由 10余万个零部件组成
2024-01-13 13:48:00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号”盾构机刀盘下井
...日,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四局承建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甬舟号”盾构机刀盘顺利下井,标志着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盾构机始发进入倒计时。“甬舟号”盾构机刀盘下井。图片来源:国资委
2024-04-26 18:01:00
万米高铁长隧如何穿海建成
...高铁长隧如何穿海建成■宁波至舟山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昨开始盾构掘进 ■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将在海底“双向奔赴”,精准“会师” 金塘海底隧道●西起宁波市北仑区●东至舟山市金塘
2024-05-17 07:52:00
...着“永平号”盾构机刀盘破岩而出,汕汕高铁汕头湾海底隧道在68米深的海底成功贯通。这条连接汕头与汕尾的“黄金通道”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再添一项世界级工程。在这条
2025-04-21 14:41: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