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4年3月26日,随着“永平号”盾构机刀盘破岩而出,汕汕高铁汕头湾海底隧道在68米深的海底成功贯通。这条连接汕头与汕尾的“黄金通道”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再添一项世界级工程。在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动脉背后,广州通信段职工以技术为刃、以责任为盾,在"钢铁蛟龙"腹中织就的通信神经网络。
科技攻坚:海底隧道的“通信生命线”
汕汕高铁汕头湾海底隧道全长9781米,最大埋深68米,复杂的地质环境和超高速运行需求对通信系统提出极致挑战。广州通信段组建“党员技术突击队”,联合多家企业,创新应用“5G+北斗”融合组网技术,在隧道内首次实现全场景无缝覆盖。通过部署智能化漏缆监测系统,实时追踪信号强度,确保350公里时速下通信传输“零卡顿”。
首次在广东铁路新线建设的车站设置独立的通信线缆引入间和电池间,增设蓄电池防漏液托盘,有效防范电池漏液腐蚀短路风险,提高了通信机房安全性和设备运行稳定性。
日夜奋战:织密高铁“神经网”
汕汕高铁全线162公里需铺设通信光缆超200公里,广州通信段数百名职工奔赴一线,开展“百日大会战”。在揭阳惠来段,青年工程师陈工带领团队利用无人机勘测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复杂地形的光缆路径规划,效率提升40%;在汕尾站,女工林班长创新采用“BIM+数字孪生”技术,提前模拟信号塔布局,减少多次的施工返工。同时广州通信段在汕汕高铁中搭建了全国首个高铁海底隧道5G专网,通信工们在高铁建设中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每天步行巡检超15公里,调试设备到凌晨是常态,但看到隧道贯通时信号满格,一切都值得!”广州通信段汕汕高铁项目组组长感慨道。
安全守护:筑牢通信“防火墙”
面对沿海台风频发、信号干扰源多等挑战,广州通信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在汕头南站部署AI智能分析平台,实时监测每一个通信节点;联合广东省气象局搭建灾害预警系统,实现台风路径实时更新。2023年超强台风“苏拉”过境期间,通信段职工24小时驻守沿线机房,保障全线通信“零中断”。
从波涛之下到城市之间,广州通信段以“铁军精神”与“创新智慧”护航高铁动脉,让这条新时代的“海底蛟龙”跃动着科技强音,为中国高铁名片再添荣光。(彭乐)
责任编辑:吴英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1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