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共同缔造美好教育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01 08: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聚焦张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共同缔造美好教育

记者 张小溪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张湾区建区40周年。近年来,张湾区委、区政府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高站位推动教育优先发展,高标准保障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实现教育内涵发展,谱写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新篇章。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张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东风故里,幸福张湾。

前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张湾区城镇居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人口剧增,学校少、学位缺、就学难、择校热等矛盾比较突出。

群众期盼孩子“有学上”且能“上好学”,教育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该区结合实际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解决教育发展痛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直面教育发展痛点难点

市东风第一小学和张湾中心小学均是张湾区车城路片区学校,两校相隔步行约10分钟的距离。

市东风第一小学校长李红卫回忆,2020年该校有54个教学班、2800名学生,学校场地受限,学位不够;张湾中心小学有12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学校场地大,学生招不满。随着周边新建多个小区和生育政策调整,越来越多学龄儿童向市东风第一小学聚集。“择校热”一度升温,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广东路片区。市东风六一小学是区域品牌学校,自义务教育招生划片政策实施以来,该校因场地限制,即使一扩再扩也无法全部满足周边居民子女的入学需求。同在广东路边上的市广东路小学,基础设施条件好,师资配置优,多年来教学成绩稳居张湾区第一方阵,受一些方面的因素影响,该校生源逐年锐减,面临发展难题。

在快速发展的汉江路片区,随着阳光栖谷、万达华府、国瑞府、国瑞中心、汉城世家、大家·十里桃源等多个大型楼盘建成和入住率提升,学龄儿童急剧增加。

该区于2015年9月建成启用张湾区阳光小学,解决阳光栖谷小区及周边居民子女入学问题。2015年底,该校在校生为457人。2023年秋,该校在校生达4188人。据初步摸排,预计2024年秋,该校在校生将达到5200人,学位紧张问题凸显。

直面问题、因势利导、化“危”为“机”,保民生同时促发展,该区教育部门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解题”方式。

建设教联体扩学位促均衡

解决学位不足问题,首先要扩容。张湾区将教育领域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全区教育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集中力量予以推进。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张湾区教育局秉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促均衡”的理念,结合国家生育政策、城镇化建设进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2023年9月,张湾区阳光小学扩建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新增教室24间、学位1200个,极大缓解了片区学位紧张问题。

2023年,该区共推进重点教育项目9个,包括黄龙镇中心小学迁建、阳光小学扩建等项目3个,张湾区国瑞学校、市东风20小学续建等项目3个,中岳路幼儿园装修改造等项目2个,以及新建火箭路学校项目。2023年,该区新增学位6900个。

扩容,满足了新增学位刚性需求。而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则在扩充优质学位的同时,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20年8月,原市直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归张湾区管理。为加快区域融合,该区教育局探索建立“校际班队课小组协作”教研制度,组建10个校际协作小组,常态化开展协作研讨、资源共享,打开校际协作的“窗口”。

2021年,该区第一个融合型教联体——市东风第一小学和张湾中心小学教联体成立。张湾中心小学更名为市东风第一小学东校区,市东风第一小学形成“一校两区”办学格局。两校合并后,市东风第一小学班额由54个扩至83个,学生从2800人增至4479人,教师由140余人增至240余人。学位更加充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车城路片区“择校热”迅速“降温”。

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张湾区在改革中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2023年秋,该区教育局建立“市东风六一小学+市广东路小学”融合型教联体,将市广东路小学作为市东风六一小学东校区,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为引领,共同缔造美好教育与幸福校园。得益于此,广东路片区小学阶段学生家长不再面临“择校难”。

除融合型教联体外,该区教育局还推进共建型教联体建设。通过“以城带乡”“以强联弱”“远近搭配”“大小结合”等有效途径,打造“阳光小学+柏林小学”“东风五中+市四中”“区实验小学+红卫炉子小学”等共建型教联体,推动实现教研一体、协作共建、融合发展。目前,该区学校教联体已达到12个。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该区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并深化共建型、融合型教联体建设模式,让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多起来、强起来,让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惠及面广起来,让居民享有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市东风第一小学校长李红卫有32年从教经历,深耕张湾教育事业发展一线。在落实教联体工作的过程中,她发现无论是城区新建学校还是较偏远的乡村学校,均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协作校在交流沟通中共同进步。教联体打破了以往各个学校在地域、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壁垒和局限,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把更多学校办成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近几年来,张湾区阳光小学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增长近10倍,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市第一方阵。从教34年的阳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袁瑞华见证了这所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一开始周边居民不愿送孩子来上学,如今学校每年学生增长近千人。这种变化既缘于周边人口数量增长,更得益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得到群众认可,群众才觉得你‘优’,才会自然朝这儿聚拢。如今,阳光小学就是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优质学校。”袁瑞华说。

无论是有着40多年办学历史的品牌学校,还是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新兴力量,这些“家门口的好学校”都在张湾教育事业发展中绽放风采,发挥着区域示范与带动作用。

围绕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再发展、普惠公平再提升的新目标,办好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张湾区仍在不断探索。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挥优良传统,打造各具特色的教育品牌……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缔造美好教育,实践中的张湾步履铿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12: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十堰构建优质学前教育体系,城区幼儿有学上乡村儿童有托管
...注。近日,汉成世家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正式交付给张湾区教育局,由教育部门全面接管,统一管理。汉成世家幼儿园负责人李淑玟介绍,他们将以公办幼儿园标准进行装修施工,建成后能容纳
2024-10-29 20:14:00
张湾区新增一家公办幼儿园,提供360个学位
...入园的需要,10月16日上午,汉城世家幼儿园正式移交给张湾区教育局,张湾区再添一公办幼儿园。上午10点,在汉城世家售楼部,开发商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钥匙,正式交给张湾区教育局,
2024-10-16 20:22:00
张湾区教育局慰问东风43小学新教师,听课评课促成长
...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璐 通讯员 曾静 余姗)10月24日,张湾区教育局对东风43小学新教师团队进行慰问活动。张湾区教育局领导先后参观了该校教室、图书馆、操场等教学设施,并与
2024-10-25 10:52:0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十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的用工保障服务。近日,张湾区人民广场社区利用“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举行了一场小型招聘会。市民王锐说,把招聘会摆在家门口,出去逛街和买菜的时间,都
2024-10-06 18:45:00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聚焦张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从“蓝图”到“实景”共享高品质教育记者 曾雨 去年,教育经费总支出7.96亿元,同比增长16.84%;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
2024-04-04 07:37:00
张湾区黄龙镇中心小学:编写清廉教材 传递清风廉韵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通讯员 张羽 高均友)“把廉洁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养成廉洁意识,全社会就会形成崇俭尚廉的社会风尚。”近日,针对学生特点,黄龙镇
2024-03-28 15:46:00
暑期体育训练忙,张湾区中小学在多项赛事上创造佳绩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张湾区持续实施体教融合,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 这个暑假,运动健儿们放弃休息,保持良好的训练和竞
2024-08-22 19:21:00
...正在进行教学设施设备采购,配备到位后即可投入使用,张湾区的国瑞学校2023年9月初中、小学共招录新生1400余人,东风20小学
2024-01-04 08:18:00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张湾区第五教联体研讨教学质量提升联合共教研 携手同发展本报讯通讯 员 王菲儿 报道:3月22日下午,张湾区第五教联体数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在东风48小学举行,教联体
2024-03-28 08:2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