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沂蒙赤子的星河归舟—— 记孔令建博士的归乡守护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7-18 14:38:00 来源:鲁网

鲁网7月18日讯在沂蒙山区的医疗版图上,有一位带着国际视野回归的医学博士。他毅然告别省会城市的优渥平台,将国际前沿的内镜技术带回故乡的土地;他身着几十斤重的铅衣,在无影灯下守护生命,让千万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医学的温度。他就是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二病区主任孔令建,一位用青春和学识诠释“医者还乡”的沂蒙赤子。

沂蒙赤子的星河归舟—— 记孔令建博士的归乡守护

心恋故土:从松花江到沂河水的人生转向

1984年,孔令建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普通家庭。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早早在他心中种下了回馈桑梓的种子。2012年,当他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身份留在附属二院工作时,没人想到这个年轻医生会在未来做出惊人的选择。

在哈尔滨的日子里,孔令建如海绵般汲取医学养分。他跟随导师刘冰熔教授深耕消化内镜领域,短短几年便荣获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一等奖,成为患者口中的“敢啃硬骨头”的青年专家。2016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向他抛出橄榄枝,在这个全国排名前列的医学平台上,他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撷取了河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奖等重大奖项,并逐步走向国际医学学术舞台。

人生与职业的重大转折来自2022年夏天,临沂市人民医院的邀约让他陷入沉思。一边是导师的殷切挽留、省会城市的资源红利,一边是故乡“求贤如渴”的呼唤、父老乡亲对优质医疗的渴望。深夜翻开相册,老家村口的老槐树、少年时帮父母干农活的场景一一浮现,他忽然想起博士毕业时导师的叮嘱:“医生最高的成就,是让更多人活得有尊严。”

“我是喝沂河水长大的,现在该让乡亲们尝尝外面世界的医疗甜头了。”带着28箱专业书籍和满腔热忱,孔令建依然踏上归乡之旅。当他背着双肩包出现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时,同事们发现这位“大牌专家”衣着朴素,开口便是浓浓的家乡话:“以后咱一起干,让临沂的消化病诊疗水平上台阶。”

沂蒙赤子的星河归舟—— 记孔令建博士的归乡守护

镜下仁心:让微创技术扎根沂蒙大地

“内镜是消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更是解除百姓病痛的‘神兵利器’。”孔令建深谙此道。他主攻的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ERAT(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曾让无数患者免于开刀之苦。在国际上,他参与的子镜辅助ERAT研究登上美国DDW大会壁报,世界首例激光碎石治疗阑尾粪石的成果在欧洲UEGW大会引发热议,相关论文多次成为国际期刊封面文章。

回到家乡的第一天,他就给科室带来震撼——连续5台ERCP手术,从上午9点到中午1点,滴水未进却始终保持精准操作。“省城专家就是不一样!”护士们看着他熟练的手法小声赞叹。更让大家惊叹的是,这位“明星医生”没有半点架子,手术结束后主动和年轻医生复盘病例,从导管选择到压力控制,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前不久,一位即将面临高考的患急性阑尾炎的高三学生在家人陪同下找到孔令建。面前的孩子腹部剧痛、表情痛苦,加上高考在即,患者及其家属那无助又渴望的眼神让人心酸。“孩子成绩一直很好,谁知道最关键时刻会出现这种状况”患者父母焦虑地告诉孔令建,“孩子患病后,我们已经咨询了好几家医院的大夫,问有没办法暂时不开刀,让孩子顺利参加高考,幸好有一位知名外科专家推荐了您!”孔令建详细看了患者检查报告、询问了相关情况后说“放心,不用开刀。”这一句话让患者及其家属喜极而泣。随后孔令建穿上铅衣,走进手术室,30分钟后,他成功保住了孩子的阑尾。当他脱下沉重的铅衣时,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但他顾不上擦拭,第一时间向门外的家长展示取出的粪石:“您看,已经清理干净了,手术非常成功,24小时内孩子就可以出院,不会耽误高考。”孩子妈妈当场哽咽地说:“真的感谢您,孔主任,您帮了俺一家一个大忙。”

还有一位烟台的中年男性患者令孔令建印象深刻。该患者患有结石性慢性阑尾炎多年,每次发病都采取保守治疗。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想把病治好,还要把阑尾保留下来。几年内,他到过省内多家医院咨询和治疗,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最后来到孔令建面前。手术非常顺利,住院2天就康复出院。出院时,患者向孔令建翘起大拇指,“被阑尾炎折磨了这么多年,您2天就给解决了。网上说得不假,您确实牛,我非常满意!”

就在前几天,还有一位山东省惠才卡金卡的阑尾炎患者,专程从省会济南赶到临沂市人民医院,经过ERAT治疗后,术后两天即康复出院,对孔令建的医术也是赞不绝口,非常满意。

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三年间,他完成5000余例胃肠镜诊疗,1000多例三、四级手术,创造了“零严重并发症”的纪录。更让人振奋的是,他带来的ERAT技术让临沂市人民医院成为省内少数能开展无创阑尾炎治疗的医院,无数患者因此避免了手术创伤。

为了让这项先进的技术在沂蒙大地遍地开花,孔令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技术推广,手把手指导手术。还先后举办多期培训班,不光是市内专家,还有30多位外省专家都慕名前来参加培训,既提升了消化专业在业内影响力,也提升了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沂蒙赤子的星河归舟—— 记孔令建博士的归乡守护

科研星光:在临床沃土上种出学术硕果

有人说,临床是医生的战场,科研则是照亮前路的星光。孔令建深谙“医研结合”的重要性,即便每天手术排得满满当当,他依然坚持凌晨查阅文献、整理病例。多年来,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省级课题,发表20余篇SCI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2.658。

回到家乡之后,依托医院丰富的病例资源,他的攻关劲头更足了,源源不断地把临床实践转化为科研动力。在消化内镜顶级期《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发表论文,探讨ERAT技术的改良路径,影响因子10.396的成果再次让国际同行看到“中国方案”。更难得的是,他牵头建立临床数据库,带着团队开展“沂蒙地区消化道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这项接地气的研究将为区域疾病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科研不是为了发文章,是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他常对年轻医生说。在他的带动下,科室掀起了临床——科研双轨并行的热潮,多名医生开始尝试将日常病例转化为研究课题,科室的学术氛围日渐浓厚。2024年,他被医院授予“青年才俊”称号,颁奖词里写着:“他让沂蒙的医学之光,照进国际学术殿堂。”

沂蒙赤子的星河归舟—— 记孔令建博士的归乡守护

攀登不辍:带领团队向“国家级”进军

作为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孔令建深知“单丝不成线”的道理。他推行“阶梯式培养”模式:对年轻医生,手把手教内镜操作;对骨干医生,支持他们外出进修、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对整个团队,每周开展病例讨论会,营造“人人想创新、个个敢突破”的氛围。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三四级手术量同比增长60%,ERCP、ERAT等高端技术成为常规诊疗项目。2024年,消化内科被纳入医院“攀峰科室”,正式吹响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号角。如今走进二病区,走廊里挂满患者送来的锦旗,“镜下除病痛,仁心暖沂蒙”的致谢语,是对这个团队最好的注解。

“以前去省城看病,光排队就得半个月,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孔主任做手术,省钱又省心!”患者的心声,是孔令建最珍视的“军功章”。每天清晨,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病房,逐个查看术后患者;每个周末,他的日程表都排满了学术讲座或基层义诊。有人问他累不累,他笑着说:“比起在大城市做手术,在家乡更有成就感——这里的每个患者,都可能是我七大姑八大姨的邻居。”

从松花江到沂河水,从中原大地到大美临沂,从省会专家到家乡守护者,孔令建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人才的价值取向。他放弃的是优渥条件,坚守的是“医者还乡”的初心;他带来的是国际技术,种下的是区域医疗崛起的希望。在沂蒙精神的滋养下,这位80后医学博士正带领团队在消化病诊疗领域勇攀高峰,让“大病不出市”的梦想照进现实,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守护一方安康”的动人篇章。

当清晨的阳光掠过医院高耸的病房楼,孔令建又穿上铅衣走进手术室。在胃肠镜的微光中,他的眼神专注而温暖——这是医者的战场,更是他回馈家乡的“星光大道”。(通讯员 刘树业 张宝杰)

责任编辑:王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8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躬行使命 燃情沂蒙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临沂市人民医院雷星躬行使命 燃情沂蒙□临报融媒记者 田学富通讯员 刘树业 周凯静一名普通的关节外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医者仁心,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
2023-10-12 07:53:00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临沂市人民医院推进红色文化教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婕 苗春燕 临沂市人民医院党委深刻认识到弘扬“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可以为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该
2025-02-26 03:03:00
临沂市人民医院打造零磁医学前沿的沂蒙样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临沂市人民医院是零磁医学研究与应用联盟成员单位、山东省零磁医学重点实验室临床验证应用分中心、零磁医学研究与应用联盟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单位,是全国首批零磁医学
2025-06-25 21:04:00
“我们才是被感动的人!” 沂蒙医者万米高空急救烫伤老兵,双向致敬暖人心
...途中,一位战友不慎被开水严重烫伤。危急时刻,同机的临沂市人民医院薛永珍、李玉荣两位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用专业与仁心守护了老兵的安全。航班起飞之际,意外突然发生。一位老兵起身时碰
2025-11-05 15:59:00
谈癌色变?沂蒙云科普直播间为您科普肿瘤防治
...直播间邀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李宝生、临沂市人民医院腹部肿瘤科主任张金岭,为公众解疑答惑,科普常见肿瘤防治健康知识。“吸烟、厨房油烟是否会引起肺癌?肺癌常见的表现
2024-04-19 16:17:00
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 中国人寿的“照护”实践
...,累计服务参保职工超160万人,支付赔款4200余万元;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以及各区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设置了12个理赔绿色驻点窗口,实现了就诊客户出院即可理赔的便捷服务,202
2024-11-19 12:01:00
扎根临沂沃土,临沂市人民医院王浩建设卒中中心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闭环式模式,完成了博士后的课题研究。2019年12月6日,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完成博士后工作的王浩受医院党委的考核任命,调入该院卒中中心任副主任,开展卒中绿道
2025-08-30 20:19:00
淮海经济区2025年精神医学大会暨精神医学专科联盟学术会议在临沂市圆满召开
...趋势,并衷心希望“传承红色基因 共建心灵家园”,将沂蒙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协作精神融入学术交流,让红色文化滋养心灵健康事业,为区域精神卫生诊疗水平提升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2025-09-08 20:09: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他不是职业讲解员,却用义务坚守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他就
2025-10-09 21:3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多人获刑 涉及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鸟类等犯罪行为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涉鸟类保护刑事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鲜明导向
2025-11-14 18:52:00
高铁上孕妇突然临盆 多方联动救援母子平安
大皖新闻讯 “谢谢列车长,是个男孩,母子平安!”近日,一通报喜电话让G7263次列车长张露及全车工作人员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2025-11-14 12:38:00
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用科学治疗与人文关怀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在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的走廊里,一幅温馨的画面正在上演:一位身着棕色背心、蓝色内搭和灰色运动鞋的七旬老人,正手持拐杖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练习独立行走
2025-11-14 12:09:00
就诊患者医院停车被收费 院方回应:收费由三方公司负责,会积极协调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淄博市张店区的张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反映,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看病停车时被收费
2025-11-14 12:05:00
广州“铜钱大厦”一拍流拍,起拍价13.6亿元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阿里资产拍卖平台看到,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以13.6亿元起拍,但因无人报名出价
2025-11-14 12:04:00
微光成炬!从“记错时间”到“紧急救援”:荣成白衣天使书写新时代医者答卷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李佳怿 李金翰 通讯员 李甜)在一个普通的周六午后,本计划奔赴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的三位医务人员
2025-11-14 10: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青春没有售价,轮椅直达拉萨”“家人们谁懂啊,坐电动轮椅通勤太香了”……近来,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年轻人坐着电动轮椅出行的视频刷爆网络
2025-11-14 10:32: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实探江城芜湖:科创赋能产业,算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大皖新闻讯 长江之畔,创新潮涌。11月13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芜湖
2025-11-14 10:52:00
大皖新闻讯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13日发布数据,2025年10月份,安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
2025-11-14 10:54:00
从“看破”到“戳破” 高校联合58同城推出反诈互动课
“坐进骗局的桌子里,看看你能不能识破身边的骗子。”11月12日,在广州南方学院的多功能教室,一场名为“对号入座”的沉浸式反诈课堂火热上演
2025-11-14 10:57:00
守望精神家园:农村老物件何以成为时代“新教材”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王玉龙)那些被岁月包浆的犁铧、砚台、煤油灯,正以沉默诉说民族的集体记忆。近日,潍坊知名文化学者张崇高先生主编的《青少年研学——探秘农村老物件》出版发行
2025-11-14 10:58: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2日,“离婚证后面有囍字”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视频中,有网友手持离婚证,在灯光下轻轻晃动
2025-11-14 11:02:00
奇妙气压现真知 动手探索育新人——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开展“神奇压水机”科学实验课程
鲁网11月13日讯“老师,快看!水喷出来了!”“太神奇了,原来空气真的有力量!”近日,在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室里
2025-11-14 10:22:00
玉米脱粒机致手指离断 博爱医护8小时精准修复
鲁网11月14日讯“多亏了周医生团队的妙手仁心,让我母亲的手指失而复得!”11月12日,62岁患者杜女士的家属专程将两面锦旗送到菏泽博爱医院显微骨科医护人员手中
2025-11-14 10:19:00
“婷宝”:菏泽鲁西新区程婷日常工作中的助人为乐点滴情
鲁网11月14日讯“婷宝,我这降压药吃完了,你能帮我买一下吗?”“婷宝,我家老伴儿行动不便,能帮我看看怎么申请轮椅吗?”在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程海社区和颐美康养院
2025-11-14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