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漆远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2月21日-23日,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举办。
在开幕式论坛上,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漆远,发表题为《共建科学智能开放生态》的演讲。
在漆远看来,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发展呈“双螺旋”结构,是协同发展的。这一点,从去年诺贝尔奖的颁奖情况足以证明。
如今,“AI for Science”的概念和重要性被反复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大放异彩。
“发现复杂世界未知规律是科学智能的使命”,在这一发展目标上,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是保持一致的。
回顾AI发展历程,漆远认为,“ChatGPT开启了语言大模型时代,诞生聊天机器人产物。如今OpenAI o1、DeepSeek模型具备的强推理能力,让AI发展走到了又一重要分水岭。而未来研究方向或在于,像杨立昆提出的‘科学世界模型’,让AI更透彻的理解物理世界。”
谈及最近爆火的国产AI“黑马”DeepSeek,漆远将其成功定义为“是‘模型-工程’的协同创新成果,在有限算力下实现普惠智能,是开源开放的胜利。”
根据漆远研究团队统计,DeepSeek 557.6万美元的训练成本,仅为同样具备强推理能力的Grok 3模型的0.2%,是OpenAI o1模型的4%。将推理成本降至百万token仅需1元人民币,具备极高性价比。
“正因使用成本的降低,让DeepSeek一举成为现象级应用,被大家广泛使用。吸引更多AI研究者和使用者入局的趋势,将持续上演。”漆远表示。
漆远强调,“领域-模型-工程”的开放合作是科学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础工程设施像土壤,领域科学知识像水分,复杂推理模型像阳光。推动科学智能发展,需要AI领域专家和科学领域专家携手努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构建开放的科学智能生态,包括开放科学语料、模型、工具和算力。激发AI开发者和领域科学家双向奔赴。”漆远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2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