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胡滢家属墓穴挖掘目击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5 08: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胡滢家属墓穴挖掘目击记

① “天下太平”金幡陂

胡滢家属墓穴挖掘目击记

② 银压发

胡滢家属墓穴挖掘目击记

③ 镶金蛙玛瑙银簪

胡滢家属墓穴挖掘目击记

④ 耳挖形金簪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常州东门城郊结合部,一个相当规模的职工宿舍群拔地而起。这就是当时在常州无论是容量上和质量上都数一数二的和平新村,即经两次大规模改建后现在的五角场西村和五角场东村及周边地区。

建造和平新村是为解决东门企业尤其是纺织企业众多、职工住房困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平新村是在一片农田河塘沟渠上建造的,附近就是牌楼弄,牌楼弄往北即进入和平新村。和平新村除了宿舍及一些配套设施,还有少量古时候留存下来的石人石马石狮子,有的已经残缺。在古代,牌楼弄至和平新村的路段是一个墓道,一些纺织女工上夜班路过还有点儿害怕,于是就叫家人陪送。

和平新村的地下埋藏着很多古墓。民间传说曾有哪个朝代的尚书埋葬在这里,具体位置不得而知,所以这里史称“尚书坟”。

1956年,我家从成全巷搬至和平新村,原因是我母亲在和平新村南面附近的公私合营裕民布厂(后棉织九厂)工作,上下班方便些。我家在和平新村住了19年,和平新村不断扩大。在新建房屋挖掘地基时,经常有古墓被发现和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金银铜器具、漆器、陶瓷用品以及丝绸织物等文物。一些丝绸织物刚出棺时颜色很鲜亮,过几个小时就黯然失色了——见到阳光和接触空气后就变黑风化了。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满10岁的我会与兄弟及发小们结伴去看热闹。在我和大哥志强、小弟志俊的记忆中,大约上世纪60年代中期,后经考证为1965年深秋初冬,天气已经转冷,有一天下午,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在南京汽车常州随车工具厂和平新村职工宿舍工地,发现了两个气派的明代墓穴。常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接到消息后立即赶来,他们在附近严家村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对两个墓穴分别进行了仔细的挖掘。当时,墓穴旁站满了观看的人群,小孩子占了大部分。博物馆内一位身材匀称、皮肤白皙、年轻貌美的女考古工作者,用亲切的吴味普通话对孩子们喊道:“小朋友们,不要拥挤,不要喧闹,当心脚下,小心滑倒,注意安全。”

挖掘开始了。但见严家村的毛胡子队长秦根宝带领几个村民各自喝了几口常州产的二两半小玻璃瓶装的白酒,壮了壮胆,然后按照博物馆考古专家的要求,先用钢钎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把石棺上的石板盖子慢慢地撬开,用绳子绑住石盖的四个角落,再用铁三角架葫芦手拉起吊揭开……

这两个墓穴都是套棺,即石棺在外,木棺在内,石棺套木棺。石棺盖板被撬开,鲜艳的红漆木棺重见天日,立时映入眼帘,引来一阵欢叫。打开木棺比撬开石棺轻松,但须更加细心。经过考古人员的精心操作,木棺也被打开了,经历了几百年的棺里已渗进了泥和水。这两个是夫妻墓穴,出土了各种造型的金银铜等器具和大量的绫罗绸缎等织物。男主人墓穴出土了一个有意思的金幡陂,上面镌刻着四个醒目的仿宋体字——天下太平,与墓主人的名字很是契合。女主人墓穴的挖掘更加引人注目,只见那位秀丽的女考古工作者(写此文了解后知道她叫陈晶),穿着长筒靴,戴上橡胶手套和口罩,在墓穴的泥水中,低首弯腰、耐心细致地打捞棺椁里的随葬品。她的胆气和不怕脏、不避异味的敬业精神,让我这个小毛孩顿时肃然起敬。忽然,一对镶金蛙玛瑙银簪出现在她的手上。她小心拭抹,洗净擦干,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只栩栩如生的金田鸡,歇伏在金边镶嵌包裹的玛瑙荷叶上,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生动传神,很是养眼。在与阳光的交汇中,金光闪闪,铮亮无比,引来一片赞叹声。

出土文物表明,该墓确与明代六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滢(武进人氏)有关,但更准确地讲是胡滢家属之坟,因为在墓穴中并没发现胡滢的蛛丝马迹。这两个墓穴的主人分别是胡滢的儿子胡长宁和儿媳妇段氏(市博物馆有案可稽)。

近日,我找到了曾经在常州博物馆工作过的邵遐远老师、叶鹏飞先生和陈丽华馆长(陈晶老师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并在陈馆长的热心介绍下,找到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谭杨吉,进一步核实有关史料。我还走访了市文广旅局二级调研员周晓东、市文保中心办公室主任吴冬冬、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长高慰等。由于他们的支持和积极配合,我弄清了当年目睹挖掘墓穴的墓主人是谁;也让我再次一饱眼福,见到了那一对数十年来念念不忘的匍匐在镶金玛瑙上的金田鸡。

蒋志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班牙600斤男子因减肥手术身亡,棺材大到塞不进墓穴
...离世,然而本月初下葬时,却因棺材太大无法放入预定的墓穴。↑28岁的安东尼奥死于减肥手术并发症28岁的安东尼奥生前患有病态性肥胖症,体重约295公斤(650磅),近600斤。为
2023-05-19 13:42:00
...我国每年死亡人口超千万人,即便按照“埋葬骨灰单人墓墓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的规定执行,一年用于墓穴安葬的土地也需上万亩。近年来,全国26个省份出台意见,对选择生态安葬方
2024-04-04 08:03:00
春雨中,一场庄重的生命告别
...000具,节地生态葬比例为13%。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倡导墓穴小型化、墓型艺术化以及家庭合葬。扬州墓园及西屏山人文纪念园建成了一批双穴占地0.17平方米的花坛葬、0.36平方
2024-03-28 08:03:00
清代女子难产昏厥,误认已死封棺安葬,200年后棺内景象很凄惨
...也是需要等待几天的。就在我国黑龙江地区所出土的清代墓穴中就发现了一个距今200年的墓穴。如今在200年后,当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个墓穴的时候,发现这个坟墓已经被盗墓贼所挖过,所以
2024-10-05 19:26:00
一中国女子在新西兰失踪一年后遗体被找到:发现于私人农田的浅墓穴中
...消息通知了其家人。▲警方搜寻现场 遗体在私人农田浅墓穴中被发现警方曾在该区域多次搜寻当地时间7月30日下午3点,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中央警察局的新闻发布会上,侦探督察尼古拉告
2024-08-01 13:43:00
七月半的“意味深长”
...生态葬的优势之一。据了解,经营性公墓的墓位价格包含墓穴租赁费、墓穴管理费、墓地工料费和安葬费等费用。墓穴租赁费和墓穴管理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另外,墓地工料费和安葬费等实行市场
2024-08-18 11:01:00
...,施先生安排丧葬事宜时,却被告知15年前为老人购买的墓穴已被“一墓二卖”,并早已立上了其他人的墓碑。协商未果后,施先生以公墓运营管理单位违约为由,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2025-04-05 11:54:00
揭秘南北朝将军张詹墓的防盗术
...笔记》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了。在书中我们可以看见墓穴里的层层机关,还可以看到书中主人公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而现实中的墓穴真的像小说中描述的那么奇幻吗?
2024-02-15 05:27:00
法老的诅咒被破解!打开墓穴后7年22人接连死亡,元凶是它
1922年11月29日,尘封3300多年的埃及法老王图坦卡蒙墓穴,被打开。由于没有被盗墓贼洗劫过,这里的墓穴保存完好,挖掘团队在里面发现了大量财宝,光陪葬的珠宝就有200多件,还
2024-06-06 17: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