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① “天下太平”金幡陂
② 银压发
③ 镶金蛙玛瑙银簪
④ 耳挖形金簪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常州东门城郊结合部,一个相当规模的职工宿舍群拔地而起。这就是当时在常州无论是容量上和质量上都数一数二的和平新村,即经两次大规模改建后现在的五角场西村和五角场东村及周边地区。
建造和平新村是为解决东门企业尤其是纺织企业众多、职工住房困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平新村是在一片农田河塘沟渠上建造的,附近就是牌楼弄,牌楼弄往北即进入和平新村。和平新村除了宿舍及一些配套设施,还有少量古时候留存下来的石人石马石狮子,有的已经残缺。在古代,牌楼弄至和平新村的路段是一个墓道,一些纺织女工上夜班路过还有点儿害怕,于是就叫家人陪送。
和平新村的地下埋藏着很多古墓。民间传说曾有哪个朝代的尚书埋葬在这里,具体位置不得而知,所以这里史称“尚书坟”。
1956年,我家从成全巷搬至和平新村,原因是我母亲在和平新村南面附近的公私合营裕民布厂(后棉织九厂)工作,上下班方便些。我家在和平新村住了19年,和平新村不断扩大。在新建房屋挖掘地基时,经常有古墓被发现和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金银铜器具、漆器、陶瓷用品以及丝绸织物等文物。一些丝绸织物刚出棺时颜色很鲜亮,过几个小时就黯然失色了——见到阳光和接触空气后就变黑风化了。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满10岁的我会与兄弟及发小们结伴去看热闹。在我和大哥志强、小弟志俊的记忆中,大约上世纪60年代中期,后经考证为1965年深秋初冬,天气已经转冷,有一天下午,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在南京汽车常州随车工具厂和平新村职工宿舍工地,发现了两个气派的明代墓穴。常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接到消息后立即赶来,他们在附近严家村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对两个墓穴分别进行了仔细的挖掘。当时,墓穴旁站满了观看的人群,小孩子占了大部分。博物馆内一位身材匀称、皮肤白皙、年轻貌美的女考古工作者,用亲切的吴味普通话对孩子们喊道:“小朋友们,不要拥挤,不要喧闹,当心脚下,小心滑倒,注意安全。”
挖掘开始了。但见严家村的毛胡子队长秦根宝带领几个村民各自喝了几口常州产的二两半小玻璃瓶装的白酒,壮了壮胆,然后按照博物馆考古专家的要求,先用钢钎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把石棺上的石板盖子慢慢地撬开,用绳子绑住石盖的四个角落,再用铁三角架葫芦手拉起吊揭开……
这两个墓穴都是套棺,即石棺在外,木棺在内,石棺套木棺。石棺盖板被撬开,鲜艳的红漆木棺重见天日,立时映入眼帘,引来一阵欢叫。打开木棺比撬开石棺轻松,但须更加细心。经过考古人员的精心操作,木棺也被打开了,经历了几百年的棺里已渗进了泥和水。这两个是夫妻墓穴,出土了各种造型的金银铜等器具和大量的绫罗绸缎等织物。男主人墓穴出土了一个有意思的金幡陂,上面镌刻着四个醒目的仿宋体字——天下太平,与墓主人的名字很是契合。女主人墓穴的挖掘更加引人注目,只见那位秀丽的女考古工作者(写此文了解后知道她叫陈晶),穿着长筒靴,戴上橡胶手套和口罩,在墓穴的泥水中,低首弯腰、耐心细致地打捞棺椁里的随葬品。她的胆气和不怕脏、不避异味的敬业精神,让我这个小毛孩顿时肃然起敬。忽然,一对镶金蛙玛瑙银簪出现在她的手上。她小心拭抹,洗净擦干,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只栩栩如生的金田鸡,歇伏在金边镶嵌包裹的玛瑙荷叶上,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生动传神,很是养眼。在与阳光的交汇中,金光闪闪,铮亮无比,引来一片赞叹声。
出土文物表明,该墓确与明代六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滢(武进人氏)有关,但更准确地讲是胡滢家属之坟,因为在墓穴中并没发现胡滢的蛛丝马迹。这两个墓穴的主人分别是胡滢的儿子胡长宁和儿媳妇段氏(市博物馆有案可稽)。
近日,我找到了曾经在常州博物馆工作过的邵遐远老师、叶鹏飞先生和陈丽华馆长(陈晶老师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并在陈馆长的热心介绍下,找到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谭杨吉,进一步核实有关史料。我还走访了市文广旅局二级调研员周晓东、市文保中心办公室主任吴冬冬、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长高慰等。由于他们的支持和积极配合,我弄清了当年目睹挖掘墓穴的墓主人是谁;也让我再次一饱眼福,见到了那一对数十年来念念不忘的匍匐在镶金玛瑙上的金田鸡。
蒋志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